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車市回顧(7.22-7.29)

一周車市回顧(7.22-7.29)

來自專欄 不虛度的人生

從開始想寫點東西到正式落筆差不多3個月的時間,這期間一直想解決「寫什麼」、「能堅持多久」的問題,到後來發現靠「想」是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不做怎麼能知道效果,我是個行動派!今天終於正式開始,就從最熟悉的職業入手吧。至於能堅持多久,就看自我改造的程度吧。「一周車市回顧」系列主要對剛剛過去的一周,汽車市場發生的大事進行總結及解讀。因為我暫定會在每周日做這樣的回顧,因此把「一周」定為上周日至本周六的循環。所謂大事,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暫時會篩選影響範圍較大、發生在重要領域的事件,有可能是新車上市,也有可能是銷量波動。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廣泛貢獻你們的看法,也希望我的寫作水平以及對行業的理解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得以高速提升。

---------------------------------------------------------

一周車市回顧(7.22-7.29)

汽車超市模式暫不被看好

7月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開始正式執行,之前各大行業公司也從不同角度分析對整車、備件銷售模式及廠、商關係的影響,一些零售巨頭也在紛紛布局汽車銷售業務板塊:

3月國美髮布「國美汽車2017戰略」,並將大部分門店的一層改造為汽車展廳,實行「汽車+家用電器」的綜合賣場模式;核心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總代理商和汽車經紀人模式,搭建品牌經銷商以外的全新銷售體系和售後服務體系,同時為主機廠和合作商家提供優質車源等議價對接、金融政策服務;而是解決經銷商金融政策、倉儲物流、銷售線索及二級網點穩定性等六大痛點」(具體沒有看明白國美想怎麼做,尤其是介入廠家和商家之間的資源、議價和金融服務,想問國美,你做電器零售的想怎麼介入廠商之間?還介入的都是核心業務?)

5月神州開展「買買車」業務,宣稱其與廠商、4S店、進口商簡歷合作,通過包銷和代銷的方式,線上導流,線下銷售;

其中更引人注目的是蘇寧的汽車超市,7月南京正式開業,主要業務範圍也最廣,從整車銷售、養護用品銷售,到汽車金融、融資租賃,一直到售後維修均有所涉獵。首家超市引入4S店,後面想做開放平台,同樣,還是看不明白想具體怎麼做。

各家有不同的重點,但是想做平台的這個想法很明顯。新政提供了契機,今後就看商務模式如何走通了。

進入正題之前,先說說新版《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執行近1個月的時間裡,究竟對汽車銷售領域產生了哪些影響,影響力有多大?

7月上半月有幸在項目中走訪過一些經銷店,有機會與主管銷售的經銷店員工有過交流,由自主品牌,有合資品牌,有量產品牌,也有豪華品牌。從他們的口中得知,7月初店裡已經有一部分客戶(其中有一部分並不是真正的購車客戶,而是只是做市場調研的記者、主機廠員工等)拿新政作為價格談判的籌碼:拒絕在經銷店買保險、拒絕交金融手續費等。但是對於久經市場檢驗,什麼客戶沒有見過的經銷店來說,不同品牌的應對辦法也是不出意料的一致:通過不同的報價策略「說服」客戶接受經銷店的報價組合。舉個例子:一輛車官方指導價假如是10萬,在店內買保險就是9萬,如果不在店內買保險就是原價,或者說店內暫時沒有現車,要先交定金等資源,具體等多久,不知道。這種方式也很好用,基本上100%的客戶還會按照原來的模式在經銷店裡買車,之前曾熱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好似一陣微風,拂面之後,帶著些許炎熱和燥氣消失的無影無蹤。但即便如此,經銷商也認為新政還是對銷售產生了影響,即使在當前產品供不應求的賓士經銷店裡,負責人也在抱怨「之前10分鐘就能搞定的交易,現在要半個小時,因為要跟客戶解釋」。(這裡僅討論新政對汽車銷售雙方的影響,不涉及收手續費是否合理的商業倫理等內容)

回歸正題,這周確實看到幾大媒體也在討論雖然有新政的引導和支持,但「汽車超市」這種銷售模式仍然面臨很大困難,短期可能活不下去,更遑論與4S店抗衡、顛覆當前的銷售模式了。

