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樣讀書就夠了》筆記

《這樣讀書就夠了》筆記

閱讀之前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1、這本書大體上是在談什麼?(主題)

2、這本書的詳細內容是什麼?(作者是怎麼寫出來的)

3、這本書的內容是真實正確的嗎?(論點正確性)

4、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有何意義?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成人學習問題:

1、沒時間精力——壓力與學習的矛盾(思考:是哪些事情佔用了你的精力?)

生存餘力理論模型

基本觀點:一個人總是在他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那些消耗個體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負載」,而處理這些負載需要「生存力量」。

關於生存負載:外部負載指工作,內部負載指個體生活期望

關於生存餘力:

外部力量來源於家庭背景、人脈資源、經濟能力等。

內部力量來源於個人能力。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負載,就是「生存餘力」

生存餘力理論指出:一個人想要從事學習活動,必須擁有一些生存餘力。

2、看不懂記不住——搞錯學習主體(沒有與自己生活和經驗發生聯繫;思考:怎麼樣增強自己生活和經驗的聯繫?)

看不懂什麼?記不住什麼?

理論?重點?此處的看不懂,不是指無法理解書本的內容,而是無法將知識應用到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產生讀書之後沒有用的感覺

看書要看懂,還要記住,這是知識學習的思路,是應付考試的思路,是學院教育的思路,而不是成人學習的思路。

這是以圖書為學習的主體。

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習者,是你自己!

經驗本身有價值嗎?並非如此——真正有價值的是對經驗進行反思之後的智力發展。有效的學習來自於有效的反思而非積極的經驗

閱讀本身也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也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有可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只發生在把讀來或者聽來的知識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反思之後。

3、看不下去——不明學習目的(思考:如何清楚自己的學習目的?)

①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本書中(包括本書),都有許多你能學習的知識。但是,其中有相當多是你不需要學習的。

②讀的越多,不見得用的越多。

③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點,任何一點 ,圖書給你創造的價值已經遠遠值回書價。

如何解決:

1、不會成為新的生存負載(思考:為什麼是生存負載?怎麼計算?)

2、以學習者為核心(思考:學習者是指什麼?核心指哪方面?)

3、致力於能力提升和行為改變(思考: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幫助達成?)

第二章:這樣讀書就夠了

海爾「日清工作法」:每人每天對每件事進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閉,日清日高」。

皮德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

成人教育五大公理:

1、自我導向(什麼是自我導向?)

能夠參與診斷自身的學習需求、規劃、實施和評估自身的學習經驗。

我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是一種對自己有效的閱讀方法,我的關注點應該是讀完這本書,能不能給我一些方法,增加我的閱讀能力。

2、關聯經驗(如何結合書本關聯經驗?)

成人和青少年的另一項根本差異,就是成人具有豐富而且不斷增加的經驗,這些經驗應該被作為學習資源被自己和他們加以利用。

書中的一些觀點,例如「生存負載」這一說法,就能很好的解決了我心中的一些疑惑,比如為什麼通讀一本書為什麼到最後什麼也沒有記住,

3、強調實踐(如何將書本知識用於實踐?)

選擇學習內容,首要考慮的是「是否用得上」,判斷學習效果的衡量標準也是「是否用上了」。

讀完這本教人閱讀的書,下次閱讀另外一個書時,能否用得上!

4、聚集於解決實際問題(解決什麼樣的實際問題?怎麼樣解決實際問題?)

不需要追求理論的深入、體系的完善、細節的論證,足夠解決問題就好。

能不能解決我閱讀能力不足的問題!

5、內在驅動(什麼是內在驅動?)

成人更多的受到內在因素(希望解決問題、增加能力和自我實現)而非外在因素(考試、考核、證書)的驅動而學習。

我看這本書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能不能增加我的閱讀能力!

