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名人活著被人詬病、死了之後卻被大家叫好?

這個現象真的很常見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通病。有人說這是「死亡崇拜」,但我不是很清楚。


不知道李鴻章算不算


死亡

死亡勾銷了一切,唯有真理長存;死亡剝奪了人的一切,唯有天才和品德長存。死亡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超凡入聖。死亡使得我們身上最卑鄙的也變成神聖的;死亡使這位詩人流芳百世,使他升天。死亡是優秀才華的非凡檢驗者。他妙手一觸,像暴躁、隱私、粗鄙這樣的渣滓便脫落了,與塵埃混雜起來,比較優異精妙的部分則隨著高尚的靈魂一起生空,審視著我們最新的回憶,保護著我們的屍骨免遭侮辱。我們任憑那些不值一文的品質湮沒無聞,珍視比較崇高而又永垂不朽的天性,倍感驕傲和眷戀。

DEATH

Death cancels everything but truth, and strips a man of everything but genius and virtue. It is a sort of natural canonization. It makes the meanest of us sacred; it installs the poet in his immortality, and lifts him to the skies. Death is the great assayer of the sterling ore of talent. At his touch the drossy particles fall off: the irritable, the personal, the gross, and mingle with the dust----the finer and more ethereal part mounts with the winged spirit to watch over our latest memory, and protect our bones from insult. We consign the least worthy qualities to oblivion, and cherish the nobler and imperishable nature with double pride and fondness.

http://glory.2gang.com/forum/viewtopic.php?t=56


排除其他因素如炒作榨點錢啥的,僅從心裡角度看,人有一個特點:認衕的同時有攻擊。我們對名人權威都是一面認同一面有取而代之或拍他一下的衝動。另一個視角是從繫統角度看繫統中有自我穩定自我調整的功能。比如,社會是個繫統,很多人都喜歡傑克遜,繫統式另一些力量一定要阻止那些狂熱(在他們看來是狂熱的偏激得危險的影響社會…的)行為,怎麼實現呢?批評否定源頭顯然是個簡單的好辦法,何況傑克遜就整出一堆事等著大家拍呢。這衕時又創造了很多熱鬧啊就業啊…好處大大的


有些人是在過身之後,人們才意識到他們的價值,在生前所給予世人的超前的、不為人所理解的藝術理念和追求,比如邁克爾·傑克遜,比如張國榮;有些人是由於歷史原因被埋沒了真相和貢獻,等到檔案揭秘或科學驗證才為人所知,這種人很多,比如哥白尼,比如忍辱負重做地下工作的人,有些甚至現在仍為人所詬病著,不得知了;有些人則是由於在不同歷史時期普世的價值觀造成的偏差,要留待後世慢慢得到人們的認同,可能幾百年都有了。


活著的人有羨慕嫉妒恨。


社會大眾能接受的範圍可以看成是一個圈。完全在圈內的人,是庸人。完全在圈外的人,他的思想、行為超越了時代,不能為普通人所理解、認同,是怪人。遊走在圈邊緣的人,就是能人。但是社會在進步,這個圈是與日俱增的,以前在圈外的人和事,現在因為圈的擴大縮到圈內了。所以有些人生前不能為常人欣賞,死後流芳百世~


邁克爾·傑克遜,也是這樣的,生前新聞已經被炒作完了,媒體就遠離他而去,一死之後清白一夜之間就得到補償。這些問題關鍵在傳媒那邊


因為死人對活人,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一般情況下給絕大部分人帶來的都是利益。例如,藝術品,大家只有去表揚他,才能讓藝術品賣的高價,要不手裡的東西都成了廢紙;再例如,模範,因為模範死了,不能犯錯誤,要不 雷x 去 洗浴 被抓拍了,這個還了得,中國目前實行的是 表面上的 哲人王 精英管理體制,默認的是 越高位,能力越強,這種東西要是用不好 危害很大··


死亡本身也是一種營銷。


同意三樓的說法。活人之間主要是利益衝突。把死人捧得如此高,只不過也想把手中的東西高價賣出。無論臭名還是美名都是。


古人常說,蓋棺定論,每個人的功績或者污點大小,只有在死後才能給予比較準確的判斷,並且信息時代,媒體極易引導輿論


對於明星而言,他沒死之前大家都關心他的醜聞(找機會罵他),於是就有人靠誹謗他來賺錢。而他死後大家覺得罵他沒意思了,於是就有人通過幫他平反來賺錢(會引起爭議,吸引眾人目光)。比如汪精衛死後就有人幫其洗地。媒體不過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心理而誇大事實。


這叫做:政治。


經濟學上所謂的邊際成本,死人的東西就那麼多,再得一件也不可能,邊際成本極大,而人活著,總有下一部作品問世的可能

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所以死人的名望,人際關係,都可以為活人所用,所謂借屍還魂,不夠資格的活人只要高舉死人的大旗就可以上位,例如本朝惠帝鋒皇帝

再者,活人對死者有種超脫心,他死了,我還活著,我勝利了而且永遠的勝利了,勝利者是不吝嗇好評給失敗的對手的


一般對死人都比較尊重。人都已經死了,一切都過去了,非大奸大惡之徒,一般都不會說人壞話的。


推薦閱讀:

扒一個光鮮大V的小黑底……
世界6位著名金融交易員,你是不是只認識索羅斯?
如何看待張鐵林和女兒的感情?
我們為什麼談論李叔同?
開一個大型遊樂園需要多少錢?那些遊樂園背後的大亨們都是些誰?

TAG:心理學 | 名人 | 人性 | 死亡 | 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