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間政治》小隨想

《國家間政治》小隨想

今年四月初吧,從圖書館找來了一本晦澀難懂的大什物。因為本身就好奇許久,我竟然斷斷續續地讀下來了,時至今日終於有了個結果。我覺得在反反覆復混混雜雜的各科學習中,能完成這本學術性的書籍閱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這篇隨筆也不是寫給誰看的,對於知識儲備還是相對匱乏的我自己,及時地記下一些感受可能是最主要的目的。我想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不再想碰這麼難的玩意兒,所以希望等到過幾年再讀過後,能有篇小小的文章做個思想的時空對撞。

這本《國家間政治》是無意間從一堆關於陰謀論的書里翻出來的,每天中午去圖書館艱難地混過十幾頁,期間有來自好友的勸阻和干擾,不過踏實的我還是做了筆記,如今能快樂地和大家分享也是樂事。

1. 作為國際政治學奠基之作,我讀的「大傢伙」其實也是個簡明版,是刪減部分實例的版本,是沒有技術性細節的學生版,所以相對晦澀的只是語言創新(畢竟人家是奠基,各種自創的詞語辭彙都要解釋挺麻煩的),真正懂了以後節奏還是不錯的。

2. 漢斯·摩根索不是什麼好人,至少讀完本書以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帝國主義沒啥大不了的」和「美國老大的利益高於印度阿三的利益、本國利益高於普世道德」的觀點,雖然這倆觀點他都輔以大量證明(帝國主義本身並沒有褒貶,而馬克思主義帝國主義論給予了它貶義含義。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不能在其內部為其商品找到足夠市場並為其找到足夠投資場所,因此他們有一種奴役廣大非資本主義地區的傾向,為其剩餘產品尋找市場和投資機會。而摩根索對其進行了反駁,其認為帝國主義是有誘因的,而其誘因和動機並不單指經濟需求,對於權力的慾望、對於擺脫他國控制的需求、歷史遺留的民族仇恨都可能使帝國主義產生。因此帝國主義並不等同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能採取帝國主義政策。),也讓我在閱讀中逐漸接受。但畢竟,對於從小經歷道德教育的我來說,以政治人的思想來考量世界的習慣還沒有養成。

3. 《國家間政治》認為:不論是國內政治還是國際政治,其本質都是權力鬥爭而國際政治的根本是驅逐權力鬥爭。我上政治課對於「國際間交往的根本是國家利益」一句中「國家利益」到底是什麼曾經一度疑惑,而網路也不能給我完美解答(網上給出中國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個國家利益,我覺得有些扯淡且不好歸納,特別是政治利益中「建立合理的世界秩序」感覺就怪怪的)。在本書政治現實主義六原則中給出了確切解答。其原話是:以權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幫助政治現實主義找到穿越國際政治領域道路的主要路標。經我理解後翻譯為:國家利益受權力大小所限定,國際政治表現為國家利益相適應的過程。

什麼意思呢,就是國家利益是由權力大小決定的,比如我推行某一政策可以加強對某一地區的控制權,就符合國家利益,就可以推行;但這一政策會損害另一地區的管轄權,不過相比之下國家權力是增加的,那麼依然可以推行;但這一政策會損害另一地區(國家)的主權,而另一地區(國家)可以對你發動戰爭、可以造成你的權力減少,那麼就不能推行;給國家帶來的權力越大,即更符合國家利益。閱讀之後我認為: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即政治利益一般為權力增長的直接體現,經濟利益則間接促進權力增長;即經濟是途徑,政治是根本,權力是目的)

4 .在本書中,摩根索強調政治現實主義是從人性的某一側面研究政治,是將其從其他思想準則中解放出來,並建立一套適用於研究該主題的思想準則,使其成為一套關於人政治活動的獨立理論。

怎麼說呢,讀完全書,我感覺這其實是件很可怕的事情。這套理論出現預示著什麼呢?預示著政治人的合理化。在這理論之前,政治人是被唾棄的「野獸」,因為他們不受道德約束,在中國被稱為小人,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人,但政治人的目的是國家利益,政治人的手段是權力,而掌握權力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政治人合理化,即從那往後,一切有違道德約束的國家行為,都可以光明正大地找到理論依據。那麼就造成了如今各國無休止地相互指責的情況,因為彼此信奉的理論就不統一,而如果兩國都信奉國際現實主義,那麼因為國家利益衝突就可能爆發戰爭。

本書有許多打破我對於國際關係的課本觀念處,比如其定義外交目的時說:外交政策的目的是通過影響他國意志,支配他國行為實現權力獲得。因為已經被半本書「洗腦」,所以我讀至此處並沒感覺啥,而是想著現實中各種實例對照···嗯,很有道理。然後再看向政治提綱(期末考試前),完全相反。可細細想來,這一觀點可以輔證幾乎所有的外交政策動機,而書本上互相尊重的外交起點明顯是片面的。畢竟,英國人簽南京條約不可能是出於互相尊重,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卻是為了對國土保留一點點權力。

再比如六原則中主要的一條:政治現實主義拒絕把特定國家的道德等同於普天之下適用的道德原則。這句是說什麼呢,它其實闡述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矛盾:道德要求和成功的政治行動需要間的矛盾。簡單點說,就是我要獲得某個國家的政治權利,最符合本國利益的方法是幹掉精神領袖,這明顯是不符合道德的,但因為它最符合本國利益,因此在政治現實主義看來這是非常正確的行動。我再一次覺得這很可怕,但這其實也不可惡——因為政治人合理化其實就是權力鬥爭的合理化,把以前上不了檯面的東西總結成為理論,這其實是開創性的、是趨勢性的東西。畢竟都不擇手段了幾千年了,光明正大地從理論出發又有何不可。

5. 不過如果都只是把虛偽的東西撇開,光明正大地尋求權力,那麼拳頭大理論就夠了。政治現實主義還提出了以國際法限制國家權力,尋求民族主義化的普世主義,以限制、轉變、調解尋求和平。

先談這麼些內容,這本書告訴我了政治人的思考方式,政治會給人謀略,道德會給人底線,宗教會給人信念,國際現實主義三者兼之,令我這個國際政治中發展中國家的某一角落的某一城市中某一體制外的沙子都頗有感觸。那麼以蒙田的一句話來總結我的感受:

這正是大自然的巧妙混合。如果我們的面孔毫無相像,我們將無法區別人與野獸;如果我們的面孔毫無區別,我們就無法彼此辨認。

南師附中:初晴後雨

2016.7.6

推薦閱讀:

不靠譜的民調
中國的一路一帶在消除伊斯蘭極端勢力方面能發揮哪些作用?
你怎麼看韓聯社新聞刊登"薩德瞄準五星紅旗"的配圖?
從全球金字塔結構看中國的處境
為什麼美國葯把伊拉克整的這麼慘?這個國家到底礙著美國什麼了?

TAG:國際政治 |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