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我們一起向霍金脫帽致敬
來自專欄 三節課
01
1963年,剛剛過完21歲生日,已經獲得了牛津大學物理學優等學位,正在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碩士學位的史蒂芬.霍金被診斷出患有神經元疾病。
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疾病,患者脊髓和大腦內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細胞逐漸死亡,但頭腦的思維不會受影響,患者通常會因呼吸肌功能失效導致肺炎或窒息而死亡。
但,這是一種不治之症,病情會穩定下來,但永遠不可能治癒,只能等待或早或遲(可能是幾個月後,也可能是幾十年後)到來的死亡。霍金患此病的年齡大大低於大多數病人,因此,人們認為他會更早而不是更晚地死去,醫生曾宣布,他最多只能再活兩年半時間。
受此影響,霍金對生活一度陷入極度厭倦+絕望的狀態中,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情。
出院後的某一天,霍金在夢中夢到自己被處以極刑,醒來後的他突然開始思考一些此前未曾想過的問題——假如他註定要在1年後被判處死刑將會死去,他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裡?而如果每一個人都註定將會在80歲時離開這個世界,他們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他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不同的答案——如果真的註定要在1年後死去,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或許在於他會把這一年時間拿來做些什麼,而不是別的。
於是,他的想法有了變化,他開始認為,他還有許多許多事情可以做,活下去,是值得的。
從那時起,他開始拖著自己的病體投入了物理學和宇宙學研究中,並在大約18個月後,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對於一位教授的最新引力理論進行了修正。
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也許並不在於你能夠身處何種不同的環境和擁有怎樣的生活條件,而在於當你面對一個特定的惡劣環境時,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以何種姿態去應對它。
從21歲那年起,霍金失去了許多行動上的自由,但他卻用自己的選擇賦予了自己更大的自由。
你或許不能決定太陽幾點鐘升起,但你永遠可以決定自己幾點鐘起床。
02
霍金在患病之後,全身癱瘓,言語表達出現困難,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到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而漸喪失說話能力。他只能靠右眼的肌肉移動特製眼鏡的按鈕,操作發聲器「講話」。
換句話講,霍金從很早開始,在主動跟外界溝通交流方面,就已經存在極大障礙。
但他沒有試圖讓人憐憫他,而是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他開始試著用自己的思考成果和產出來與外界建立聯繫。
從1970年開始,霍金長期專註於宇宙學、引力與黑洞的研究,從那時至今,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了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1988年,霍金出版《時間簡史》,解釋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時間簡史》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萬冊,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
依靠這一系列成就與輸出,霍金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聲譽與尊敬,也徹底擺脫了那種悲苦的、無人問津和關注的境況。
這個世界上,當你面臨著困境時,最有力的武器永遠都不會是苦情和乞討,而是你真正憑藉著你所能為這個世界創造和提供的價值能夠一點點贏得自己應有的體面和尊重。
看起來,霍金的許多行動和決策都在始終圍繞著「創造價值」來完成。
2007年,霍金成為第一個在所謂的「嘔吐彗星」上體驗失重狀態的四肢癱瘓者,這是一架專門設計用來模擬失重的改良飛機。霍金說,他這樣做是為了鼓勵人們對太空旅行產生更大興趣。
他說:「我相信,地球上的生命正面臨著不斷增加的風險威脅,比如突然爆發的核戰爭、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險。如果不進入太空,我認為人類沒有未來。因此,我想鼓勵公眾對太空產生興趣。」
2011年,霍金在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至於這個時間期限,霍金預言,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
此後,在霍金的許多公眾演講中,他都不斷在思考和談及「人類的未來該向何處去」這樣的話題。
03
霍金說,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Life would be tragic if it werent funny."
霍金的機械師說,他是一個非常會享受生活的人,雖然他身體癱瘓了,但他的腦子非常清醒,他知道他需要些什麼。
他說,霍金經常在辦公室里跳舞——是的,他通過他的輪椅來跳舞。
據稱,霍金時常在去往辦公室的路上駕駛輪椅橫衝直撞,以至於會搞得自己遍體鱗傷。
他還參加過冰桶挑戰,客串過《生活大爆炸》、《星際迷航》、《辛普森一家》等各種電影與演出,甚至,他還在中國開設了微博,體驗了一把「網紅」的感覺。
2009年6月28日,霍金舉辦了一次「時空旅行者聚會」,但他卻在聚會結束後才發出請束,所以只有來自「未來」的賓客才能知道這次聚會的舉辦地和時間。
不出所料,沒有一個人來參加他的聚會。
事後,霍金本人表示:這足以證明時空旅行絕不可能發生。
是的,他永遠會採用如此充滿「科技感」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有趣,他不能忍受自己被禁錮在學術和理論的世界中,變得呆板和無趣。
一次演講時,他說道——
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上多麼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該有希望。
2018年3月14日,當代最受人尊敬,也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史蒂芬.霍金先生去世,享年76歲。
他生於伽利略忌日,死於愛因斯坦誕辰,而76年,則恰好是哈雷彗星回歸地球一次的周期。
謹以此文,向偉大而又有趣的霍金先生脫帽致敬,他用他的一生,向我們最完美的詮釋了一個人所能賦予自己的全部可能,以及一個人所能帶給一個世界的影響。
推薦閱讀:
※霍金的新書《Grand Design》宣稱哲學已死,宇宙沒有創造者,在西方引起很多爭論,真的沒有嗎?中國人怎麼看?
※楊振寧與霍金相比偉大的多嗎?
※霍金的離開對於普通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霍金去世會對世界造成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霍金所說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TAG:霍金StephenHawking |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