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
每個人都希望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但說實話,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非常不容易。
我在諮詢中經常遇到兩種人:第一種人並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只是對某些工作聽起來感興趣而已,他們擔心自己真正進入這個領域以後還會一直喜歡嗎?另一種人則是心血來潮時對新鮮工作感覺有趣(如試睡員、旅遊規劃師等),熟悉以後就興緻全無,好像找來找去,都找不到一直喜歡的工作。
這篇文章就是來回答以上兩種人的困惑。
01 什麼是真正感興趣的工作
玩玩的興趣與把興趣當作職業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雖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可是在業餘時間沉浸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樂在其中,那麼我真為你高興,因為你能把興趣與工作平衡。就這樣過一生,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如果想為興趣作為自己的工作則更進一步,不僅要沉浸在其中,而且能持續精進,並不斷帶來回報。用公式表示就是,真正感興趣的工作=沉浸+精進+外部回報。
我覺得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做真正的喜歡的事情往往能夠沉浸其中,有時會忘記時間,體會到心流。在這個領域總有些東西在吸引你不斷鑽研、琢磨,自己總想做得再好一些,即使面對挫敗,也沒有想過完全放棄,你總在不斷地爬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然筋疲力盡,但不知不覺自己一直在成長,這樣的狀態就是精進。
雖然找到能讓你又沉浸又願意精進的方向相當不容易,但這不夠,它還要能帶給你外部回報。如果你喜歡寫作,持續地寫,並且成功簽約了像簡書、今日頭條這樣的平台,你的勁頭肯定十足。相反,如果同樣愛寫作的你,寫了10年,沒人看,沒人找你約稿,更別提帶來收入。你要持續下去,估計相當艱難。
心理學非常關注人們的「工作動機」,也就是」你可以從工作中獲得什麼「。工作動機包括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你可以從工作中獲得什麼呢?有可能是收入、晉陞、舒適現代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同事關係等,這些是外部動機;也有可能是成就感、自我成長或者變得越來越獨立,這些是內部動機。它們是你工作的動力,是你筋疲力盡時繼續工作的馬達。
如果你從職業(或副業)中獲得的回報很少,沒有成就感沒有收入,這時,你的馬達動力會很小,你難以有足夠的意願繼續前進。
只有當你做真正喜歡的事情不斷帶來回報時,你才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下去。回報意味著社會對你的認可,承認你的價值。
02 如何找到興趣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那麼回答下列問題:
小時候,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當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比較容易忘記時間?
你平時做什麼事情是,內心是開心高興的?哪些事情是勉強自己去做的?
別人常在哪些事情上向我請求幫助或找我提供建議?
有什麼事情我覺得自己做起來似乎毫不費力但別人卻連連誇讚?
你經常被哪些東西吸引注意力?
你喜歡或嚮往的職業有哪些?
如果你手上的錢根本花不完,並且你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情,你會選擇做什麼?
你最好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把答案記錄在本子上,整個過程至少持續一周。
記錄完成以後,你就有了一些選項,它們可以成為你潛在的興趣。看看這些興趣有沒有共同點,這樣的共同點對應著哪些職業。
比如小希很享受在學校擔任模擬聯合國大會的秘書長,她喜歡組織與協調整個過程;她也愛讀心理學方面的書,覺得這些書能幫助她更好地與周圍人溝通;她擔任英語組長期間,硬是把敷衍應付的小組討論變成了大家玩得hi的活動。可以看出,小希喜歡與人交流溝通,並且善於組織管理。小希如果從事策劃組織類工作,很可能表現不錯。
03 如何將興趣確定為職業
有許多興趣是「偽興趣「,新鮮勁一過,激情消失,興趣全無。那麼如何辨識偽興趣,如何將興趣確定為職業?
想要辨識興趣真偽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你是否已經為這個興趣付出努力?
你說你喜歡做平面設計,你是否在看大量的平面設計作品?是否在試著進行平面設計的創作?是否為了苦苦思索一個創意,而一整天都陷入其中?是否在聽平面設計的大咖課程?積极參加相關領域的線下活動?
如果你有從事平面設計的念頭,空閑時只是輕描淡寫地看看設計作品,而沒有付出真正努力設計過,那你只是想想而已。
真正做感興趣的事情,深入體驗,你才會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才能明確自己是否有繼續做下去的意願。
衡量真偽興趣的另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就是:你能不能克服做這件事情的無聊感,並承受痛苦。
即便王子與公主幸福地在一起,那並不能保證他們有時會對對方感到厭倦。世界上最幸福的婚姻也是由一天天平淡無奇的日子構成。
即便你很喜歡做這件事情,如果把它變成職業,日復一日地做,當激情消退時,你是否還願意堅持?
