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封婆婆的遺書,值得讓大家深思

一封婆婆的遺書,值得讓大家深思

來自專欄 小周情感課堂

這不是一個好玩的故事,卻很有深度。

一個老人逝世了,有點文化的老太太,給兒媳婦留下了一封這樣的遺書:

芳:

對不起啊,媽生病了。還來不及幫你把彤彤帶大,我就已經力不從心了。本來想著把彤彤帶到小學,等孫女長大了,我就享福了,但歲月不饒人啊。剛知道生了大病的時候啊,媽還想著說,花點錢唄,換兩三年時間,也能幫你挨過這照顧娃娃的關鍵時候,不能斷了你的事業路啊。沒成想,一輩子竟攢了這麼多病啊。

芳,病能治就治,不能治也不強求,你願意出錢讓我活,再疼我也努力活,真要是挺不過來,也別怪媽走的心狠。

以後的日子肯定很難熬,加油吧兒媳婦。

這封略顯笨拙的遺書,就是一位六旬婦人留給她兒媳的。

老人而立之年喪夫,獨立撫養兒子長大,造就了一生堅強的秉性。三年前,她有了兒媳婦,進門的時候,她給了老太太一萬塊錢養老錢、買了一身衣服。

結婚後,他們要回到天津上班,就帶著老太太一起回到天津,兒媳很孝順,雖然經濟水平不高,經常帶著老太太逛小市場,買沒有那麼新鮮的菜,勤儉持家,卻從來沒有一句怪自己嫁的不好的話。

婆婆到處都是悉心的照顧,最終抱上了孫女。一年後,老太太意外暈倒,診斷出胃癌。兒媳婦找遍了能找到的關係,不惜花掉家裡的積蓄為婆婆看病,個中辛苦,不必言說,正是因為兒媳處處的真心,這才有了那封簡短的遺書。

這不免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在一次逛傢具市場的時候,碰見一家人在看衣櫃,那個衣櫃很漂亮,自然價格也不便宜,推銷員一直在勸兒媳婦買,但一旁的婆婆彷彿覺得價格實在是貴,一旁的銷售人員見狀就說:「年輕人自己喜歡就買,娶媳婦還不讓婆婆出點血,到時候分家產還能指望?」

「唉,可是人家不止我這一個兒媳啊,家產還有別人的份。」那個兒媳看著衣櫃說。

這樣的婆媳關係,才是大多數家庭的現狀,才是那麼多家庭不和諧的癥結。

你的前二三十年不曾受她一米一飯之恩,你的後幾十年,卻要鞍前馬後照顧她的生死,你看不上她的粗陋寡聞、見識短淺,受不了她不講究的生活習慣,於是不滿與厭惡滋生......

但她的前幾十年與你素不相識,只是生養了一個兒子,後幾十年卻要茶飯伺候另一個突然出現的女人,之前是被愛護的媽媽,之後卻成了被嫌棄的婆婆。不滿和委屈湧現......

她活不成理解的樣子,她活不成被理解的模樣,她們就這樣成了幸福婚姻的宿敵。而在這封婆婆的遺書中發現,總還是有另一種相處方式,你愛她的辛勞,她護你的周全。

(版權聲明:本文為小周情感課堂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抄襲!

推薦閱讀:

《道德經》很可能是老子的遺書,關於老子生平的猜測

TAG:婆媳 | 遺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