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婚禮必讀

西式婚禮必讀

來自專欄 說言話語

By CuffedRocker, released 01-31-2017 @ 易言堂 (ID: easy-peasy)

要點

  • 西方婚禮傳統習俗和流程

正文

前些天,美國佛羅里達州夏洛特縣出了件大事,伴娘阿曼達大鬧婚禮,搶了新婚的巴特勒夫婦的風頭。

阿曼達最初表現很正常,但是

According to the Butlers, it was during the cake ceremony and first dancethat Amanda turned into a Maid of Dishonor.

  • 全句為it was … that … 引出的強調結構,這種結構的判斷標準是去掉it is/was和that,其餘部分可以構成完整的句子。
  • The Butlers

    — 最後的「s」表示複數,指巴特勒夫婦

    — 也可以寫成Mr. and Mrs. Butler,就像皮特和朱莉2005年合拍的電影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一樣。
  • maid of dishonor:maid of honor (主伴娘)的變形,光彩、榮譽變成了不光彩、恥辱。
  • cake ceremony和first dance是結婚典禮中的環節(見下文)。

參考譯文

據巴特勒夫婦說,就在切分蛋糕儀式和首舞環節,伴娘阿曼達顏面盡失。

西方婚禮習俗

OK,阿曼達具體做了什麼不重要,本文重點介紹一下西方婚禮的一些習俗。

訂婚

訂婚,即engagement,歐洲的習俗起源於猶太律法(Torah),大多會舉行儀式、交換戒指、舉辦聚會等。

訂婚後雙方稱為husband-to-bewife-to-be,或fiancéfiancée

過去,訂婚大多通過教會,主要目的就是公示,有不同意的可以提出來。

結婚禮品登記服務

訂婚之後就要籌備婚禮了。第一項傳統是bridal/wedding registry

  • 未婚夫婦通過網站或零售店登記希望得到的禮品清單
  • 店家將清單告知婚禮邀請的賓客
  • 後者可以根據清單購買禮品
  • 店家根據購買情況及時更新清單

1924年,芝加哥的一家百貨商店率先提供了這項服務。

1993年,未婚夫婦可以通過網路自助登記禮品清單。

進入21世紀,在此基礎上出現了baby registry、house registry等服務。

在英國,這樣的禮品清單稱為wedding list,一般隨婚禮邀請函一同送出。

不可以送紅包嗎?那不可能是不可以的。比如紐約大都會地區,紅包還是比較常見的。但是,有些地區,比如中西部和南方,傳統上會認為直接送紅包太俗氣,所以比較傾向送實物禮品或者未婚夫婦登記的禮品。

不想送禮物怎麼辦?你可以說attendance is gift enough我來就是最好的禮物了。至於效果,可以試試啊。

bridal shower

看這名字,難道結婚還得專門洗個澡?是的,只是不用水。

這個傳統其實是項互幫互助的活動,可以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

相傳,家境不好的新娘沒有嫁妝(dowry),親朋好友就將禮物放入一個遮陽傘,請新娘站在下面,然後開傘!

現在呢,可能不採用這種形式了,代之以象徵意義的裝飾。

在美國,這一傳統大致開始於19世紀90年代,最初只在城市,20世紀30年代農村地區也開始流行了。目前,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還很常見。

一般來說,男士不參加。現在,參與的男士日漸增多。為神馬?總有體力活吧。

單身漢聚會

  • 英文為bachelor party或stag party,前美後英
  • 一般在婚禮前一周內舉行,由新郎召集、組織和買單
  •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由主伴郎策劃,聚會籌劃機構輔助
  • 怕玩的太high,一天不夠怎麼辦?那就延長,改叫bachelor/stag weekend

    — 英國,預訂這樣一場聚會的地點比較麻煩,店家也怕出事啊

    — 美國,好辦,拉斯維加斯!也有人喜歡去蒙特利爾、魁北克、墨西哥等地

    — 加拿大,比較多的選擇是溫哥華和尼亞加拉大瀑布(N多夜總會)
  • 現代人都講究健康,不喜歡大吃大喝的會舉行其他活動,比如野營、釣魚、體育比賽、打遊戲、玩撲克、燒烤等
  • 與之相對的,就是bachelorette/stagette party,主題也是一樣的,告別單身!

