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德之本
來自專欄 南山空同註解版道德經
本義: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為天下貞。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貞,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道以德為實,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通述:
上古之時,所言說的道德相合,執中守一的情況,叫做得一,天道因得一而清明,地脈因得一而寧靜,神因得一而有靈力,山谷因得一而得水的充注,萬物因得一而得生長。候王因得一而得到天下人發自內行的推崇。
反而言之,如若天道不得清明,恐怕要崩壞,地脈不得安寧,恐怕將會被廢止,神若是沒有靈力,恐怕將會消散,山谷不得水流充注,恐怕將會幹涸,萬物不能保持生長,恐怕要消滅;侯王不能愛到眾人內心的推崇,恐怕將會被傾覆。
所以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如若道是虛空的,那麼,德將是以實相踐的。因此侯王們自稱為「孤」、「寡」、「不穀」,這不就是以賤為根本嗎?所以最高的榮譽無須讚美稱譽。德,不必要求用琭琭晶瑩的美玉一樣去形容它,而是讓它變得像堅硬的山石一樣堅實。
釋義:
得一:古之道德相合,執中守一,是謂得一。
靈:靈力
貞:言行抱一謂之貞,
天下貞:這裡指得到天下人發自內心的推崇
其致之也:推而言之。
廢:廢止,置之不用。
歇:消失、絕滅、停止。
竭:乾涸、枯竭。
蹶:跌倒、失敗、挫折。
孤、寡、不穀:古代帝王自稱為「孤」、「寡人」、「不穀」。不穀即不善的意思。
至譽無譽:最高的榮譽是無須稱譽讚美的。
琭琭:形容玉美的樣子。
珞珞:形容石堅的樣子。
圖引:
本章作為整個《德》經的前言導引部分,對應的《道經》中同樣是前言部分的第五章,提出了得一的概念,而得一,便是道德相合,執中守一,意為德的根本,是去踐行道,故名道德相合,但在踐行的過程中,則要執中守一,執中,便行按照《道經》第五章中的守中思想去做,守一,是指努力不讓德偏離道,將親近大道,當成德之本。
但是,作者緊跟著強調,道與德,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就像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一樣,如若道是虛空的,那麼,德將是以實相踐的。二者不可混為一談,因此,德,不必要求用琭琭晶瑩的美玉一樣去形容它,而是讓它變得像堅硬的山石一樣堅實。
作者指出,德的根本,是得一,即以行踐道,因此,對於德,不要用華美的語言去修飾它,而是讓它變得如山實一樣堅實,通過行為,使得道德相合,執中守一。
註:本文轉自 nanshankongtong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