圖書=核心知識+書面表達

培訓=核心知識+口頭表述+I

圖書+I=培訓

I的價值是多少?等於參加培訓和購買圖書的差價

I(引導促進:Interpretation)=以學習者為中心+激活經驗+促動參與+催化應用

理解知識=體驗

知識鏈接個人經驗=反思

應用知識=體驗

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反思

第一次時間=體驗

實踐後獲得點評(反饋)=反思

反覆進行「體驗」和「反思」

這個過程稱之為「拆解」,或「拆為己用(Appropriation)」

A(拆為己用) = 體驗+反思

核心環節(RIP):

Reading閱讀讀書片段 + Interpretation拆書家引導促進 +Appropriation學習者拆為己用

如果個人聯想不到自身的經驗怎麼辦?

解讀杜拉拉片段:通過對話,拆解出杜拉拉的提問方式存在問題,通過拆解存在的問題,對比反思,增強自己的提問能力。

強調了提問的重要性:

低劣的提問是追問、質疑、挑戰、想凸顯自己,而優秀的提問則是好奇、探究、尊重,想了解對方。

第三章:通向高效學習者之路

你是哪個階段的學習者?

第一題:D

第二題:C

第三題:A

得出結果:初級學習者

初級學習者特徵:把書本當做權威,認為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從所呈現的材料中找出正確的答案。

高級學習者特徵:只對自己的能力提升負責。

高級學習者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提出質疑——質疑讀到的知識、質疑自己過去的理念。

學習促進者: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教會別人。

知易行難——知道知識是容易的,將其轉化為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是難的。

如何才能做到既知道也能做到?體驗——反思

便簽讀書法

(在使用此方法前,思考每次實踐時需要花費的時間?如果時間緊張那記錄多長的片段會更加合理?完全照搬是否適用於自己?)

基本原則:

1、對閱讀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再停留在對書負責的階段,而要明白閱讀致用類圖書的目的一定是應用。

2、使用便簽是為了在閱讀時保持清晰的思路。

3、採用簡單易用原則和使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

工具:

1、3本不同色的便簽(掌心大小)

1、I標籤: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重述知識點

2、A1便簽: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3、A2:以後我怎麼應用

2、一組多色指示標籤

3、一支筆

核心步驟:

1、確定要讀的是致用類書籍(明白自己讀書的目的)

2、快速閱讀

3、遇到核心觀點、重要建議,判斷是否對自己有用(有用時放慢閱讀)

4、用一張I便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點(總結啟發),寫下來,貼在相應頁面

(這個知識點究竟講的什麼?)

5、回顧自己有沒有經歷(類似事情、情景),拿一張A1便簽寫下,貼在相應頁面

(我有相關的經歷嗎)

6、結合讀到的經驗(觀點、建議、啟發)與自己的經驗,設想今後可以如何應用。總結具體內容,寫在A2便簽上,貼在相應位置。

(如何有效運用它?)

7、在有便簽的頁面邊緣,貼上指示標籤。

8、用此法讀完正本書後,把所有的便簽拿出來貼在牆上,提醒自己日後應用,改變行為。

注意:

1、若原知識淺明易懂,則可以不用I便簽,書上畫出即可

2、盡量簡潔,若I、A1、A2一張不夠可以增加數量

第四章:拆書幫與成人學習理論

工具必須以理論為基礎,這是因為:只有這樣的工具才能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為什麼需要有理論基礎?因為有理論基礎的工具,都是經過大量的實驗驗證的,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可以保證有效的。而沒有理論基礎的,就存在有可能管用、有可能不管用,有一些人管用、有一些人不管用,是不可控的。比如文章中的:同仁堂、王老吉,以及老中醫等。

沒有工具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工具是盲目的。

如果理解?就是說,如果你只是總結出了一套理論,但是你不知道怎麼應用,不知道如何將這套理論應用於實際的生活、工作,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那麼他就是空洞的,無用的。

而沒有理論的工具是盲目的,怎麼理解?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存在一種隨機概率,能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沒有得到過實驗的驗證,不夠嚴謹

拆書幫理念核心:以學習者為核心、實踐導向、具備3個核心步驟(RIA:閱讀、引導促進、拆為己用)

高級學習者相關的成人學習理論:

