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制慢---均衡生產leveling

以快制慢---均衡生產leveling

來自專欄 精益造就運營之美

在正式進入整體之前,想跟大家先聊聊一個現象。

現象:

本人組織跨部門會議,約定了準確的時間14:00~15:00/準備的地點/準確的人員來共同討論一個方案,但到了時間,老是發現很多人都未」準時出現「,接著就是猛打電話聯繫人,A說在路上,B說找不到會議室,C說沒看郵件馬上過來,D說自己沒空。聯繫完所有人之後,發現都已經14:30,等到相應人員到位可能是14:45,到最後會議結束已經是15:45整整延遲了45分鐘。

為什麼會出現以上這種延遲情況?

個人認為,組織缺少嚴密性引發了項目/會議未按照時間節點準時進行,導致組織效率低下。你們是否也遭遇過此類狀況?

提組織嚴密性,是實施均衡生產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涉及到換型SMED

均衡生產的目標:

均衡生產目標

均衡生產實施步驟:

均衡生產實施步驟

  1. 將客戶波動需求平準化。
  2. 基於平準化需求,設定生產計劃(通過均衡箱體現)
  3. 根據均衡箱內的計劃,在定拍點pacemaker上進行拉動生產。

很多人認為均衡生產(涉及到快速換型SMED)是一種低效率的生產模式。

個人認為,均衡生產其實是基於不同生產場景為持續滿足多客戶的一種方式,詳見如下

不同應用場景

場景一:單線只做一個model,不涉及換型。通常在流程型行業會出現比較多,產品單一。

場景二:基於平台化生產,針對同一產品族,工藝相近換型較為簡單(很多公司都這麼干)

場景三:柔性極強的拉線,通常在手工拉線比較多,換型工作更多是由人工完成。

場景二/三都涉及到快速換型SMED,文中提到的組織緊密性就非常重要了。

只有通過」組織緊密性「進行更多同步作業,提高換型效率,保證在實時滿足客戶需求生產下兼顧生產效率。

那麼哪種程度自動化的產線更時候做均衡生產呢?詳見下圖:

介意第三級和第四級更適合用均衡化的方式來實施生產(換型成本相對較低且換型效率較高)

做均衡化,需要考慮如下參數:

1,高運行者和低運行者的特性差別:

  • 高頻率和穩定需求的產品類型 (高運行者)
  • 低頻率和/或需求不穩定的產品類型 (低運行者)

2,客戶對每種產品類型數量/頻次的反應和需求

3,能力 (生產所能提供的):

  • 人力 (班次)
  • 設備 (OEE, 切換時間)

4,均衡周期和回收次序

5,批量

6,計劃周期:

  • 均衡看板重新計劃的頻率

7,有效性 (零件質量,計劃性停機,OEE)

基於客戶需求設定換型次數

邏輯如下:

換型次數=[總時間-(客戶需求時間*CT)/OEE-休息時間 ] /換型時間

根據換型次數來確定該拉線最多能生產多少種產品,最後確定生產計劃。

這裡引入一個概念 EPEI= Every Part Every Interval即每隔多久生產另外一種產品

基於換型次數的均衡化計劃

寫在文末:

均衡生產必須強調快速換型(保證產能及效率和兼顧多客戶需求),快速換型就需要強調組織嚴密性,只通過並行工作才能實現快速換型,因此就用了文初的小場景來強調組織嚴密性的重要性。

預告:下篇文章《Pull system 拉動系統---再靠近你一點點》


推薦閱讀:

是什麼讓庫克走上人生巔峰
對話亞馬遜:授權一線,Andon可以做更多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論可走?-泰坦尼克上華人逃生比例的數據分析
試產不努力,量產徒傷悲
建構你的精益架構

TAG:精益生產 | 工業工程 | 智能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