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思維--透過表象看本質

模型思維--透過表象看本質

來自專欄 豆芽悟

幾天前,我頭腦閃過一個念頭,我們在工作中常發現不同人在看待同一個表象問題時,為什麼有的人講半天也沒講出個所以然,而有的人簡單兩三句就讓聽者醍醐灌頂。

於是,我就用想到的「模型思維」這個關鍵詞到網上搜索相關資料。遺憾的是,與該關鍵詞相關且有效的信息,只有一個來自密歇根大學的【模型思維】的英文課程。前端時間剛好有同事在群里推薦了2018年微信公開課

我看到微信耿志軍對微信支付的演講中,他提煉了微信支付的本質:

  • 微信支付的賬戶類型只有兩個半:我的,你的,企業的(算半個)
  • 賬戶間的關係只有兩種:熟人、陌生人

基於上述的兩點,微信支付可以跨越不同幣別、國家、銀行完成賬戶間的電子交易。可以通過發紅包、轉賬、收款碼、付款碼、人臉識別等各種場景完成熟人或陌生人間的交易。

模型思維有什麼好處?

舉例如我們寫一份年終總結,如有一套成熟的模板,那麼可以避免你東一榔頭西一棒,而整理這個模板的過程,運用的就是模型化思維。

  • 年終報告一般可分為今年總結、明年計劃兩大塊。
  • 總結又可以按本職工作完成情況、學習情況、成績、改善項等逐一分解
  • 計劃可根據總結展望新年的工作計劃、學習計劃、對改善項的具體落實方案

以上只是按一種常規方式做個舉例。讀者可根據各自的工作性質加以改善。

模型思維有哪些?

根據筆者搜索到的資料,可按學科做如下的劃分

數學中的:複利原理、排列組合原理、高斯分布、決策樹理論

物理學的:臨界點、槓桿原理

生物學的:進化論、叢林法則

工程學的:冗餘備份、質量控制理論

軟體學科的:CMMI模型、設計模型

等等。

為什麼要學習多元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說過: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很多人拿著一個鎚子,滿世界敲來敲去,他們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排斥學習、更新的東西,並認為他們掌握的專業知識能解決一切問題。如果你不僅有一把鎚子,還有鐮刀、斧頭、鉗子等工具,那麼遇到不同問題,你就會用不同的、更合適的工具解決問題。

上述信息來源知乎:zhuanlan.zhihu.com/p/27

軟體產品規劃可以運用的模型思維

下面以自己的工作來談談我們如何通過模型思維來進行產品規劃?之前的企業管理軟體規劃分析之術(3)里提到我們在做一個TO C的微信CRM項目,這裡就談談券與活動的關係。

背景說明:會員可通過企業公眾號的推文、子菜單、抽獎活動領取優惠券,那麼如何實現券與推文、子菜單、抽獎活動結合來實現上述的業務需求?

解決方案:

  • 券進行分類主要有現金抵用券、折扣券、禮品券三大類,每種類別的券的優惠方式是相對標準化。舉例如滿500元可使用一張60元的現金抵用券。
  • 活動屬於變數,根據不同節假日、營銷策略定時會有不同的活動,活動可關聯上面定義的券
  • 根據上述兩項的組合,可以實現品牌資訊傳播、會員活動互動等營銷目的。

理清上述關係後,在產品設計環節、用戶培訓環節均可用這套規則加以說明。便於受眾快速理解系統後台邏輯。避免受眾死記硬背我要先操作什麼,後操作什麼?有沒什麼環節遺漏?

如何更好地學習、運用模型思維?

分三階描述

初階:大多數初學者、入門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

進階:工作一定年限後,善於歸納、總結的人會試著從中慢慢總結這些表象背後的規律。通過這些規律,可以發現事物背後的本質。

高階:通過本質運用已有模型或挖掘出模型。能發明出模型的屬於少數人,但大多數人可以通過學習已有的模型,去解決大部分遇到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要擴寬知識面、跨學科學習,因為我們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在專業領域裡找到成熟的模型,通過模仿-提煉-改良-內化 的過程,最終形成自己的一套解決問題的心法。


推薦閱讀:

有哪些有趣的職場電影故事?
在酒桌上陪陌生人喝酒,記住這5個「說話」的基本規矩就夠用!
馬雲敬酒過程中如何挖掘人才,職場中你是否注意
如何在互聯網公司面試中脫穎而出?
在職場中,我們如何做母親?

TAG:邏輯思維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