1、學習螺旋之一:「體驗-反思」

智慧的核心是如何處理經驗。要從經驗中反思學習,能夠從自己和他人的錯誤中學習,然後在生活實際中應用,是謂智慧人。

學習就是把各種經驗轉換成知識,能進行「反思性實踐」的經驗能引發學習(對經驗進行反思)。

成人學習中,經驗的主要作用在於對意義、價值、策略和技巧的修正、遷移和重組組合,而這樣做就必須對經驗進行反思。

反思性實踐的要點是對經驗的反思:

聯結(把知識與經驗結合)→整合(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繫)→確認(確定已獲得的觀點和情感真實性)→內化(知識內化為自己能力「拆為己用」)

先有經驗(體驗),然後反思,在應用於生活(體驗),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學習螺旋:體驗—反思—體驗—反思……對於同樣一個知識,學習者進行越多次「體驗——反思」學習螺旋,就越能應用於這個知識。

A(學習者拆為己用)=體驗+反思

在學習編程的那一段時間裡,上課聽講(體驗),課後總結(反思),課後作業(體驗),老師講解(反思),案例練習(體驗),循環練習,形成一個學習螺旋,從而逐漸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2、聯繫自己,幫助記憶

《社會性動物》指出:自我中心思維趨向會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它常常包含對我們過去的時間和信息的記憶。一個非常普遍的發現是,人們對於那些關乎自身的信息描述有更好的記憶。

比如:看照片時會第一個尋找自己、看成績時會第一個查找自己的名字。

假如一個人在信息生成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些信息就會比那些被動接受的信息得到更好的回憶。

最後的研究反覆證明:人們會更好地記憶與自我有關的信息;也就是說,當人們考慮如何將一個術語或者對象運用於自身時,能記憶得更好。記憶中存在的自我中心思維對於學生具有實際意義:對書本材料進行記憶的一個最好方法,就是將它與你的個人經驗聯繫在一起,來考慮如何將它運用到你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為什麼會很容易忘記的原因,因為我們大部分時刻,僅僅只是做了總結、筆記,而總結與筆記,都是書本中的重點提煉出來的,不是自己的。而當我們將書本中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或工作中時,我們能更加的記住這些知識,因為此時,書本中的知識已經轉換成我們的知識。

記憶分三種:感覺記憶、工作記憶、長期記憶(如兩種長期記憶1.背單詞;2.閱讀英文原文記住單詞)

3、在學習中鍛煉專家的思維模式:解決問題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說:專家和新手之間最基本的區別,可能是專家能夠把更多的知識應用於解決問題。

專家還能夠將更多的知識應用於解決問題,且更快更經濟,有更強的自我監控能力,深程度的觀察解決問題。

新手:「啊哈!這個知識我記住了!」

專家:「對呀,我的那個問題就可以用這個辦法來解決!」

解決問題的兩個階段階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主動解決問題源於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如何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後如何解決問題?)

如何發現問題?回顧以往的經驗。

發現問題後如何解決問題?反思總結,進行調整。

4、重構試的學以致用

成人學習強調實踐,目的是應用。

學以致用包括兩種(擴張式和重構式:什麼是擴張式什麼是重構式?),通過學習達到質變。

擴張式:因為工作,需要製作一份PPT,可是不會,於是臨時去花時間學習相關教程,做出了一個PPT,這就是擴張式,增加自己的知識。

重構試:A平時經常找朋友幫忙,然後朋友幫助之後,A從來都不會表示感謝,因為A一直覺得朋友就該無私的幫助自己。後來,A看了某個視頻,學會了要懂得感恩,從此以後A叫朋友幫忙之後就會感謝報答。這就是重構試,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改變思維習慣、強化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更創新,更好把新知識應用於實踐。

學習促進者相關的成人學習理論:

1.學習螺旋之二:「歸納--演繹」 (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2、敘事性學習、身心親歷學習、精神訓練法

敘事性學習:將發生的事情講一遍,幫助理解(講故事,構建案例)

例如,你對一個煙癮者說吸煙的危害,說會導致什麼疾病,他可能能聽懂,但是他感受不到能給他帶去什麼危害,但是如果你講一個因為吸煙導致的悲劇,他就能夠明白吸煙到底能有多大的危害。

