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傳世漢碑中風格雄強的典型代表
編者按: 隸書是中國書法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漢代是隸書發展的鼎盛時期。《張遷碑》作為漢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在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本文以《張遷碑》為例,通過對該碑的分析,淺談漢代隸書之美。
【明初拓東漢張遷碑】
《谷城長盪陰令張遷頌》,簡稱《張遷碑》
豎方形,高314cm,寬106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碑額篆書「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
《張遷碑》立於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為谷城舊吏韋萌等為張遷立的去思碑。碑高292厘米,寬107厘米,厚20厘米。碑陽文15行,滿行42字,凡567字,字徑3.5厘米,隸書。碑陰刻立碑官吏41人銜名及出資錢數,計3列41行323字,字徑3.5厘米,亦隸書。額篆「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豎列2行12字,字徑9.5厘米。 《張遷碑》於明初出土,立於東平儒學明倫堂前。 當時,銘文尚完好可讀。明正德間,都穆《金薤琳琅》始著錄,時僅缺五字。1966年移岱廟炳靈門內,1983年又移置岱廟碑廊保護。
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
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
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
篆書發展到漢代,由圓變方,史稱漢篆,《張遷碑》碑額即是典型代表。清方朔稱:「碑額十二字,意在篆隸之間而屈曲填滿,有似印書中繆篆。」此時隸書已普及,碑陽正文和碑陰題名即是漢隸代表,且藝術水平極高。《張遷碑》的審美特質,不僅強烈地表現了漢代渾然樸實的時代特徵,同時也構成了漢代碑刻藝術重氣勢、講古拙的基本風貌。
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文景之間,有
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問禽狩所有,苑
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於是,進嗇夫為令
明王世貞說:「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趣,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清孫承澤說:《張遷碑》 「書法方正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清郭尚先認為:「漢碑嚴重平硬,是碑為冠。」清劉熙載 《藝概》稱:「漢碑蕭散如《韓敕》 《孔宙》 ,嚴密如《衡方》 《張遷》 ,皆隸書之盛也。」清楊守敬《平碑記》 :「學隸,宜從《乙瑛碑》入手,近人多宗《張遷》 ,亦適中。篆書體多長,此額獨扁,亦一格也。
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
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孝武時有
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羈六戎
碑陰尤明晰,而其用筆已開魏晉風氣,此源始於《西狹頌》 ,流為黃初三碑( 《上尊號奏》 《受禪表》 《孔羨碑》 )之折刀頭,再變為北魏真書《始平公》等碑。」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 《張遷表頌》其筆畫直可置今真楷中。」
北震五狄,東勤九夷。荒遠既殯,各貢所有,張是
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
緒⒅,牧守相系,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治
《張遷碑》藝術特點:
結體方嚴高古,寬舒茂密;用筆以方為主,筆致多變化,樸厚中有雄秀之氣。 碑陰隸書尤為明顯,意態雄健而高古。此碑與1973年出土的《鮮於璜碑》 三國 《孔羨碑》 風格極為相近,同為隸中多用方筆的典型。 《張遷碑》 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極高,多為後人效仿。 在隸書的形成過程中,筆法由圓變方,此碑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它不以秀逸取勝,而是率真質樸、方朴古拙、峻實穩重,與東漢其它眾多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氣象,風貌極為強烈,堪稱神品。
京氏易,聰麗權略,藝於從畋,少為郡吏,隱練職
位,常在股肱,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徵拜郎中,除
谷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臘正之祭,休囚歸
(一)用筆方峻,方朴古拙。
此碑用筆是典型的方筆,取勢平直,運筆勁折,起落筆恰似昆刀切玉,方折凝重。用筆方整是秦以來隸書技法發展的總趨勢,而《張遷碑》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在極意波發的同時,使點畫的形態、筆致的力度和字意的抒發,同方整的用筆更為妥帖、協調地聯繫在一起,使之更顯示了方勁高古、拙樸淳厚的藝術魅力。它落筆穩健,運筆勁折,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行筆闊筆直書,筆勢直拓奔放力感強烈,線條極具表現力。此碑在線條的構築上強調積點成線,使每個點步步為營,力注筆端。
賀。八月算民,不煩於鄉。隨就虛落,存恤高年。路
無拾遺,犁種宿野。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
全。子賤孔蔑,其道區別,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
(二)線條雄渾,氣象沉著。
線條粗細相間,對比強烈。粗者粗獷有力,厚實奔放;細者含蓄深沉,內斂雄渾。整體以較長的粗線條為主,較短的細線條為輔,然兩者相輔相成。另外,線條直曲結合,方勁沉著,多平直樸實,沉著痛快,方折意味濃厚。
雲愷悌,君隆其恩。東里潤色,君垂其仁。邵伯分
陝,君懿於棠。晉陽佩瑋,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
雙其勛。流化八基,遷盪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
(三)結構多變,險中求平。
其一,扁平勻稱,端莊大方。 此碑在體態上多取橫勢,字形以扁平為主 ,同時以長、方為輔,風貌古樸。在橫向上比較開張,縱向上則較為收斂,而長和方的體態則是根據筆畫的繁簡而產生的,在整體布局上起著協調變化的作用。 其二,錯綜揖讓,生動豐富。 每個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之間形成的關係非常諧和, 講究相互交錯穿插,使每個部分都成為具有生命力的個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變化極為豐富。 其三,辯證統一。 隸書多以左右波發取勢,故字形多呈平扁狀。 而此碑,結字卻方正峻古,點畫的組合窮盡變化,拙中藏巧,險中求平。這種結體特徵主要由欹正反差、大小對比、曲直相間三大因素構成,使之更具有古拙之意。
雲,周公東征,西人怨思。奚斯贊魯,考父頌殷。前
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於是刊石豎表,銘
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云舊國,其命惟
《張遷碑》 空間分割關係錯綜複雜,對比異常強烈。 如上緊下松、上松下緊、左疏右密、左密右疏等等,做到了密不容針、疏可走馬的矛盾調和,其空間對比豐富而多彩。它筆致雄健,氣勢磅礴,結體方整豐腴,字裡行間透出沉雄渾肆氣息。同時,充溢著古拙、天然的韻致。許多字看似不衫不履,或上下左右錯位、或粗細不均、或輕重失調、或方圓相斥,但總體卻有一種自然天趣,足以品得雋永之味。
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
孝友之仁。紀行求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
有勛,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干,垂愛在民
(四)上松下緊,壓低重心。
對點畫和結構調控,猶如將軍用兵布陣,胸有成式、指揮若定、無一不妥,往往有令人始料不及擊掌稱絕的佳構。不少上下結構的字,下部壓到幾乎無法安排,卻能歸於安穩,可謂「化險為夷」。
蔽沛棠樹,溫溫恭人。乾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
受祉,永享南山,干祿無疆,子子孫孫。
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
(五)氣息渾肆,雄強朴茂。
此碑在眾漢碑中,是以陽剛之美見長的。其點畫方峻渾厚,筆致雄健酣暢,結體方整豐腴,氣勢磅礴鬱積,字裡行間時時透出沉雄渾肆的氣息。這種氣息,同時也充溢著古拙、天然的韻致。隸書以篆書為宗,在其演變過程中,總免不了尚未蛻化掉的痕迹。
氣厥析,感思舊君,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
孫興,刊石立表,以示後昆。共享天祚,億載萬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