「你說話吃槍葯了嗎?」——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和人發生爭吵

「你說話吃槍葯了嗎?」——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和人發生爭吵

來自專欄 宏桑的小木屋

我小時候經常聽到家裡人鬥嘴時說一句話:「你今天吃槍葯了嗎?」

這句話十分好玩,也很有表現力,它的意思是說:本來能好好說的話,為什麼你說出來那麼有攻擊性,火藥味那麼濃?

在我成為心理諮詢師,進而轉做情感諮詢後,我發現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不論是戀人吵架,夫妻離婚,上下級矛盾都是在溝通上出了問題——本來可以好好說的是,偏偏因為幾句帶著火藥味的話導致劍拔弩張。

更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哪種關係,只要出現了這個問題,雙方當事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都是他先找事的!

我也曾經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和認知療法,今天,我打算通過一些我自己的案例和我的一些理解,來系統的拆解一下: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和人發生爭吵?為什麼我們的談話這麼容易充滿火藥味?

Part A :一切問題的根源——因為無力感產生的憤怒

「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王小波

我十分認同這句話,而且我認為這是我們一切爭吵爆發的根源:雙方感受到了自己的無力感,進而開啟了自我防禦機制,將不安全感轉化為對對方的憤怒和敵意。

我隨手舉幾個例子:

我上個星期就交代了一個導師出教案,但是一星期過後我一問他還沒有開始準備,一瞬間我立刻感到了十分的憤怒——本質上,我是感受到了這個導師「可能」不把我的話當回事,我「可能」不能很好地管理他。

一個學員約會遲到了十分鐘,女生一改以前的溫柔體貼,對著男朋友大動肝火——本質上,是因為她感受到了男朋友「可能」對自己不上心,自己「可能」已經沒有那麼吸引男朋友了。

在一次會議上我指出了一個部門負責人的工作問題,他立刻漲紅了臉,拍著桌子大吼大叫——本質上,是因為他感受到了他的工作我「可能」不認可,我「可能」對他進行懲罰措施。

當我們感受到了事情的消極信息,且我們無法去改變時,我們就會產生無力感和焦慮感,但是我們自我防禦機制總會為了讓我們心裡好受點而把這種情緒轉移出去——它表現為了對外的憤怒和攻擊性。

Part B:到底是什麼話語讓我們憤怒?

在上一節,我們已經明白了一切憤怒的根源是因為無力感產生的憤怒,在這一節里,我將闡述到底是什麼樣的話語會讓我們有這樣的感受。

我認為,最容易觸發人的無力感和焦慮感的話語,大概分為這麼幾類:

l 定性式的評價:「你就是一條沒有上進心的鹹魚」 「你不就是仗著自己是經理嗎」

l 模糊的標準:「你總是這個樣子」 「你一直以來都不重視我」

l 不恰當的類比:「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這是一個員工和老闆說話的態度嗎」

l 非黑即白的選擇:「你和你的一屋子手辦過日子去吧」 「我重要還是工作重要」

l 錯位的角色代入:「你怎麼當老大的」 「不就是寫個文章嗎能有多難」

一旦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話語,即使再熟悉心理學的人,都難免出現負面情緒,因為這些話都直接觸發了我們的無力感和焦慮感:

定性式的評價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可能」是我們並不喜歡的樣子,我們「可能」本性難移;

模糊的標準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沒有達到對方對我們的預期,我們「可能」經常處在一個很糟糕的狀態;

不恰當的類比讓我們覺得我們「可能」不如別人優秀,對方「可能」對別人的喜歡勝過我們;

非黑即白的選擇讓我們感到我們「可能」已經無路可退,「可能」正處在一個絕境;

錯位的角色代入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可能」並沒有合格地扮演我們應有的角色,我們「可能」讓別人對我們失望了......

我給所有出現的「可能」都加了雙引號,因為事實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瞬間我們不由自主的從對方的話里解讀出了這樣的信息,然後我們的自我防禦機制以我們都意識不到的速度開啟了——因此我們的憤怒總是來得如此之快。

我們的憤怒,讓我們失去了判斷事實本身的能力,讓我們通過槍口對外的形式,通過攻擊他人來替自我開脫——我沒有錯,是這個人是個壞人。

因此,如果我們想避免衝突,那麼我們最好儘可能的不要讓類似的話語出現在我們的對話中,以免不必要的激怒對方。

Part C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

當然,即使我們的自我防禦機制反應速度再快,依然有人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在情緒的導彈發射之前關閉系統——他們在解讀階段,避開了其他人的錯誤。

對方的信息進入,我們感受到威脅,自我防禦機制開啟,憤怒情緒產生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流程,我們還漏了重要的一環——解讀處理對方的信息。

而這就是大部分人和那些看起來十分冷靜的人區別——解讀處理信息時,兩者並不相同。

普通人很容易在解讀信息時犯以下的錯誤,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包括曾經的我)這麼容易憤怒:

