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狂飆突進運動和中國五四文化運動有何異同?
05-19
一個學german studies的渣渣來試著答一答ˊ_&>ˋ
總的來說是不同之處大於相同之處。「狂飆突擊」 (Strum und Drang) 可以看作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前奏,雖然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但是反對啟蒙對於理性的絕對信仰,強調主體的感受,作品大多表現了個人情感與社會的衝突(比如歌德的維特)。反觀五四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則大大強調啟蒙的重要性(五四還被稱為「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像民主與科學,特別是科學,和啟蒙運動緊密相關。
另外,儘管當時德國在政治上比較落後,但「狂飆突擊」沒有太強的政治含義和民族主義意味(民族主義的風行和風靡19世紀的浪漫主義聯繫更大),而五四運動是一場愛國主義運動,至少早期階段是。
還有一點是社會影響力。「狂飆突擊」是一場文學的反叛,雖然社會影響也很大(比如有不少年輕人讀了維特以後自殺),參與的也基本都是年輕人,但並不是一場像五四一樣範圍極廣的全國性青年運動。就像五四經常被描述為一個「era"而狂飆突擊一般都被形容為一個「movement」。
說到相似之處,我覺得應該是對於傳統價值觀的挑戰,強調自由,自主,表達個性的重要。但五四是對傳統儒家價值觀的否定,吸收西方觀念,而狂飆突擊則沒有這樣明顯希望和過去「斷裂」的慾望。
另外,說到文學上的聯繫,五四時期歌德的作品在青年中很受歡迎,但五四文學受到「世紀末」(fin de siècle)的影響更大。
等考完試有時間做做research再來添加,因為不是專門學中國近代史的可能說的有錯,請指教。
推薦閱讀:
※只有loser才總是抱怨他們已經儘力了
※《背景故事》斬獲三十三項大獎,到底好在哪裡?
※明知道很擁擠, 也要去的紹興景區
※(八)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