敘事的強大之處不僅是可以影響他人,還能影響自己。

身體親歷學習:在用中學,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需要用時在學,邊學邊用,促動參與體驗)

學以致用是說學的目的一定是用。其實,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用」。

學習編程的時候,如果僅僅只是聽老師講,你會覺得很簡單,但是當自己動手練習時,又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才是真正學習的過程,才是真正能夠掌握編程技能的過程。

如果只是聽老師講、看書,是不可能掌握編程技能的。

精神訓練法:在大腦中過一遍,等於實際應用了一遍(大腦綵排,緩解緊張,自我評價)

在部隊的時候,參加預提班長的集訓,我們要學習很多的訓練新兵的方法,有很多的教案,教案把每一個訓練的過程都明確的標記出來,我們只要按照教案去做就行,這個過程我們也需要大量的聯繫,平時時間不夠用,晚上的時候就會在大腦中模擬訓練,並且能夠很明顯的增強掌握的程度。

3、聽者型和讀者型(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式)

聽者型:習慣於聽取信息

讀者型:習慣於閱讀信息(我應該是讀者型)

4、P2SP式的學習

P2SP:點對伺服器和點,用戶同時在伺服器和其他用戶那裡下載信息

學習者之間相互影響、互相學習(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

第五章:拆書幫現場學習全攻略

略過。

第六章:沒有你拆不了的書

致用類圖書的分類:

1、實用類:側重解決問題,通常強調實戰,貼近現實,案例較多,往往就某類問題直接給出建議。

2、理論類:側重闡釋概念,體系完善、論述縝密,通常較厚。

3、敘事類:如人物傳記、通俗歷史、小說等,感性內容多於理性內容,有人物、有事件、有情節和前因後果,讀起來輕鬆,更容易引發感慨而不是行動。

4、其他類:把拆解出的知識和指導不同於作者意願的圖書稱為「其他類」。

主要差別:知識的萃取方式不同,影響確定知識片段、備課、講解,不影響激活、促動、催化、點評。

拆解的難度:實用類→理論類→敘事類→其他類。

拆解實用類圖書:

確定知識片段的方法:找建議、找黑體字。(實用類圖書都會給出具體行動的建議。例如本書)

拆書家的講解,也可以當做是個人拆書時的一個方法:第一是問為什麼這麼做;第二是問這麼做了之後會如何。

講解原因,是因為人們在知道了為什麼要做一件事之後,做這件事的意願會加強。例如:我們想請別人幫忙,對方通常會問你要理由,你隨便說一個,都會比沒說要好。

告知結果,你想叫別人按照你說的去做,你直接跟她說這樣做有好處,他可能會茫然,有什麼好處?他會考慮到底要不要做,但是你直接說出能有什麼好處,他就會直接去做了。

拆解理論類圖書:

確定知識片段的方法:找出作者的主要結論,總結核心理念,然後在講解之後將之轉化為建議(就是將理論,結合自己的經驗,落實到實際的應用當中去)。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那些對我們有指導意義的觀點或理念。

把觀點或理念轉化為建議的三個步驟:

1、謹慎理解原文的含義,一定要在上下文中讀懂作者的觀點,注意不要斷章取義(可參考《學會提問》)

2、充分了解作者給出這個觀點或理念的背景,同時思考自己所處的實際狀況與作者的背景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3、在以上兩個步驟的基礎上,對那些處境相同的觀點,可以直接應用,給出建議;而對處境不同或已發生明顯變化的觀點,需要進一步提取觀點背後的大原則,然後根據自己的處境給出切合實際的應用性建議

講解的核心是不僅讓大家理解這個觀點或理念,更重要的是把握各個理念的恰當應用(把書本中的東西,結合自己的經驗,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工作中解決實際的問題)

拆解敘事類圖書:

想要拆解敘事類圖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理解是,這是一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

拆書家個人的歸納能力、演繹能力和知識儲備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水平——別人看到的是故事,他卻能從中看到啟發;別人關注的是情節,他卻能聯想到自己該怎麼做;別人看完後感慨,他看完後卻能超越。

敘事類圖書可以從四個方向尋找可供學習者拆為己用的片段:

