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分離焦慮

談分離焦慮

來自專欄 華哥心理

曾經接過一個諮詢,同卵雙胞胎,男孩,三年級。弟弟表現優秀,而哥哥的表現卻讓人無法接受:暴躁,衝動,自律性很差,一生氣就會摔書包,推桌子。

對於這個現象,家長、老師都無法理解。家長也曾帶哥哥去醫院做檢查,未見異常。

在諮詢過程中,媽媽提到自己在企業,孩子的父親是個軍人,平時工作都很忙。孩子八個月大的時候,幫忙照顧孩子的老人家中有事,媽媽自己帶倆孩子又帶不過來,所以夫妻倆商量一人帶一個(丈夫在部隊,不能天天回家)。於是媽媽周六帶倆孩子去部隊,周天回的時候,自己帶著弟弟回來了,把哥哥留在了爸爸那兒。

媽媽說到這兒的時候,也很無奈,但沒覺得這對孩子會有多大影響。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兒。我們與母親的聯結在胎兒期就形成了,所以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人。尤其在孩子一歲半以前,母親的有效陪伴,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在這個案例中,媽媽這麼做,是有原因的,而且這個理由,我相信大多數成年人能理解和接受,但問題是孩子不理解,他唯一的感受就是媽媽不要我了,我被媽媽拋棄了。

這個創傷是巨大的。孩子無法理解媽媽為什麼這麼做,他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好,想重新得到媽媽的愛卻又不知怎麼做。於是這個孩子就開始壓抑,自責,敏感多疑,害怕再次被拋棄……

在這個時候,家長的道理講得越多,孩子就越感受到不被接納。因為害怕再次被拋棄(這種感受貯存在潛意識裡),所以孩子要麼逃避,什麼都不做(害怕做錯);要麼就是通過破壞性的舉動,來證明一些什麼……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媽媽的愛。不要再講什麼道理了,試著去感受孩子內心無法言表的痛,去想想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什麼,而父母又做了什麼……

愛是宇宙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每一個媽媽都能成為愛的化身,那麼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是最美、最快樂的天使。


推薦閱讀:

從墨卡托映射說起,聊聊「帆船培訓」與「航海教育」
父母管不好的熊孩子,就讓機器龜來教做人。
老師給家長的信 | 抗壓與韌性訓練
讀懂圖畫書的回應,也許就知道怎麼給孩子選繪本了
孩子在公眾場合讓家長難堪怎麼辦?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