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33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33

來自專欄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

及時趕回的贊悉若和欽陵穩定住了拉薩的局勢,對外秘不發喪,對內積極鎮壓反叛者,同時擁立芒松芒贊的長子為未來的贊普,這就是杜松芒波傑(也稱赤都松贊,《新唐書》稱為器弩悉弄)。吐蕃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完美,芒松芒贊死後三年,唐朝一直不知道吐蕃出現了權力真空。直到679年(儀鳳四年),吐蕃才向唐朝通告了芒松芒贊的死訊,並公開祭祀芒松芒贊的遺體。

公元677年(儀鳳二年),留在西域的吐蕃軍隊擊敗唐軍,第二次佔領安西四鎮,唐朝再次被迫罷除四鎮的設置。連續兩年在河隴和西域的敗績顯然是唐朝不能接受的,於是在公元677年,唐高宗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勇士,選擇臂力過人、弓馬嫻熟的軍事人才編入新軍,以便進行軍事反攻。婁師德當時雖為文官,但他奮然應徵參軍開赴西域。就在各地勇士和低級官員奮勇參軍,欲為國家建功之時,唐朝朝廷內部卻是勾心鬥角,互相暗算。

時任洮河道(軍在鄯州城內)行軍鎮守大使的劉仁軌,也是唐朝一員名將,在征高麗的戰爭中屢建奇功,而且曾率領唐軍水師在白江口海戰中痛擊日本海軍,一時間名動天下。但就是這樣一位中唐名將,因為與宰相李敬玄不和,明知李敬玄不是帶兵之才,卻向高宗皇帝上書推薦李敬玄領兵討伐吐蕃。高宗皇帝識人不明,雖然李敬玄極力推辭,但高宗不許,於是就在情況下,李敬玄率領18萬唐軍出河源進攻吐蕃。

公元678年(唐儀鳳三年)正月,李敬玄命劉審禮、王孝傑為先鋒,率領2萬唐軍先行,自己則坐鎮中軍隨後而行。七月,劉審禮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與吐蕃軍隊相遇,唐軍連勝兩陣,吐蕃軍隊敗退數百里,唐軍乘勝追擊行至濠所。就在劉審禮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卻未料到這正是欽陵的誘敵之計。欽陵早已得知唐軍來襲,集結了三十萬吐蕃軍隊,以二十萬軍隊將前進到濠所的劉審禮所部團團包圍,另外十萬吐蕃軍隊則在唐軍主力左右,時時騷擾唐軍,阻其援助劉審禮。劉審禮率軍力敵,然寡不敵眾,未能突破重圍。身為主帥的李敬玄卻被欽陵的阻援部隊迷惑,怯懦畏戰,不敢向前。九月,2萬唐軍先頭部隊全軍覆沒,劉審禮、王孝傑被俘,李敬玄聞訊大驚,率軍一路潰逃,史稱:輜重棄於路旁,綿延千里。欽陵帥吐蕃軍緊追不捨,吐蕃輕騎在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千戶庄)將唐軍堵住,吐蕃此時佔領了承鳳嶺制高點,只等欽陵主力追至,唐軍即將全軍覆沒。李敬玄無計可施,所部坐以待斃,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唐將黑齒常之帥500敢死隊,夜襲吐蕃營帳,殺死300餘人,吐蕃軍大亂,黑暗中吐蕃將領不知唐軍底細,忙率軍退卻,李敬玄得以突圍逃入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

此戰史稱唐蕃青海之戰(或承鳳嶺之戰),出征時可謂聲勢浩大,可惜用人不明,最終潰敗,十八萬唐軍在最後的潰逃中損失過半,李敬玄逃入鄯州後,投筆從戎的婁師德奉命收集逃散的唐軍將士,漸漸穩定了唐軍的形勢。之後婁師德又奉詔在赤嶺(今青海日月山)與欽陵會談,此時吐蕃境內熱桑傑崩日葉、庫赤聶止松舉兵反叛,唐蕃雙方均無戰意,於是約合罷兵。

推薦閱讀:

20歲嫁地產商,21歲成王子情婦,25歲登台表演,她是誰?
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一帶一路是不是下一個絲綢之路
電影《蕩寇風雲》的歷史真實性如何?或有誇張和虛構的?
瞎扯歷史邏輯
孫悟空他爹是誰?

TAG:歷史 | 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