1、找人物做得好的地方

2、找人物做得不好的地方

3、超越人物表現,看原則;脫離通常的好壞評價,從結果和利益的角度來評價;考慮人物的動機。

4、找衝突。找那些憑藉自己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也無法解釋的地方。找那些和自己想法做法不一樣的地方。找那些和大眾想法、做法不一樣的地方。

其他類圖書:

其他類圖書,在這本書當中,沒有給出具體的步驟,而是通過相關的案例,進行了講解,我想,這應該就是其他類圖書的不同之處,在拆解其他類圖書的過程中,通過作者的意思似乎A,而我們卻結合個人的經驗,發現通過A可以得出B的結論。

四種類型的圖書,拆解的難度逐漸上升,但拆解的收穫並不是成正比的,並不是說其他類的圖書難度最大,收穫就最大,實用類的圖書難度要低一些,收穫就少一些,我們拆解一本圖書的目的,是為了拆為己用,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只要能解決我們實際問題的圖書,都是好的書!

第七章:拆書幫職場核心能力

無論時代和工作環境變化多塊,需要工作者具備的核心能力是不變的。

拆書幫職場核心能力共分為四類,每類五項能力:

1、溝通力:表達力、主動傾聽能力、提問能力、、說服能力、談判能力

2、關係力:社交洞察力、建立並維持良好人際關係、服務意識、激勵自己與他人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3、信息力:獲取信息、分析及整理信息、計劃組織能力、決策和解決問題、超越見識的能力

4、顧問力:思維流暢、歸納能力、演繹能力、輔導能力、超越思路的能力

在四大類的20項能力中,每一項能力都可以說是某些職業中的核心能力,對於我們職業人來說,完全掌握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我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刻意學習自己需要的能力即可。

比如說一名銷售員,可能最需要掌握的是溝通力,而對於其他的能力,適當的了解學習即可。

書中的示範中,包括說服能力、超越思路的能力、提問能力,每一種能力,我們在拆解之前,都是需要了解基本的概念,比如說說服力,我們怎麼樣定義說服力?是把對話說到無話可說還是讓對方按照我們的思路進行?什麼又是超越思路的能力?是不是所以的超越思路都是必要的?提問能力,就更不用說了!《學會提問》就已經是一本很值得學習了解的書籍了,我們僅僅只是看幾個片段,就進行拆解,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拆解出來的,是否合理?假如我們先學習有關提問的知識,然後對這樣的片段進行拆解,是否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在提問技巧中,田野與John的對話是否合理?這是小夥伴扮演的角色,放到實際的工作中,是否可用?這是在交流溝通流暢情況下的提問方法,是John每次都會提問進行詳細回答的方法,加入John每次都回答的籠統,改如何進行?比如說:田野問John:那張經理現在態度怎麼樣?John回答:還是一樣。這個時候,提問的思路就會被打斷,田野就還需要繼續提問:具體的態度如何?或許John會詳細回答,但假如說John回答說:跟以前一樣……?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關於提問技巧,我始終覺得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學習,對於拆書幫而言,再次只是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我們能不能學以致用,路還長。

正如拆書幫的理念「把圖書的知識拆解為你的能力」,但最終能不能正確的拆解一個斷片然後將正確的應用於生活已經實際工作中,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

在閱讀一本「實用類」書籍時,書中會給出大量的建議,這就存在了一個難點,就是會覺得每一個關鍵、建議都對自己有益,每一個都想記下來、掌握起來,這樣又會陷入貪多嚼不爛的情景當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又需要我們有一定的判斷力。

對於本書,給出了許許多多的建議,讓我對成人的閱讀有了一個更新系統的了解,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該怎麼樣去讀書,可又因為對方法掌握的並不深刻,還未完全性的掌握,所以還是會陷入劃重點、記理論的情景當中,也會因為自己的經驗有限,很難將書本中的知識點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所以,將知識變成能力,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2018 ,永遠年輕永遠幸福
枯燥重複的工作是否難以忍受
和桐桐一起長大 (3) 種族歧視
試試看,媽媽再也不用擔心男孩子怎樣才能長高?

TAG:閱讀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