比如,很多人都覺得酒店試睡員新鮮有趣,四處旅行,成天體驗高大上的酒店,「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床上」。但你是否能忍受孤獨常伴,一個人凌晨時分扛著沉重行李和單反四處找路;為了保持房間原貌,到了酒店,行李藏好,馬上拍各種照片,常常需要持續幾個小時;強迫症似的觀察細節,偵探似的了解酒店背後的故事;每天不停地爬格子,絞盡腦汁客觀找到每一家的優缺點,而且還要形成個人風格;再從上百張照片中精選圖片,更別提後期的修圖……
偶爾一次兩次可以,但如果是你每天的工作呢?你能承受自己辛辛苦苦寫出的睡報不被人認可嗎?你能接受自己有時觀察力不夠,體驗不出入住酒店足夠的特色嗎?
進入一個新領域,我們需要花一段時間掌握技能,這其中必然有成長的痛苦,no pain no gain。
全球著名投資大神瑞達利歐在他的《原則》中反覆提到:痛苦+反思=進步。
有許多人覺得,只要找到感興趣的工作,就能快樂地堅持下去。可事實是,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都伴隨著痛苦。即便像瑞達利歐,他很早就表現出對金融市場的透徹洞察和對投資的興趣與天賦,26歲他創辦了橋水公司。但在33歲時,他遭受重創,員工、合伙人全部離他而去,橋水公司只剩下他一個人。此時換成是任何一個人,估計都很難度過。
哪怕你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哪怕你有這方面的天賦,但你仍然會受打擊,痛苦而挫敗。沒有什麼比挫敗感更能激發厭惡感了。你願意承受嗎?
即便你進入熱愛的領域,工作內容也不會是百分之百都是你喜歡的,比如有可能讓你為極不喜歡的產品設計營銷方案,比如有可能會遇到蠻不講理的顧客,甚至有可能站街發傳單……
你是否想過即使做你熱愛的工作也會有天花板,也會有瓶頸。
如果不能接受這些,那麼與其把它當作工作,不如只把它當興趣,繼續玩下去。
基於以上所說,我建議你做三件事。第一件事,詳細了解感興趣的工作內容、能力要求,和做這份工作的人(入行至少三年)聊聊,看看他一天是如何度過的,有哪些酸甜苦辣,有哪些障礙,遇到過哪些困難,有怎樣的晉陞路徑,這份工作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做這件事能幫助你剝去感興趣工作的光環,看到它真實樣子——挑戰、困難、不好的地方、回報,對它形成客觀的認識。
第二件事,實際去體驗這份感興趣的工作。你可能覺得「我根本沒做過,怎麼去體驗?」。有一種方法是在業餘時間嘗試。比如,你對試睡員感興趣,不妨在放假期間,自己入住酒店,試著寫幾篇睡報出來;你對培訓感興趣,可以將自己能對別人有啟發的知識整理出來,錄成微課,看看別人的反映。另一種方法是聽聽感興趣領域的相關課程,參加線下活動,混混圈子。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工作的核心抽離出來,在日常生活中演練。比如,你對兒童教育感興趣,你不妨把你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孩子或親戚朋友孩子身上去,學著和他們溝通;如果你想成為一位教練式的諮詢師,那麼你不妨在平時與別人接觸時,試著肯定、激勵別人。持續體驗一段時間後,問問自己,我真的感興趣嗎?我有意願堅持下去嗎?
第三件事,回答這樣幾個問題:1.感興趣的工作能帶給我哪些回報?這些回報是我想要的嗎?假如這份感興趣的工作給你的回報是高收入,但周末要出差,而你特別希望在周末多陪孩子,此時你需要慎重考慮權衡;2.如果在這個領域紮根,你打算給自己幾年的時間嘗試? 3.最壞的結果是怎樣的?你能夠承受這樣的結果嗎? 你的底線是什麼?
04 如何將興趣變成自己的職業
如果你體驗到感興趣工作的真實情況後依然喜歡,願意克服無聊感,接受挑戰,並且對上面的三個問題考慮清楚,那麼恭喜你,你也許找到了可以變現成職業的興趣。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興趣落地,變成自己的職業。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求職。針對感興趣的工作要求設計簡歷,把自己的努力放入到求職簡歷中,比如聽過哪些課程,參加了哪些線下活動,有哪些實際的成果(報告、照片、文章、方案、證書等)。然後投簡歷或者找朋友內推等,看看能不能有工作機會,看看外面市場的反應。
可能一開始沒有心儀的工作,你可以考慮是否走曲線路徑。也就是,先接受相關的職位,然後等自己能力達到、合適機會出現後,再獲得滿意的職位。
有可能你目前的能力暫時離工作要求有一定距離,沒有合適的機會,那怎麼辦呢?我的回答是,培養能力是核心。你可以繼續學習、參加活動、混圈子,持續打磨自己的作品(如專業文章、策劃方案、微課、調查分析、設計的作品等)等。
如果有相關的兼職或偶然攤派任務落在你身上,儘可能抓住,一方面獲得進一步的真實體驗,另一方面也是在檢驗自己的能力。
當你的能力達到,並被外界所看到的時候,我相信機會自然會找上你。
推薦閱讀:
※看不見的努力,都是瞎忙活
※位置,關鍵是位置
※48小時,7999RMB,投資自己貴不貴?
※做戴威式的管理者,還是雷軍式的管理者?
※看完這四個故事,職場人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