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熊玲:抑鬱症形成過程中的癥結

熊玲:抑鬱症形成過程中的癥結

抑鬱症的癥結與出路(三)

  抑鬱症形成過程中的癥結

1、自我的分裂。心理分析的探索,使我們更明白了俗語「從小看大,3歲知老」的寓意。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對人格的形成鑄就了基石。人格形成,是受到諸如感覺、思維、情感、良心等太多東西的影響,而這些東西又主要來於父母和重要關係人物的給予。如果一個人小時候是處在一種抑制自我本能內驅力的人際關係環境中,那麼可以預測,這個孩子將通過成為比他自己強大、有力量的權威(父母客體)的共生部分,他才會感到擁有權威的力量,而他的確定感和認同感就依賴於這種共生感。但是我們知道,這意味著此人是以犧牲了他的自發性和完整性為代價的。他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幻的理想自我——強大的權威意象。但實際上他又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弱小的自己。當他走向成人時,人際環境的多種變化,將使他心理依賴父母客體的共生感受到嚴重衝擊。一方面他必須牢牢抓住某種關係依賴,並陷入虛幻的自我理想中;另一方面他會產生悲觀、厭世,並陷入深深的懷疑一切之中。這便是抑鬱症在形成過程中,自我處於分裂狀態,因為他生活在幻想的理想自我和現實的懦弱自我的兩個世界中。

2、自我攻擊性衝突。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抑鬱性神經症發展始於口唇期,缺少基本的安全感,它可使人的一生中不斷反覆出現抑鬱情緒改變,導致「原始信任」缺乏,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並形成「分離焦慮」,以至在以後的生活中凡是遇到失去愛或分離的情形,或對此擔心,都會感到自己受到了傷害,內心非常委屈。這期間很可能產生對他們所依賴的人的攻擊衝動,但由於有抑鬱人格特點的人無法忍受對他人的攻擊,因此,這種攻擊性又轉向了自身。一方面是較強的依賴需要,另一方面是沒有表白的攻擊性,抑鬱症患者的衝突正是在這種自我矛盾中產生。

  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案例:在婚姻里的某一方(尤其是女性),高度敏感對方的行蹤,生怕對方拋棄自己,常用各種辦法檢驗、證實對方是否還愛自己。如果存在疑點或不能確信對方的感情,自己就焦慮不安、失眠。在某種誘因下會長時間生悶氣、抱怨、吵架、自虐、罹患身體疾病等等。

  這說明,抑鬱症的痛苦正是他自我的兩種力量之間的衝突,在這種衝突中理想自我極為敏感,它就像他小時候父母對自己一樣,那麼不留情面地譴責自我,自我則處於自卑和自貶的錯覺之中。

3、攻擊性的逆轉。弗洛伊德在他的《自我與本我》中論述道:「自我理想在強迫症和抑鬱症兩種病中表現得特別厲害,常以殘暴的方式激烈地對抗自我。而在抑鬱症中,超我對之表示憤怒的對象是通過認同作用而成為自我的一部分。」這即使說,抑鬱症患者其表示敵意與憤怒的對象,是通過內投射而轉移了對象的。這個對象就是他自己。事實上,一個人越是刻意控制自己的攻擊性,他在自我理想中就會越嚴酷,對自我的攻擊性就越強。因為被壓抑的攻擊性情緒「債台高築」後,總要找出處。對外不能(外通道堵塞),就只能對內!這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憤怒倒轉過來「沖著自我」發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憤怒常常是披著緊張、激動、胃腸不適和恐懼的外衣,遮蔽著抑鬱的本質——攻擊性的損害,它被隱藏和積澱在內心,並充分在自體內部使用。超我欺負自我的種種表現,就是自我理想的我對現實自我的攻擊性表現,而自我「戰爭」的極端表現,就是自己把自己殺掉。

  寫到此,我異常感嘆。抑鬱症啊,你是人們那天然而美麗的攻擊傾向被冠以「壞品質」而遭到禁止的結果!其癥結就在於,人的攻擊性在內心世界的畸變,並成為了傷害自己的惡魔。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抱怨抱怨請不要噴我
線下活動 | 「奔跑吧抑鬱」一路奔跑江西站
抑鬱症恢復指南(三)我個人提升幸福感的精神食糧
曾經一次又一次的祈求,讓她漂亮,讓她健康......
疼痛,是活著的證明

TAG: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