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體市場,即將崩塌的泡沫?
來自專欄 科技改變生活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似乎許多行業像吸了毒品一樣,幻想著成為顛覆一切的藍海。於是,這些年來人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風口吹過爾後偃旗息鼓。社群、O2O、互聯網+、IoT、P2P、直播、VR、AR、AI、內容創業,大有一副不給行業造個概念都對不起自己要乾的事業的意思。然而,在經歷了 15 年後的資本大考驗後,很多行業暴露出發育不健全的四肢。在國內煊赫至今的科技公司所在的智能硬體行業,會不會也是一個虛妄的泡沫呢?
Winteris coming
免不了俗的借用下《權力的遊戲》里的金句。在金融定律中,金融危機總是不可避免、周而復始的發生。2015 年中資本市場寒冬的到來,讓缺乏剛需市場、盈利模式的細分領域原形畢露。大型投資機構、互聯網巨頭的對智能硬體產業的投資態度明顯收緊。
雞肋的產品形態和偽需求
- 品類眾多,但多數未觸達用戶痛點
眾多「互聯網+」「智能」產品,並未解決用戶真實需求。如隨身空氣凈化器、智能機器人等,無法解決用戶健康生活、兒童早教的需求。
- 定位模糊,用戶體驗成本高
產品功能定位不明確,產品形式與功能結合不緊密,導致用戶不好判斷、無從體驗,消費成本高。如智能騎行頭盔、智能眼鏡等。
- 缺乏有力平台型控制中樞,使用場景單一
- 消費服務體系不完善
風暴後的市場格局
- 由浮躁趨於冷靜
資本市場投融資熱度降低,新型硬體廠商產品及盈利模式面臨考驗,如 VR/AR 領域因市場體系尚不成熟,高銷售量產品多為體驗型低價產品;
大型硬體廠商產品研發策略謹慎,更多在固有需求明確的細分市場投入。如智能路由、空氣凈化器、智能空調等。
- 初期一級品類紅海形成
手環、智能路由、車載用品、藍牙音箱、藍牙耳機等產品,定位明確,單品價格不高,廣泛廠商參與;
小米手環、360 兒童電話手錶等長尾單款爆款產品銷量可觀。- 巨頭生態/平檯布局
小米:搶佔先機,構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可穿戴、健康醫療等多方面生態鏈;
華為:依靠技術研發實力,意欲佔領底層通訊協議,打造Hi-link、Openlife 平台型生態;
阿里、京東:打造超級 APP,但設備聯動效果不佳。
- 服務體系建立
小米、華為在 2016 年加大線下門店投入,增加產品展示曝光、體驗互動機會。
年輕嘗鮮用戶為主要消費人群
25歲以下、26-35歲為主要用戶年齡段的智能硬體嘗鮮用戶。女性用戶更偏向於智能家居類硬體。
用戶活躍度、產品粘性不高
手機科技公司的產品分布
作為智能終端設備的窗口,手機廠商在智能硬體領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市場的狀況。
手機廠商售賣產品在京東平台銷售情況各手機廠商硬體產品布局策略
綜述
以走在國內科技領域前排的智能手機廠商的產品布局策略來看,只有技術研發和資金實力充沛,盈利壓力不大的巨頭企業布局底層技術、平台開發和硬體生態。大部分廠商態度謹慎,只進入市場需求大、被用戶認可的產品領域。其它硬體廠商,發展如大疆的幾乎是鳳毛麟角。什麼時候,浮躁的行業風氣,畸形的企業價值觀得以退卻,什麼時候,踏踏實實做產品搞技術的企業站穩腳跟,才是智能硬體市場的春天。
推薦閱讀:
※小米生態鏈智米探索線下:緊鄰順電戴森旗艦店 客流量說明一切
※小米生態鏈又一新品:年輕人偷懶神器,眾籌率達2395%!
※「變了心」的小米生態鏈,將如何領跑物聯網
※小米雜貨鋪—從米家有品到小米有品
※魔芋 AI 翻譯機評測:小米生態鏈首款,搭載小愛同學,僅售 249 元要「掀翻」同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