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泰拉,我看到了另一個義大利

在馬泰拉,我看到了另一個義大利

來自專欄 帕克·旅行故事集

每次出去旅行時,總會有一些地方是你初一想到這個國家時根本不會知道,但慢慢了解後卻十分想去看一看的。

比如歐洲的立陶宛十字架山,塔吉克的帕米爾高原。

也正因此,在起初計划去義大利時,我的行程規劃中就是羅馬,佛羅倫薩,那不勒斯,西西里島這樣的地方。它們代表著經典的義大利,無論是美食還是美景。

然而最後,我去了人們口中說的值得一輩子不再離開的羅馬,去了美食永遠可以刺激你的味蕾的那不勒斯,也去了被火山灰掩蓋千年的龐貝,但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卻是一個大多數人(甚至義大利人)都沒怎麼聽說過的小城鎮。

馬泰拉。

國內大多數人沒太聽說過這座城市,可能主要是因為馬泰拉地處偏僻,而且交通不便。這裡沒有火車鐵路,從那不勒斯坐大巴過來要6個小時,來之前我還特意上Quora問了一下如何訂票。

但也正因如此,馬泰拉少了很多的商業氣息,在這裡除了感受到其7000年歷史沉澱後的浩蕩餘威之外,還能感受到義大利小鎮的淳樸民風。

我在Airbnb上早早訂好了馬泰拉的民宿,但是到達這裡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十分擔心找不到去民宿的公交車。好在Andrea說會來接我,著實給我安下了一顆定心丸。

當我看到Andrea的時候我有些震驚,因為他是拄著拐杖來的。我一直在問他你還好嗎,他一點也不care的說沒問題,這是前幾天踢球踢的

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一個30多歲的男人,像高中生一樣因為踢球把腿踢斷了,還挺好笑的...

當晚到達馬泰拉的時候已經9點多了,Andrea帶我到馬泰拉的觀景台轉了轉。這座城市之所以會列入我的行程,是因為這裡是一座「失落之城」。孤獨星球曾把它評為「世界上的失落文明城市」,聽起來就充滿了孤獨感。

Andrea帶我俯瞰馬泰拉的撒西古城,就彷彿是在觸摸歷史。他講了很多關於這裡的故事,從遠古石器時代到二戰崢嶸歲月,馬泰拉似乎與我印象中「好吃懶做」的義大利人大相徑庭,這裡的居民堅韌不拔,英勇果敢,總是在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

Andrea是一個在米蘭生活了12年的工程師,最近才回到他的家鄉馬泰拉,做起了B&B的生意。他告訴我,即使在義大利,馬泰拉也並不是一個出名的城市。

那些知道馬泰拉的人,也是因為這裡獨具一格的岩洞房屋的風景,卻並不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多少辛酸往事。而對於馬泰拉人,其他地方的人也會稍有微詞,總覺得他們比較土,比較不時尚。

看來地域歧視在哪裡都會有!

我們聊了很久,從中國和義大利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到政治和教育上的與眾不同,還有食物的喜好和對姑娘的選擇,聊到我感覺幾乎在一夜之間我們就成了多年的好友!

一個插曲

Andrea對我說,他的大學讀了8年。我當時就很震驚,心想國外大學都這麼久嗎???他們可以玩兒那麼長時間???於是我就說,在中國我們的大學只有四年,最多可以拖到六年,不然就不能畢業了,而且還會被家長罵。

Andrea跟我說,他們這兒也是四年,只不過他學不會,迫不得已學了八年。

那一瞬間,我們似乎找到了一種學渣的歸屬感...

有了Andrea的引導,我心安理得的把孤獨星球扔到了一邊,第二天便開始了我的馬泰拉之旅。

第一站是在撒西古城內的一座小影像廳,Casa-Grotta di Vico Solitario。這裡全天放映著關於馬泰拉歷史的紀錄片,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了這座小鎮傳奇的故事。

馬泰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石器時代,就是當時的原始人開創了這種依山而建的岩洞民居。曾幾何時,這裡是義大利東南部最繁華的地區,智慧的馬泰拉人開創性的水源系統讓這裡的一切變得生機勃勃。

