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有聽力嗎? 好像沒見到過鳥耳朵 ?

來自一個求知的少先隊員


首先說明一點:鳥類並非沒有耳朵,只是不同於哺乳動物,鳥類沒有外耳廓而已。

哺乳動物的外耳廓可以有效地幫助它們判斷聲源的高度。但是鳥類也可以察覺到聲音是來自其自身上方、同一高度或下方位置。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天生沒耳廓

想像一下這個畫面: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示愛求偶的季節……兩隻畫眉正在高歌示愛,拚命爭奪一隻雌畫眉的注意力。對於雌畫眉而言,要想篩選出優秀的追求者,前提是你要知道追求者在哪兒。

由於鳥類沒有外耳廓,人們一直認為鳥類無法辨別聲源的高度。但是雌畫眉鳥依然能成功定位其追求者,即便追求者位於她的上方。我們知道,哺乳動物在垂直面內定位聲源,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耳廓。當聲波傳至其耳廓的不同位置時,會發生吸收、反射或衍射,從而影響到進入耳朵的聲音頻譜。哺乳動物的聽覺就是利用這些信息來判斷聲源的高度的。但是沒有耳廓的鳥類是如何察覺到這些不同的呢?

整個頭部代替了耳廓的作用

科學家們研究了烏鴉、鴨子和雞共三種鳥類,發現鳥類完全能分辨來自不同仰角的聲源。看起來是鳥類那近似橢圓形的腦袋幫了大忙!整個頭部能像外耳廓一樣幫助傳遞聲波。

「我們在鳥的鼓膜處測量了來自不同仰角的音量大小,」研究人員稱。測試中,與聲源同側的鼓膜處,無論聲源高度高低,音量大小都基本一致。而位於頭部另一側的鼓膜,卻能精確地分辨出聲源的高度,因為在這裡不同高度的聲音的音量也不同了!

不同的音量判斷不同的聲源

之所以能分辨出聲源的高度,還要歸功於鳥類頭部的形狀。根據聲波傳送至頭部的具體位置的不同,聲波也會被反射、吸收或者衍射。通過對比兩側耳朵處音量的差別(Interaural Intensity Difference,IID),鳥類的大腦就能判斷出聲音是來自它們的上方還是下方了。

「鳥類就是這樣判斷側面的聲音是從哪裡來的,比如是從和眼睛一邊高的高度傳來的,」研究人員還強調。「這個系統還相當的精確,鳥類能判斷這個聲音是來自仰角30°,還是俯角30°。」

聽覺和視覺強強聯合

為什麼鳥類在垂直面能形成定位能力呢?大部分鳥類的眼睛位於頭部兩側,相當於擁有了360°的視野範圍。由於鳥類有了判斷聲源高度的能力,再結合聽覺與視覺的信息便能有效地躲避捕獵者了。

然而,捕獵者卻採取了不同的定位策略,比如穀倉貓頭鷹,這是一種習慣於夜間捕食,像人類一樣雙眼長在頭部前方的猛禽。它臉部周圍的羽毛可以像外耳廓一樣聚攏聲波。而且研究也表明,相較於其他鳥類,貓頭鷹對前方發出的聲音更加敏感。此外,還有的捕獵者,比如長尾林鴞(xiao),更是擁有左右不對稱的耳朵,其雙耳耳道的高度和方向都不一樣,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和強弱自然會有細微的差別。因此即使在黑暗環境,不依靠視覺,長尾林鴞也能捕獲獵物。

但是說道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這個判斷線索鳥類真的用得上嗎?

人類倒是經常會利用聲音達到雙耳的時間差來判斷聲源位置(當然也是在相對低頻的情況下)。但是,鳥類、青蛙還有蜥蜴啥的,它們雙耳之間的距離如此之短,還能用時間差來判斷么?慕尼黑大學的一組由Leo van Hemmen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16年1月,發現了這些動物的兩個鼓膜間有一個連接腔,動物的內部聲波與外部聲波正是在此處疊加。並且,研究人員建立了腔體的數學模型,解釋了動物如何利用內耳(即腔體)中產生的新信號定位聲源。