1. 巨大的運營成本。開4S店是很費錢的,首先,要有地,「有一塊可以長期(使用期限方面不同品牌的要求可能不同)使用的土地」幾乎是所有汽車品牌在招募經銷商時的硬性條件之一,而且對地理位置、周邊設施等都有要求。現在不管是在幾線城市,買一塊地甚至租一塊地的成本非常之高就不說了。第二大的成本就是庫存,要想賣車,首先得向廠家採購,而且廠家一般每月都會有批售的任務,雖然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都提供金融服務,但是資金成本非常高。汽車超市如果同國美、蘇寧有現成的商場,可能不需要重新建店,這部分成本可以適當降低。

2. 經銷商盈利缺口。賣車不掙錢,幾年前經銷商就在說,今年尤為嚴重。大部分經銷商都很重視廠家每年動輒上萬千,小則幾百萬的銷售返利,至少這能讓經銷商年末的財務報表看起來不那麼難看。

3. 廠、商關係。4S店是一種授權銷售模式,經銷店按照廠家的要求建好一個店面,做好基本配套就可以正常營業了。近幾年廠家越來越重視經銷商,幫助經銷商做盈利提升、根據經銷商反饋調整訂單模式等,都在表明經銷商體系在廠家經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經銷商已經作為品牌的一部分納入廠家的日常管理中。據我了解,戴姆勒入股15%到利星行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廠、商利益在資本層面正式達成一致。

巨大的開店成本、品牌對旗下4S店的大力支持是4S店與汽車超市的最大的不同,這最大的不同的直接體現就是成本、成本、成本。汽車超市需要高成本、高資金流動性支撐,在汽車銷售不掙錢的前提下,如何盈利是個大問題。所以上述三家的野心也不僅僅是做汽車超市。究竟會發展如何,拭目以待。

500強

7月20日,2017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揭曉,其中中國6家車企上榜:上汽(排名41)、東風(排名68)、一汽(排名125)、北汽(排名137)、廣汽(排名238)、吉利(排名343)。

全球車企裡面,排名第一的是豐田,總排名第五,其次是大眾、戴姆勒和通用。

不過,這個榜單是按照營業收入排序的,且不說營業收入高不一定代表利潤好,就說不同的公司對於「營業收入」是否有不同的核算體系,就不說了。這個榜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太在意。

八卦:戴姆勒反水,爭做「好學生」

如果問你上學的時候最討厭的是哪些人?我想答案里肯定沒有一直埋頭苦學的學霸,也沒有天天打架上房揭瓦的學渣,但肯定有在你面前明明說好要一起保守秘密,轉眼就在老師的威逼利誘之下實話實說的膽小鬼&叛徒。

沒錯,戴姆勒最近就做了一次這樣的事。

據說這個事情是這樣的。近期歐洲反壟斷部門正在調查一起眾多品牌相互勾結以壓低關鍵技術設備(包括排放設備)價格的指控,其中有大眾、戴姆勒、寶馬。而且在近期一份聲明中,歐盟委員會部分證實了德國一份周刊的報告,該報告稱各大汽車製造商代表定期會面,就汽車零部件的技術規格達成一致,而且此做法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直持續到最近。

7月25日,戴姆勒向德國反壟斷管理局「自首」,承認參與非法壟斷,並檢舉了大眾、寶馬、奧迪和保時捷等品牌。隨後,寶馬錶示,此舉「已經嚴重破壞了寶馬對戴姆勒的信任」,並暫停與戴姆勒集團未來合作項目。

值得八卦的是:有人說兩家即將合作的項目是共享出行,用以對抗Uber;也有人說,這件事還會涉及政治層面。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有更多消息歡迎分享。


推薦閱讀:

除了大燈 汽車上還有什麼燈?
北汽幻速兩款新車亮相北京車展,全新戰略下的新看點
看完這家車企的新能源布局,就知道為什麼銷量這麼好了
與BMW i3相約馬拉松:一起前行的意義大於意義本身
銳騏2018款:無圈禁生活是種態度

TAG:汽車 | 中國汽車市場 | 業界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