然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人口數量的激增使得居民的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差。往日風光無限的馬泰拉成為了人畜共住的棚戶區,紀錄片中真實的記載了當時的岩洞養著豬和牛,而人就在窩棚上方搭起一塊木板,一家五到六口人就擠在牲畜的上面睡的畫面。

久而久之,馬泰拉成為了義大利的恥辱和笑柄,人們為自己來自馬泰拉而感到羞愧,也再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是當年德國攻佔義大利時最負隅頑抗的城市之一。可能是因為長時間居住在可怕的狀況之中,這裡的居民有了不同於義大利其他地區的堅強和隱忍氣質。

1950年後,義大利政府開始治理馬泰拉,將居民遷移出不適合居住的岩洞,開闢新城區,建造更多的樓房,保護古城,吸引了很多的商業資源。最終,這座曾經遭到千夫所指的城市恢復了往日的光彩,並即將在2019年成為歐盟文化之都

看完整部紀錄片,彷彿我渾身的血液也被點燃。當看到最後全鎮居民聽到歐盟文化部的部長喊出「馬泰拉」的名字時的歡呼,就好像回到了2000年所有人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薩馬蘭奇公布2008年的奧運會主辦城市一般。

也許對於馬泰拉來說,2019年就如同2008之於北京。我相信這座充滿魅力的小城一定會大放異彩。

對馬泰拉的歷史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再看這座城市,突然就有了一些親切感。但更加加深這種親切感的是,雖然我只認識Andrea一個人,但馬泰拉太小了,所以總是能在各種地方和他偶遇...

經常在街上走著走著就會碰到他,然後就駐足聊一會兒。聊著聊著就會碰到他的其他朋友,於是大家就開心的一起聊天。

通過Andrea的介紹,我知道了身材高挑性感的Marina是隔壁鎮的醫生,為了他的丈夫搬到了馬泰拉,是少數從外地來這裡的居民;Matteo是鎮上的木匠,有一顆鋥光瓦亮的大金牙,他的女兒在上海讀書,後來進一步在那邊工作;Alfonso在街邊有一家自己的小店,裡面都是他手工製作的工藝品,每一個都別具匠心又充滿童趣,一點兒也不像是一個年過四十的糙漢子做出來的東西。

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他們既代表了馬泰拉的現在,也繼承了馬泰拉的曾經。能夠真實的認識這裡的人,感覺真好。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馬泰拉另一個值得一看的景點就是這裡的地下水工程設施。花幾歐買一張門票,英文導遊會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帶你在裡面逛一圈。

作為一個依山而建的洞穴城市,地下水的探取為這座城市的生機帶來了無限可能。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馬泰拉的居民從來不會感到絕望,面對任何形式的困境都可以一笑了之,進而開始新的生活。

當我完成了我的歐洲之旅,終於回到祖國後,我還跟Andrea保持著聯繫。他告訴我,他跟他當時的女朋友分手了,而他們的B&B是用女友的賬戶開的,因此他不得不重新打理這一切。

不過好在這一切都並不是問題,因為正如我想的那樣,馬泰拉的居民從來不會感到絕望,因為這座城市已經經歷過最糟的情況了,可他們依然堅韌不拔。

那麼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在北京生活20餘年,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充滿幹勁的,對緊張忙碌的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可是去過了塔吉克的霍羅格,去過了義大利的馬泰拉,去過了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之後,我突然開始鍾情於發展不如大都會那般忙碌的小城鎮。

在這些小鎮,居民互相都是朋友,小鎮的「小」限制了他們對外界的了解,也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習慣於在都市生活的我似乎快要忘記小時候那種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也快要丟失了那種不是親人卻可以以誠相待的街坊聯繫。

但好在當我即將迷失在高速的社會發展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之前,還能有機會去看看小鎮的「慢生活」是怎樣的。

我的義大利之旅,沒有去宗教至上的梵蒂岡,沒有去浪漫水都威尼斯,沒有去感受米蘭的霧霾,也沒有迎接翡冷翠的夕陽。

但是能夠在馬泰拉駐足幾日,何其幸也。


推薦閱讀:

想找個風景優美,但是比較冷門一點的海島旅遊,有什麼好推薦的?
馬背上,逐風少女的夢正在實現……
有關非洲的一百個誤解,從坦尚尼亞開始
如何用接片拍出震撼的全景照片

TAG:旅行 | 義大利 | 小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