結婚證

  • marriage license/certificate
  • 由教堂或政府機構頒發,目前多數司法轄區屬於法定要求,有的不需要,有的需要但可以得到赦免,有的根本不存在結婚證

2004年密蘇里州的結婚證

2015年威斯康星州出具的一張婚姻證明

rehersal dinner

婚禮預演答謝宴,費用一般由新郎/新娘的父母承擔,目的是向協助籌備婚禮的人員表示感謝,會有祝酒和分發禮品環節。

wedding ceremony

地點

  • 一般選在專門用於婚禮的小教堂(wedding chapel),收費的,可以是度假區,有的宗教機構也提供。
  • 美國要求提供結婚證和新婚夫婦的年齡證明,所以很多人選擇在內華達州登記,因為申請時間短。為了方便群眾,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南部)的小教堂數量眾多。

wedding party

  • 婚禮的主辦方,party這裡不是聚會
  • 新郎/新娘,bridegroom (也可稱groom) / bride
  • 伴郎/伴娘,groomsman/bridemaid,都不只一位,其中最重要的兩位,分別稱為best man和maid of honor,列在新郎/新娘之後是因為他們在婚禮中承擔比較重要的職責,上文已經有所體現。以主伴郎為例,其職責包括:

    — 在舉行婚禮之日協助新郎

    — 領導引座員(usher,算在伴郎之列)

    — 保管結婚戒指

    — 婚禮儀式期間,站在新郎身側

    — 結婚的法定證明人(要在結婚證上簽字的)

    — 在招待宴會上致祝酒辭
  • 雙方父母/親友團
  • 其他

新娘肯定是中間的一位,主伴娘呢?左起第3位,主伴娘應站在新娘旁邊,與其他伴娘的服飾略有不同,照片里的主伴娘,和新娘一樣,是有頭飾的。

流程

不論宗教性還是非宗教性婚禮,基本都會包括下面的環節

  • 行進儀式

    — 新郎新娘相對行進,走至中間的聖壇或司儀身邊,象徵兩人來自不同的背景

    — 基督教,新娘由父親陪同行進,新郎原地等待

    — 猶太教,新郎/新娘分別由其父母陪同行進

    — 至於背景音樂神馬的,那是必須的
  • 司儀(officiant)致開場白,大同小異,比如」Dearly beloved, we are gathered here today….」
  • 司儀繼續,向新郎/新娘強調準備交換誓言的重要性,另外還會提醒雙方在婚姻中的責任
  • 交換誓言,影片里常看到的那些
  • 交換戒指
  • 司儀宣布正式結婚,」I now pronounce you husband and wife」
  • kiss
  • 司儀致結束語,宗教性婚禮會進行祝福禱告
  • 退場,新郎/新娘領頭,親友團隨後

wedding reception

簡單說呢,和我們一樣,就是吃飯,那為神馬非要叫reception

它的特殊之處在於receiving line迎賓線

迎賓

  • 新婚夫婦、父母和主要接待人員站在迎賓線前歡迎來賓。站位是有次序的,重要的在後,不重要的在前。
  • 每位來賓向第一名迎賓人員自我介紹,迎賓人員將其介紹給第二名迎賓人員,以此類推。
  • 這樣顯然比較費時間啊。怎麼辦?

    — 隨著越來越多夫婦自己承擔婚禮費用,逐漸趨向於只由新婚夫婦歡迎來賓。

    — 美國東西海岸地區現在比較流行舉行比較大的入場儀式(grand entrance),親友團全部參加,由司儀介紹。這樣可以縮短時間,來賓也可以就座,但來賓沒有機會與主辦方談話

食物

取決於時間和當地習俗。可以是單一的無酒精飲料+蛋糕,也可以是多道精緻菜肴組成的宴會,主辦方自行決定。

如家庭文化或宗教信仰禁止喝酒或跳舞,則代之以甜點。

蛋糕

一般為多層,新婚夫婦切第一塊,互相喂一口,可能有交杯酒。而後蛋糕分給眾人。事實上,最好提前切好,因為有的蛋糕切起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準備讓賓客打包帶走,那就無所謂了。

祝酒

一般在開吃前進行,致辭人沒有絕對要求,一般為主伴郎第一,主伴娘第二,之後是其他人。需要禱告的話,在祝酒後進行。

bridal/first dance

  • 新婚夫婦領舞,1-2分鐘後婚禮主辦方人員加入。特朗普就職後的舞會程序就是類似的,先講話,特朗普夫婦領舞,之後內閣其他成員加入
  • 現在更通常的做法:新婚夫婦完整跳完首舞,第二支舞加入主辦方其他人員
  • 舞種取決於選擇的音樂,以前最流行的是華爾茲、狐步、兩步、倫巴等。現代更多採用排行榜上的流行音樂,比如2016年英國最流行的是Thinking Out Loud

離場

吃飽喝足,新婚夫婦就要去度蜜月了。也會舉行一個小儀式:向新婚夫婦灑米粒或鳥食,後者比較受待見,因為好清理。現在也有了新的形式,吹肥皂泡。

費用

婚禮儀式和招待宴會,2012年美國平均18,000美元;伴郎和伴娘地位比較高的原因也與此有關,傳統上他們的相關費用大多是自己承擔的,比如服裝、交通等,可能高達人民幣萬元以上。

更多文章,敬請訪問微信公眾號:easy-peasy


推薦閱讀:

英語俚語(轉)
據說,掌握這些英語閱讀理解技巧的學生,都拿了高分
關於英語,很有道理的一次扯淡
indict VS charge VS prosecute VS arraign VS information
部分成績單展覽

TAG:英語 | 文化 | 婚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