1. 負面的自我歸因:認為對方話中的意思是對自己的攻擊和否定。

2. 災難化的解讀信息:認為自己遇到的情況是極其糟糕的,會引發極為嚴重後果的

3. 非黑即白的設置絕境:告訴自己必須怎麼做,不能有別的選擇

4. 責怪不可控的因素:都怪我命不好,都是別人的錯,我很冤枉

再舉幾個例子——

領導說:「上個月銷售部門的表現不是很好,預計任務沒有實現,銷售部應該自我檢討一下為什麼在其他部門都完成目標時你們卻拖了後腿。」

領導的意思是針對整個部門都應該做檢討,反思是不是分工不明確,是否以前的工作模式不適用,還是沒有取得相應的配合和支持。

而這個時候,銷售部門的人就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因為他們在信息處理時犯了錯誤:

「什麼意思?有話直說唄,還整個銷售部?你就是看我在銷售部一家獨大,找個機會敲打我。從上任第一天你就看我不順眼,你行你上啊!」 【負面的自我歸因】

「天吶銷售部被點名了,完了領導在大會上公開點名批評銷售部,下一步會不會扣我們的工資?媽的這個人簡直有毒,至於嘛,一個月沒達標就要在大會上公開批評?」【災難化的自我歸因】

「說你不懂業務你還不服氣,我銷售部可以達到業績,但是你有那麼多銷售預算給我嗎?要麼你把財務給我說服氣了讓他乖乖撥款,要麼你就湊合過吧,站著說話不腰疼。」【非黑即白的絕境設置】

「這是我銷售部的鍋嗎?你怎麼不問問產品那裡都多久了還是老一套?別人家公司動不動就一個新產品新模式,你花一大筆錢養著產品那群廢物,然後怪我們銷售沒出息?」【責怪不可控因素】

因此,一旦解讀出了這樣的信息,負面情緒就會迅速滋生,一場唇槍舌戰在所難免。

Part D 如何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溝通

我們了解了可能會觸碰別人憤怒點的關鍵語句,也明白了我們在處理信息時可能犯的錯誤,接下來,宏桑將來分析: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說,才不會讓對方感受到被攻擊?

道理很簡單,有以下幾條足矣:

l 擺出客觀事實,而非主觀結論

「你離約定好的時間已經遲到了八半小時」 「我注意到上個星期交代給你的工作你到現在還僅僅做完了30%」

你只需要呈現客觀事實是如何的,說出自己看到的客觀情況,就不會那麼容易激發對方的負面情緒——因為定性的結論和模糊的標準很容易讓對方反感或者表達出逆反心理。

l 說出內心真實感受,自我歸因

「因為我是一個急性子,所以我會十分看重每個員工的工作是否又快又好的完成。而你這種行為,不僅會讓我覺得焦慮,還會覺得是自己沒有帶領好這個隊伍。」

「我等了你半個小時,感覺到有一些不開心,因為我記得之前你也就遲到過十分鐘而已,是有什麼比我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嗎?」

簡單明確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不要讓對方去猜,或者覺得對方能夠領會你的意思——因為對方一旦沒有這麼做,你只會更加苦惱和憤怒。

l 讓對方表達自己,引導對方正確說出自己的想法

「你先不用著急,我沒有說這是責怪你,我只是想知道這次任務沒完成的原因而已」

「別緊張,我沒有生氣,我是在想是不是時間安排的不合理,沒準下次我們可以約得晚一些」

雖然你調整了心態,但是對方可能會誤解你的意思,或者在話語中流露出攻擊的姿態,這個時候需要你主動去引導他表達自己,說出真正你關心的原因。

l 給出具體的,明確的訴求,達成一致意見

「原來是因為你之前一直都在出外勤,那這樣吧,如果你以後在出外勤的時候我交代給你什麼任務,你提前告訴我預計可能需要的時間,這樣如果著急我就可以安排其他坐班的人整理了。」

「原來是因為今天被組長叫去談話耽擱了時間啊,既然這樣,可不可以以後遇到突發情況發一個消息給我呢?我 可以先找個地方自己呆一會,慢慢等你完事。」

控制情緒不意味著忍氣吞聲,我們也有自己的訴求,我們也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因此在對方經過你的引導,進入正式的談話節奏後,務必明確的告訴對方你的訴求,然後兩個人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文章開頭的話,我打算再放到這裡來一次:

「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王小波

在我看來,憤怒和無能是雙向的——因為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所以我們憤怒;而我們憤怒的樣子,愈發彰顯了我們的無能。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問題:有修養的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的?

我想了很多情景與方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我最滿意的一個答案:

有修養的人不用表達憤怒,因為他們沒有憤怒——他們清楚地知道憤怒只不過是滋生出來的情緒,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更擅長繞開情緒直接解決問題。

以上

公眾號:tednec,每天分享一個實用的情感攻略。

國家二級心理學諮詢師,接受戀愛和婚姻問題諮詢,諮詢請通過值乎。

推薦閱讀:

卓依婷為什麼被傳出死訊?
有品位|旅遊必備防身術
為什麼別人的晉陞速度這麼快?
我們都結婚了爸媽還問我要錢給哥哥怎麼辦?
情滿四合院拍出北京味道?劉家成是怎麼做到的?

TAG:人際交往 | 情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