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帖:開設本專欄的初衷
來自專欄 印度商法
我是半路出家開設了法律人的生涯。之前的專業是經濟學。幾年的經濟學通識教育大部分我已經遺忘,但我印象非常深的有兩點觀感:第一,要避免先入為主。但往往的情況是,因為經濟學流派眾多,一旦看完某一流派之後,就已經接受了其理論,變成了「先入為主」了。第二,就是經濟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提供的思維範式和理解世界的獨特視角,而非給出一個具體的結論。其實這兩者歸結到一起也就是「理性」思維。這兩點讓我受用至今。
對法律產生了興趣始於民間金融大案「吳英案」在國內引起了大量關注的時期。「無恆產者無恆心」,在現有的框架下,我希望能從法律制度安排上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解答。而在修讀法律時,曾經去過美國,也去過瑞士、德國、法國等國,最終卻陰差陽錯的和印度結合在了一起。說實話,之前我對印度這個國家的認識,也是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言必歐美,次之日韓,印度這樣的國家從來沒有入過我的「法眼」,對它的認識也是如同中國媒體上所得來的信息,全部是負面的。
想一下中國的媒體對印度的刻畫吧。遍地髒亂差,人人都開掛。強姦之都新德里,種姓制度和腐敗。知乎上甚至有人說,印度是「一億人和十億牲口」。但印度真的這麼不堪嗎?我想起了之前中國和日本這對冤家。兩國互相叫囂的,是否去過對方國家?那換到中國和印度,印度仇視中國的,是否是被他們的媒體慣壞了,這群人也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反之,中國整天抹黑印度的人,又有多少人在印度呆過?我承認印度有著非常多的問題,但哪個國家沒有呢?我先就此打住吧,因為我覺得寫到這裡,就有人說我是印吹,做哪國的漢奸不好,給印度這個國家做漢奸。
我相信,一個人是不能張口閉口反對一個民族的。我也相信,灌輸偏見和仇恨對於實現民族和解和天下大同無益。
30年前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是被動地被捲入了全球化的鏈條。而現在,很多茁壯成長起來的企業有著自信和實力,主動開展全球化布局和進程。山水相連的印度是中國的近鄰,這個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中印之間本來就有巨大的信息鴻溝,從而產生了信任危機,這是導致中國和印度面臨很多難題的根源之一。而能使人產生「愉悅快感」的抨擊文章,只會使得雙方加深對對方的誤解,中國資本「走出去」能繞開印度洋上的這個節點國家和忽略這個十幾億人的市場嗎?應該不能。印度人民福祉的提高和印度經濟的增長,離得開借鑒中國先進的經驗、技術和資金嗎?恐怕也不能。
美國內戰結束,大家不是忙著批鬥失敗方,而是讓這些美國的兄弟姐妹回家,畢竟荒蕪的田園需要耕種。中印邊境爭端結束,商人們和企業還需要正常進行工作,畢竟,工人們還需要吃飯。
我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法律人,對印度的文化、宗教、語言了解不多。我僅僅希望將我這些年對印度現代商事法律的研究,與大家分享,希望行家裡手批評指正,如果能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起到些許指導作用,那就善莫大焉了。畢竟,中國在海外投資,交的「學費」已經夠多了。
我不相信印度人一生出來就恨中國。我也不相信中國人一生出來就恨印度。我希望我的些許努力可以促使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情相似、歷史上又同樣遭受過悲慘命運的「老大帝國」的廣大民眾可以慢慢消除各種主觀偏見,共同繁榮。願大家可以放下戾氣,晚安。
李欽於班加羅爾印度國立大學法學院(National Law School Bangalore)
推薦閱讀:
※在印度,紅米手機競爭得過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旗下的Yu Yuphoria手機嗎?
※有哪些可以較好了解印度的書?
※想系統了解一下印度有何出眾的成就?
※如何客觀評價印度的海軍實力?
※印度直郵,與印度代購,魚或者熊掌?
TAG: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