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油膩的中年人」說的就是北京人?那又怎樣!

「油膩的中年人」說的就是北京人?那又怎樣!

來自專欄 城市號角

草蛇灰線,伏行千里。今年重陽節,「那些油膩的中年人」話題再度被人們討論,這次的肇事者是萬千少女喜愛、自稱有內痔幾顆的馮唐叔叔。這篇文字,卻結結實實地擊中了最廣大的中年人群體。

「他們有的是公共知識分子,有的是意見領袖,有的是相對成功的生意人。」——《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馮唐

從今年年初開始,「油膩中年大叔」就成為一個被群起攻自的人設,從某少女作家怒懟某中年老男人的某文開始,手上戴核桃串、斜頂、臉上有油等特徵的中年老年人形象就開始逐漸清晰。

綠豆看完馮唐這篇文章後,看著手串、保溫杯、球賽、相聲、葷段子這些意象,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印象便是這不就是北京人的真實寫照嗎?遛彎兒、聊閑天兒、轉球、玩核桃......

如果簡單地網路溯源,「油膩」較早出現大約是2015年題為《中國男人為什麼有一種油膩感》討論帖。這個提法本身暗含著女性主義視角,也帶著點消費時代的特徵。隨著這個話題的走紅,「油膩感」的對象,從「有些男人」,最後落實到「中年男人」。話題的拓展過程表明了,「油膩感」其實是個普泛的、包含著人性弱點的深刻問題。

今年5月,GQ實驗室專欄文章《一桌沒有姑娘的飯局,還能叫吃飯嗎》,因為文風和用詞涉嫌低俗引發爭議,其中作者提出「美食千種不及胸脯二斤」、「於是我偷偷加了一道菜,叫來了一個姑娘」等觀點和說法,更是被指性別歧視,一時間,「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年油膩老男人」徹底成為千夫所指。

到了今年夏天,黑豹樂隊某成員手中的保溫杯和枸杞的梗一出現,中年人已被全民惡搞,再到許知遠的訪談節目《十三邀》,中年人徹底成為人人自危的一個話題。

但不難發現,在此前的議題設置里,自嘲、惡搞是主要的基調,焦慮、迷茫的情緒瀰漫其中,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周圍充滿了這些「油膩的中年人」,自己也正在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但痛苦卻彷彿難以擺脫。

綠豆在北京生活,願意把這種特點具象到北京人身上,是因為在北京經常能看到那些描寫的現實版。我大膽猜測盤手串、葫蘆的人群北京應該是最多的。但是綠豆並無貶義,反而覺得這是中年人該有的樣子。

綠豆特別喜歡高曉松說的一句話「四十不惑的意思不是人到了四十歲突然就豁然開朗、一切都明白了,而是到了四十歲,許多不明白的事情,就不想去明白了。

首先我並沒有為那些完全不注意外表的人做開脫。我想講的是,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事是洒脫,這既符合生理規律,又符合社會規律。

「油膩中年人」引起了全民的討論,綠豆看到一篇留幾手關於這個話題的微博,話糙理不糙。

相比之下,馮唐這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倘若說有什麼稍稍高明的地方,就是能夠反觀自己、推己及人,從「如何避免」的建設性角度出發,提出了十條言簡意賅、可以操作的方法論,綠豆將其簡稱為「中年十戒」。

中年十誡

第一,不要成為一個胖子。

第二,不要停止學習。

第三,不要呆著不動。

第四,不要當眾談性。

第五,不要追憶從前(哪怕你是老將軍)。

第六,不要教育晚輩。

第七,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第八,不要停止購物。

第九,不要髒兮兮。少年時代的臟是不羈,中年時代的臟是真臟。一天洗個澡,一身不油光。

第十,不要鄙視和年齡無關的人類習慣。

這「十誡」,大叔們,可以看看,當然也可以不在乎。與其爭論這些,不如專註繼續做好自己手頭的事,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留幾手的微博下有兩條熱評分別是:

「評論「油膩禿頭大叔噁心」的多半是「我們穿什麼化什麼妝輪不到別人評價」的女人吧」

「漏了幾點,關鍵是這些油膩的中年男子經常『教年輕人做人』『不分場合講葷段子』『任何社交場合都喜歡吹噓自己歷史』..你要只是自己玩自己的內向的中年肥宅, 其實不怎麼讓人討厭的」

不難發現,並不是油膩的中年大叔讓輿論推向高潮,而是對他人的評價和自我認知。

所以你說我是「油膩的中年大叔」。

我只會回你一句「so?」

以上


推薦閱讀:

開發者的中年危機:下一步該幹什麼?
中年危機?(博主續)
做敢享敢為青年,拒絕「中年危機」!
油膩的不是中年人,而是中年人的態度

TAG:中年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