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國:楊振寧「歸國」不該抹黑,但也別「為尊者編」

李蓬國:楊振寧「歸國」不該抹黑,但也別「為尊者編」

21日,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報道引發熱議。據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介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教授已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月22日中國新聞網)

近日來,楊振寧「歸國」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其中不少批評的聲音,認為與鄧稼先、錢學森為代表的老科學家相比,楊振寧「愛國晚矣」。對此,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環球日報網、上觀等媒體紛紛轉發一篇題為《媒體評「楊振寧回國養老說」:你們問過鄧稼先嗎?)(原題為《你們這麼說楊振寧,問過鄧稼先嗎》)的文章,嚴厲批評上述說法,並認為「對楊振寧,我們本應該肅然起敬!」

對於此次論爭,我的觀點是:楊振寧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歸國」值得肯定,不宜抹黑,但也不宜過度拔高,更不應「為尊者編」。而在一些為楊振寧聲援的文章中,則有明顯的「編」的痕迹。

《你們這麼說楊振寧,問過鄧稼先嗎》一文稱,「照美國物理學界的權威評價,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也就是說,他是當世物理學界第一人」。為了證明楊振寧「牛逼」,就說他是「當世物理學界第一人」,有這必要嗎?再說,這「世界第一」究竟有沒有客觀評價標準?所謂「美國物理學界的權威評價」到底又有多「權威」呢?

該文還對指責楊振寧「愛國晚矣」的說法提出批評,雖然也承認楊振寧在畢業之後沒有選擇與鄧稼先一起回國,而兩人獲得的物質報酬懸殊極大,這成為了「批評者們的一個論據」,但又說「拿他和楊振寧做簡單類比是非常不合適的」。我以為,這種狡辯就有點不要臉了。與鄧稼先義無反顧的愛國精神相比,楊振寧無疑相差甚遠,為什麼就不能「簡單相比」呢?難道還要通過「複雜相比」來證明他們的愛國程度其實可以「等量齊觀」?

在新華社的相關報道中,楊振寧說,回歸對我是什麼感受?摯友熊秉明曾經說:「你的父親雖已過去,你的身體里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的身體里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可是,楊振寧又說,「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在一本書里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雖然楊振寧父親當初強烈反對他放棄中國國籍,但他還是放棄了。既然他說自己為「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而愧疚,既然他說自己身體里還循環著「父親的血液」「中華文化的血液」,那為什麼在父親去世後44年時間裡都不去彌補這遺憾?為什麼非要等到自己九十四歲高齡才想起要「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國人」?

我以為,與鄧稼先、錢學森為代表的愛國科學家典範相比,楊振寧晚年「歸國」行為中的「愛國」含金量不高,就算不是為名為利,充其量也只是一種「葉落歸根」的樸素情懷,沒必要非得「升華」到海拔以上幾百米的高度。

文/李蓬國

歡迎關注李蓬國網站、微信公眾號「挽弓搭見」。

推薦閱讀:

逝者已逝,卻並非「再無大師」
洞察官|中國媒體對得起楊振寧嗎?
霍金離開的第一天 | 我們致敬霍金, 不是因為他和楊振寧孰強孰弱
楊振寧和翁帆是怎麼相識的呢?
忌諱從利益角度考科研工作者的利己行為是古怪的

TAG:楊振寧 | 國籍 | 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