頭部隧道

聽音辨位可是動物界生存的必備技能。哺乳動物,比如人類就可以通過雙耳時間差判斷聲音的方向。可惜的是,一些爬行類動物和鳥類並沒有這個選項,因為它們雙耳間的距離實在是太小了,至多幾厘米。因而時間差就小到大腦無法捕捉。為了彌補這個先天的不足,這些動物進化出了一種雖然簡單,但卻十分奏效的系統:連接兩耳鼓膜的充氣腔體。

這個腔體,直接貫穿頭部,連接兩處的鼓膜(科學家稱其為「內部耦合耳」)。這個頭部中的「隧道」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你向壁虎一側的耳朵打光,那麼光就會從另一側耳朵射出來。

不同於人類,這類動物不僅接收外部的信號,而是接收外部聲波與內部耦合腔產生的內部聲波的疊加信號。科學家發現,這類動物正是利用這個疊加信號來定位聲源的。不過耦合腔里究竟發生了什麼一直都不得而知。

通用模擬模型

如今,慕尼黑大學的科研人員們已經建立了通用的數學模擬模型,用於描述聲波在耦合腔中的傳播情況,以及如何以此為線索判斷聲音位置。這個模型適用於所有擁有此類聽力系統的動物,無論它腦袋中的腔體具體長什麼形狀。科研人員難掩興奮:「我們現在終於知道腔體里發生了什麼,也可以解釋和預測各類動物的實驗結果了。」現在已知超過15000種擁有內部耦合耳的動物了,數量超過陸棲脊椎動物數量的一半。

內外聲波齊奏鳴

通過這個模型,研究團隊發現動物們利用這個腔體進化出兩套不同的聽音方法。不同的聲音頻率範圍,自有不同的解決辦法!這次科研人員是以壁虎,蜥蜴等爬行類動物為對象進行模擬的。

結果為:

  1. 當聲音頻率小於鼓膜的基頻時,疊加信號的時間差將被放大最高達5倍,足以用於定位聲源。
  2. 當聲音頻率高於鼓膜的基頻時,疊加信號的幅度(比如音量)差也將由腔體傳送至鼓膜。

實際上,對人耳空間定位的研究表明:人類也是通過神經系統對比聲源到達兩耳之間的時間差(ITD)和強度差(IID),分析判斷聲源的方向。且在低頻情況下,人類也主要是依靠ITD進行聽音定位;在高頻情況下,則主要依靠IID進行定位。對比人耳空間定位的研究結果不難發現,鳥類、青蛙、蜥蜴等動物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只不過根據自身的身體結構特徵,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中對聽力系統做了進一步的改進。。

編譯繪圖/lulu

參考文獻:Sciencedaily;A.?P. Vedurmudi, J. Goulet, J. Christensen-Dalsgaard,B.?A. Young, R. Williams, J.?L. van Hemmen. How InternallyCoupled Ears Generate Temporal and Amplitude Cues for Sound Localiz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6; 116 (2)DOI: 10.1103/PhysRevLett.116.028101


如果鳥沒有聽力,麻雀就不會被你叫一聲嚇跑,雞就不會被你叫一聲就過來吃食,鸚鵡更不會學你說話。

據說跳蚤也有耳朵。一個科學家研究跳蚤的耳朵在哪兒——外觀上看不到——他把跳蚤的前腿揪下來,對跳蚤說:跳!跳蚤就跳起來了。然後他又揪下跳蚤的後腿,說:跳!跳蚤沒有跳起來。他喊了好幾聲,跳蚤都不跳。於是科學家在實驗報告上寫道:跳蚤的耳朵長在它的後腿上。


樓主,拔了毛的雞總見過吧?超市冰櫃里就有。

如果你稍微仔細的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雞頭兩側有兩個孔,那就是耳朵。它被羽毛蓋住了,生前看起來不明顯,拔掉毛就很明顯了。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有聽力。雞就是一種鳥,你見過或養過雞嗎?你發出聲音,雞會偏過頭對著你聽,雞沒有招風耳,只能側對著聲源才能聽到。你吃過雞頭吧,就知道雞的耳朵長的樣子。


沒聽力?早就被你們人類抓光了


只是沒外耳廓 不然鳥叫是叫給我們聽嗎


有聽力,

比如鳥在飛,

你發出聲音可以看到它們有反應~


推薦閱讀:

美尼爾的10大癥狀
樣提高英語六級聽力
適合練聽力的美劇有哪些?
如何提高德語聽力能力
四個常見的聽力誤區

TAG:鳥綱動物 | 耳朵 | 聽力 | 定位地理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