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和墨菲定律有什麼區別?

如題


謝邀。

皮格馬利翁效應,比較深刻一點,可以用實驗證明……

它是說你期待的是什麼,事情往往就會向那個方向發展。研究人員用兩組隨機抽取的學生做過實驗,結果確實如此,被「認為」更傑出的一組青年,就是比認為更「普通」的一組發展的要好……

這個結果實際上是必然的,不用說個人的發展,就連現在整個世界的樣子,基本上也就是人類大腦中勾畫出來的,大家所「期待」的樣子。

所以,如果想讓世界更美好,人類真正需要做的是:「改變夢想」……

如果夢想的是山清水秀、天人合一,那未來就會很美好,如果是科技至上、機器統治人類、最後走向「共同毀滅」,那也就會變成未來的真實結局……

因為,這就是整個人類頭腦中集體的「皮革馬利翁效應」……

墨菲定律只是一種假象,是人的一種錯覺(一件事如果既能向好的方向發展,又能向壞的方向發展,那麼經常會向壞的方向發展)。比如:超市排隊,你選的隊伍經常是最慢的;出門感覺可能忘帶鑰匙了,一摸兜通常是真「忘」帶了……

這個定律就是一些小發現,很有意思,但個人認為指導性不是太強,估計有些觀點早晚要被「證偽」……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感覺自己可能沒帶鑰匙,但出門摸兜之後,十之有八是帶在身上的(這是真的),那我是否就已經用自身的經歷給墨菲定律證了偽?

但問題的關鍵是,我是怎麼做到的呢?要知道我在生活中也並不是一個很嚴謹的人,也經常丟三落四的……

很簡單,我只是簡單分析了出門忘帶鑰匙的原因,比如,換了別的衣服或者放東西比較亂等,然後在出門的整個「行動鏈條」中,插入了一個環節,更改了習慣上的「出門流程」,問題就順利解決了……

比如,我讓自己養成一個「新習慣」,就是在關門前摸一下衣服口袋,看看鑰匙在不在,摸到再關門,這個習慣經過幾天的強化就可以形成,形成之後墨菲定律想不破也難。

同時,還可以有些小的改進,比如在門上放幾個能掛東西的「粘鉤」,回家時先把鑰匙放在門上,出門時再裝兜里……

這樣,就算換了別的衣服,鑰匙也能很快找到,流程更加嚴謹了。

所以「墨菲定律」本身是個「半吊子」定律,要想真正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幫助,必須在發現問題後,去改變自己的習慣和一些做事的「流程」,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否則問題永遠存在,倒霉的永遠倒霉,那麼您自己真的就成了「墨菲定律」的代言人了(^_^)


基本上沒有任何相同的地方,所以二者的區別無從談起——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東西,談區別沒法談,因為缺乏相同的部分來參照。


首先墨菲定律有很多方面內容,比如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這裡我認為題者指的應該是第四項吧(因為該項與皮翁是最接近的)

然後再看皮翁效應。首先的區別是:皮革馬力翁是雙向的,即事物發展的好壞會趨向於你期待的方向(這裡的期待與主觀喜好無關)。而墨菲只「符合」其中負面一項,事物趨向於你認為不好的方向發展。

再看兩個名詞的區別。皮翁效應作為一種效應,是一種現象的存在。更多時候討論這種效應是為了給個體以更好的心理暗示的。而墨菲應用更廣,個人認為有點類似於不確定性原理,就算你給予個體積極的心理暗示,也無法改變這種規律的存在:壞事總要發生。比起皮翁效應,它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感謝邀請,我認為皮格馬利翁更趨向於主觀的期待,對於客觀的發展規律並不顧及到,墨菲定律正好相反,我就理解這麼多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擔心的事越容易發生?
生活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墨菲定律」也不過如此
為什麼墨菲定律每天都重複不斷地上演?越不想發生的真的就更可能發生?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就一定會向最壞的方向發展?
墨菲定律說怕什麼來什麼?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墨菲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