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知識推銷員羅振宇!
來自專欄 晨夕日報
曾經,看過一個雞湯段子,說的是一個好的推銷員成功的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和尚本不需要梳子,可是推銷員硬生生的讓和尚有了對梳子的需求。你看,只要你有自己獨特的技巧,需求其實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在知識付費火熱的今天,有一個人,他成功的讓幾百萬用戶有了對某一類知識的需求,並引領了整個知識付費行業,這個人就是羅振宇。
我是「羅輯思維」的路人粉,是「得到」的中度用戶。遙想當年,每周更新的「羅輯思維」是我必看的節目(雖然是必看,但不一定看完),當時的我對這個節目並沒有太多的訴求,只是當作生活中的消遣,雖然觀點不一定多麼的正確,邏輯也不一定那麼的嚴謹,但這是一個免費的網路節目啊,你還想要怎樣。但是,這個節目卻趕上了或者說是引領了一個知識付費的大潮,羅振宇開始通過自己的節目把用戶引流到「得到」上並通過在「得到」上售賣知識來獲得利潤,「得到」開始成為羅振宇的重點,知識服務開始成為羅振宇的大旗。可主張知識服務的羅振宇引領的「得到」更多的卻是知識推銷,服務?對不起,我看不到。
服務是指為他人做事,並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不以實物形式而以提供勞動的形式滿足他人某種特殊需要。(百度百科)廣義的角度講,推銷是由信息發出者運用一定的方法與技巧,通過溝通、說服、誘導與幫助等手段,使信息接收者接受發出者的建議、觀點、願望、形象等的活動總稱。(百度百科)
讓我們打開「得到」,看看「得到」是怎麼服務我的。在「得到」我們可以獲得的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實體物品一類是虛擬物品。實體物品中的紙質書、線下課程和得到禮品卡都可以理解成是知識內容,甚至文具,我都可以理解成是圍繞知識打造的衍生品,畢竟熱愛知識的我們總得需要寫寫字嘛……但是,這個好物我就不能理解了,說好的知識服務商呢,說好的專註呢,這些行李箱啊音響之類的物品和知識有什麼關係,讓我不禁懷疑得到的終極目的是不是通過知識圈到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粉絲,進而做一個高端電商平台。
另一部分,就是「得到」引以為豪的知識服務內容了,包含的具體品類可以看我畫的思維導圖。其中,可以收費,可以盈利的基本就是每天聽本書、訂閱專欄、電子書和精品課了。訂閱專欄和每天聽本書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因為這部分內容是「得到」獨家且價格較高的品類。那好,作為一個需要盈利的商人,羅振宇是怎麼做的呢?原諒我惡意揣摩一下「得到」的盈利邏輯。
首先,「得到」會通過「羅輯思維」這個日更的王牌節目吸引用戶,提高用戶每天使用「得到」的次數,並且在節目中推銷「得到」的某個訂閱專欄,什麼?羅胖在節目里講了十分鐘,你竟然不動容,沒關係,在節目之後給你附上一篇和此相關的免費文章,你要是敢看,你就被「得到」的觀念洗了一次腦,洗完了,你還是不動容,沒關係,在文章後面再給你附贈一篇某個專欄的精品文章,用「得到」高度專業的內容打動你,如果你看到這麼優秀的內容都不動心,那你這一輩子是真沒救了,「得到」都救不了你。如果你痛定思痛還有點求學之心,那就出門左轉購買「得到」的每天聽本書,如果你真這麼做了,也可以算是個愛智求真的好少年。除了「羅輯思維」,「得到」還準備了大量其他的精品內容比如現在的駐場大神,李翔知識內參等等,不過這些免費內容那也是教育你要訂閱專欄,愛智求真的。可以說「得到」的全部努力都是為了自己的訂閱專欄,訂閱專欄這種形式非常像紙媒時代的雜誌,不是說雜誌這種形態不好,而是說雜誌這個形態更像是一件物品,而不是一種服務。
我理解中做知識服務的「得到」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當我對某一本書不甚了解,我可以去「得到」買一次書的解讀,當我對某個概念不甚了解,我可以去得到買一篇通俗的解讀文章,「得到」就是我的私人知識助理,我可方便的通過「得到」獲得我想要了解的知識。「得到」不應該在每天的「羅輯思維」節目里告訴我,我應該學學經濟學了啊,我再不學學管理學就成功不了了啊等等……這不叫知識服務,這就是知識推銷……
吐槽部分:
1.李翔商業內參
李翔商業內參,聽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是李翔來做的吧,可惜不是,還是以前做知識新聞的那幾個人在做,內容呢,也和以前沒有什麼差別,那你為啥改個名字欺騙我的感情呢?
2.反饋郵件
使用「得到」的過程中如果我發現一些不人性化的地方,我會通過 APP 反饋給「得到」,得到也很貼心的給我的郵箱發反饋消息,但是,作為一家有理想,有情懷的公司,能不能對都用心到給你反饋的用戶多用點兒心,做不到發一張精美的電子賀卡之類的吧,稱呼能不能別亂寫,我不叫「得到」。
推薦閱讀:
※羅胖「讓我把話說完」訪談,羅永浩說話一針見血
※得到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第八篇: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
※奉獻的羔羊
※60秒語音改圖文,不過是羅輯思維「去羅胖化」的開始
※脫不花:得到2018年將干一件大事兒,可能比知識服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