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病人為什麼會傾向於內歸因呢?
很多的心理學文章和心靈雞湯都在說愛自己。愛自己換個說法可以是自愛力或者是自我關懷的能力。那麼這個自己又是什麼呢?
我自學心理學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各種心理學書籍擺滿了我家的書架,每天瀏覽心理學方面的公眾號已經成為習慣,只要有空閑的時間,都在學習。心理學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我始終在迷茫的的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救自己的方法,但是一直沒有頭緒。自己進行心理諮詢也有八九個月了,直到最近才感覺對自己的了解有了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在網路上結識了很多患有抑鬱症的朋友,都活的非常的痛苦,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處在一個對自己非常自責的狀態裡面。有一位大姐,因為他兒子當初高考報志願的時候有分歧,聽了她的,結果沒有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她自責抱怨,連門都不出。我也曾經身處一個事件當中,我和一個男人有一些情感上的糾葛,當初我認為所有的事情全都是我的錯,我非常羞愧,處於一個過度自責的狀態當中,為了逃避他甚至離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內心的煎熬自不必說。
一個事件發生了,有人認為這是對方的錯誤,有人認為這是環境造成的,還有人認為是自己造成的。而大部分情況下傾向於是自己造成的,這就是內歸因,就容易患抑鬱症。 舉例說明:一個公安局的刑警隊長,很優秀的。在一次布置抓捕罪犯的行動中,他的一位同事被罪犯開槍打死。刑警隊長十分自責。他認為如果自己把行動布置的再周密一些,考慮的再詳細一些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他認為是自己的錯誤導致戰友犧牲。後來,他在不斷的自責當中,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就是典型的內歸因。
那麼,抑鬱症病人為什麼會傾向於內歸因呢?原因如下:1 性格追求完美。總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人就喜歡找自己身上的毛病,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以達到完美。2 家長教育嚴格。嚴格的教育會導致孩子總是找自己的問題。比如,家長經常說:「別的孩子打你,為什麼他不打別的小朋友呢?別人打你,你就要想想自己哪裡做錯了」。
我兒子校友的媽媽是做保險的,也不是很熟。她請我吃過兩次飯,我請她吃過一次。有一次我家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她有幫我分析,算是幫過我吧。我有想投保,她幫我設計了一份保險,價位有些高。我感覺自己有些承擔不起,因此想拒絕她。內心就突然變得很複雜、很難受,能量突然一下子就低了。我會想,她幫過我,還幫我出了方案,如果我拒絕她了,她會不會生氣。我頭腦裡面全是她怎樣,她會不會生氣,會不會失落。忽然我頭腦裡面又有一個非常微弱的聲音在說:我本來就經濟不寬裕的。我應該先考慮我自己的處境。那個自我的聲音是那麼的微弱,當我意識到以後,我自己嚇了一大跳。
我依稀清楚的知道,如果想要康復,一定要確立起自我來,學會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慢慢的讓那個微弱的聲音變得強大。過去受了那麼多罪,就是因為忽略了自己,把自己給忘了。回想起我的小時候,母親家庭教育特別嚴格,什麼都要聽她的,如果不聽,就要受到嚴厲的羞辱和懲罰。母親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別人怎麼想我們呀。好像別人怎麼想我們,比我們自己過得舒服不舒服更重要。所以頭腦裡面的思維都是就在想別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天生情感細膩,我母親頭腦簡單。她從來不理解我,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上考慮。在情感上對我非常的淡漠。以上種種導致了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忽視。
當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哭等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是不合理的,他就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盡量不再表達感受;當父母否定孩子的感受,他就被養成了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而必須按照父母的感受來的行為模式,長大後,他就盡量多去照顧別人的感受,而對自己的感受熟視無睹。
這是一個二元的世界,我和你。而不一個一元的世界,我的世界只有你。當我的世界只有別人,一切都在圍繞別人轉時,我自己勢必會越來越枯竭和萎縮。我活的越來越痛苦,我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弱。解決的辦法就是學會去看到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對自己的情況感同身受,學會去同情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學會為自己發聲,為自己說話。
當我們看到自己以後,學會去合理的拒絕別人是我們需要做的。有時候不拒絕別人就是對自己利益的放棄。在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需求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立場。 自我堅定的表達拒絕,不僅不會讓對方感到不悅,還會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的拒絕。
找回遺失的自我,她被我忽略太久了。小時候她是被我的父母忽略。長大後,被我自己忽略。她一直在苦苦的等待,等待我去看到她,等待我去救贖她。我會好好的愛她、照顧她,讓她不再虛弱。
推薦閱讀:
※記錄從抑鬱症中恢復,重建自我的狀態之2018.03.11
※幫伴侶調節情緒的正確姿勢
※不抱怨的365天 vs 寫字
※【原創課程之一】關於抑鬱症,這是你需要知道的
※遠離不良的情緒,孕媽媽接受快樂的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