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如何狂歡?叫囂這東西簡直是一種病

知識如何狂歡?叫囂這東西簡直是一種病

來自專欄 弧面

喜馬拉雅「123知識狂歡節」?還要請了馬東、葉武濱、梁東、吳曉波、龔琳娜、徐潔等「知識網紅」參與。

聽到這些,筆者只能大叫word天哪,這又是在上演一處「新皇帝的新裝」么?

近年來,互聯網的風口刮向知識付費產業。一時間,各大宣稱知識付費的平台紛紛出現,迅速累積起成千上萬用戶。這不禁讓人們感嘆,知識終於值錢了。目前,知識付費主要包括兩種模式。如有些平台的模式是平台花錢請一些「答主」,聚攏人氣和流量,接下來才會考慮向用戶收費的問題。

到底什麼是知識?就這個根本問題,人們都無法達成一致。人們用「海洋」這個詞來形容知識,說明個人無論如何所掌握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對一個人來說,關鍵是結合自己的興趣,構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或「閱讀譜系」。人和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知識體系的不同。人有了知識體系,就能獲得一個思考的支點,此後,你只需要不斷延展它、豐富它。

新京報記者寫道,在構築知識體系上,「知識付費」是很無力的。過於追隨一個人的「專欄」,容易成為他思想的應聲蟲,而大量聽書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獲得什麼真正的乾貨。這些碎片化的知識,和網路熱點一樣轉瞬即逝,對構建你的知識體系來講,實在毫無作用。這也是很多人的體會:為什麼付費聽了一年,回頭想想自己卻並沒有記住什麼,生活和對世界的認識,也都沒有什麼變化。

業內人士認為,知識消費的背後,隱藏著焦慮。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嚴重過載、新知識層出不窮、經濟社會地位固化的背景下,普通人的知識焦慮和不安全感得以放大;同時,在可支配收入增多、移動支付發展便捷以及小額知識消費的激發下,用戶自我提升願望強烈,渴求優質內容,願意為此付費成為用戶的內在需求,也成為當前教育消費升級的典型表現。

很多網友對付費知識的含金量表示質疑,因為有些付費得到的回答結果,在常用的搜索引擎中都可以免費搜索到,有些平台的知識會「牛頭不對馬嘴」,缺乏對提問個體的針對性。

還有網民認為有些平台沒有將事情講解透徹,只是給出了一個所謂的最終結果,使用戶有不知所云的困惑。對「快答」式運營模式產生質疑。

所以以上云云,筆者還是要說,知識是自身的修行,不是如酒吧式的派對,任何向上的經濟形勢,決不能拿知識來狂歡,這是對人類精神的一種踐踏。

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行業,知識付費產業還有種種問題有待從業者去化解,無論是資本還是用戶,都應該更理性看待這個行業的發展,過高的期許都可能被現實狠狠地摔在地上。

推薦閱讀:

康永王:致營銷江湖中的荒野獵人們一句話
挖掘客戶需求,讓用戶先「痛」起來!
華為的勝利,是三個層面的全面勝利。
17年給自己定的標籤
【深度】宏觀經濟&歷史「雙視角」下的營銷3大套路

TAG:知識經濟 | 讀書的意義 | 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