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富養,都比不上這15條教養

窮養富養,都比不上這15條教養

國慶節大哥帶兩個侄子回家過節,我帶他們一起去遊樂場玩。

玩了沒多久倆孩子口渴了,我給他們買了礦泉水,然後坐在長椅上邊聊天邊休息。

小侄子朝遠處看了一眼,連忙猛灌幾口,眼瞧著一瓶水還沒喝,一把遞到我手上,「姑,你快替我喝完。」

我說不渴。

小侄子這才說出實情:「你替我喝完,我才能把水瓶拿給那個奶奶。」

我往遠處一看,一個年邁的老奶奶正在垃圾桶那裡挑著「寶貝」,旁邊很大的編織袋裝滿了飲料瓶。

原來……我連忙喝完水,兩個侄子拿著一瓶未開的礦泉水,兩個空礦泉水瓶子,一路狂奔到老奶奶身邊,還幫她整理垃圾袋子。

我看著他們的舉動,突然覺得好感動。

想起以前和大侄子聊天,有次我哥帶著他們去超市,遇到一個老爺爺在門口賣菜。

當時天很冷還下著雨,我哥看老人家穿得單薄,很是心疼,便把他剩餘的菜,全部買下來了。

等逛完超市出來,卻看見那個老人,還守在我哥的電動車旁。

我哥以為是少給了錢,沒想到老人家卻說說:「附近小偷挺多,我幫你看下。」

這件事一定對侄子內心觸動非常大,因為他很慎重地和我講過兩遍。

然後我問他們:「爸爸好不好?」

他們很驕傲地說:「我爸爸是世上最好的爸爸。」

其實孩子不會聽你說什麼大道理,但他們會看你怎麼做。身教重於言傳!

想要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就要從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父母開始。

而無論窮養還是富養,有教養的孩子才能招人喜歡,以後的人生能減少很多阻礙。

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些最常見、卻最易被人忽視,最能體現個人教養的15個細節,分享給大家。

也希望大家能夠言傳身教,分享給我們的孩子:

1、越是小的承諾,越要信守

「那本書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飯」,這些脫口而出的話都是小小的約定,信守則會讓對方感到「啊,他還記得」「原來不是一句客套」,給對方留下真誠、守信的好印象。

2、不隨便動他人物品。把自己不當外人,別人東西隨便用,真的很讓人尷尬

不亂動別人東西,尊重別人隱私。要拿別人東西之前,一定要獲得對方的同意。

3、承蒙好意就坦率接受,有顧慮就乾脆拒絕,不要含糊不清

比如和年長的人來往時,有時對方會請吃飯,總是說「不用了」過分推辭,其實是讓對方沒面子的行為。不如坦率地接受好意,給足對方面子。

4、有意識地使用優美而禮貌的措辭

不管是與陌生人還是家人的溝通中,措辭都很重要。我有時會遇到說話過於恭敬的人,但不會因此生厭。語言會成為人性格的一部分。

5、他人的話,要認真聆聽,和孩子說話,請蹲下來

我們不只要放下手上的事情,眼看對方,耳聽對方,還要懂得適時回應,不武斷評價。保持好奇與尊重,客觀判斷,深入傾聽。

你要知道,無論對方在說什麼,都是在特意說給你聽。

6、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請學會先付出

哪怕只是單純的問候和笑臉,先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人際交往的實質是交換與互惠。

7、常常心懷感恩,傳達感恩時要具體

例如吃到別人給的好吃的點心,不止一句「謝謝」,還要記得傳達「這個味道很好」這樣的具體感受,會讓對方感到你的感謝不是一句客套。

在感謝孩子時,這樣做也會使孩子也知道自己是哪個具體行為做得好,因此得到強化。

8、不在背後說人壞話,不負責任地議論是非

不隨便評論別人,尊重別人的不同、甚至讓你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

9、有禮貌應該是對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館服務員或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

10、看演出、電影時關手機聲,保持安靜,遲到了請低下身體進入,看完演出收拾好垃圾。

帶孩子去電影院,別讓孩子的吵鬧影響到他人觀影。這點真的很重要。

11、咳嗽、打噴嚏、打哈欠時捂住嘴巴,不當眾剔牙、化妝、摳鼻屎等。

12、穿衣,清潔感與合身以及配合場合比時髦更重要,手不插入口袋,儀態比穿什麼衣服更重要。

服裝外形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氣質、自我認同,別為了省錢讓孩子穿不合身的衣服。

13、遇到麻煩先想解決辦法,不要只知道亂抱怨瞎抓狂。

不抱怨這點真的是狂加分。過度抱怨只會把你本該用來解決問題的能量消耗殆盡,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焦慮上,不如行動起來多讀一頁書。

14、別把他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幫了一個朋友好幾次,有一次沒幫她,她就在背後說我不仗義,真是把我對她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其實不管是父母、朋友,對你好,都應該心懷感恩。

15、還有一種沒教養,叫「永遠在嘲諷別人」。千萬別把孩子教成這樣,真的是萬人嫌。

你看書,他說:「呦,又裝文藝青年呢啊?」

你打扮打扮,他說:「整天臭美給誰看?」

是不是覺得這種人很煩?那就別讓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


推薦閱讀:

買了一台高達,母上大人批了我一頓,是我做錯了嗎?
真正的富養,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怎樣才能發泄內心對父母的怨恨?自小父母離異,現在積怨很深,導致性格極端,敏感,不懂愛人。
再見虎媽,什麼是她的成功配方?(下)
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哪些問題?

TAG:家庭教育 | 親子關係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