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的前世今生
01
美遷使館爆發衝突
最近,特朗普又惹出一件大事。當地時間5月14日,加沙地區爆發衝突,造成至少59巴勒斯坦人喪生、2800多人受傷,這一切都源於美國將駐以色列的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並舉行開館典禮。
巴以衝突存在已久,但這次的衝突仍被媒體稱為巴以衝突以來最血腥的一天。一面是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一行人笑面如花的慶祝著開館,一面是數萬的巴勒斯坦人參與示威並造成大面積人員傷亡,對比實在太過強烈。
稍微對中東局勢有過一定了解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耶路撒冷是個多麼特殊的存在,即是基督教的聖地(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也是猶太教的聖地(所羅門在此創造象徵上帝的所羅門宮殿),還是伊斯蘭教位列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
如此特殊的存在註定著這座城市的不太平,小金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巴以衝突的前世今生。
02
巴以衝突的前世今生
據《聖經》的記載,大約是在公元前1800年,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搬到了名叫「迦南」的地方(現今以色列國土),耶和華許諾將迦南贈與亞伯拉罕和他以後的子孫,所以在猶太人眼裡,這是上帝的「應許之地」。
但是,在迦南的猶太人過的並不安穩,在不久遇上饑荒,逃往埃及,在埃及君主的保護下生活了400餘年,又被打壓成奴隸再次逃回迦南,並最終在大衛和所羅門兩位國王的領導下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王國實力在這時候也達到鼎盛時期。
但隨著所羅門的去世,王國也出現分裂,並遭多次流散。公元前586年,巴比倫消滅猶太國,耶和華聖殿(第一聖殿)被毀;公元前538年,巴比倫被波斯人征服,猶太人被允許返回耶路撒冷,隨後又相繼被希臘和羅馬統治,在反抗羅馬人殘暴統治時爆發起義但是並未成功,猶太國的「第二聖殿」也被毀,只剩「哭牆」。
至此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的遺迹都被清除,羅馬人將這篇土地重新命名為巴勒斯坦。
數百年後,伊斯蘭教在此誕生,阿拉伯人於公元638年佔領了耶路撒冷並修建了「阿克薩清真寺」。之後,又被奧斯曼土耳其人佔領。
一戰期間,英國發表的《貝爾福宣言》成為重要的轉折點,此宣言支持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巴勒斯坦交由英國託管,猶太人也在英國的支持下不斷湧入巴勒斯坦。
二戰期間,大家都知道,猶太人遭遇法西斯的殘忍大屠殺,這引發了國際上的廣泛同情,並隨著二戰的結束,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將巴勒斯坦56%的領土劃分給猶太國,43%左右的領土劃分給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和伯利恆(耶穌降生地、基督教聖地)為國際區。
這項決議,猶太人接受,但阿拉伯國家的人民反對,主要是因為阿拉伯人在此已生活了幾千年,突然就將一部分國土劃播出去,而且阿拉伯人人口更多,分到的土地卻比猶太人少,阿拉伯人自然無法同意。
因此就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開始,就爆發了第一次總動戰爭,在之後的幾十年里,總共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被稱為五次中東戰爭。在這五次戰爭中,勝利方基本都是以色列,我們可從下圖中看出一二。
(綠色為巴勒斯坦實際控制區,綠色為以色列實際控制區)
本來中東局勢已經很亂了,但是特朗普出其不意的作風又為巴以局勢添了一把火。
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吞併了東耶路撒冷並宣布為首都,但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所以大多數和以色列建交的國家都把使館設在特拉維夫。
但特朗普不走尋常路,在去年的12月突然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在今年的5月14日啟用了新使館。耶路撒冷特殊的歷史和宗教地位,使得巴以衝突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美國的做法顯然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民,由此爆發了這次衝突。
而國際社會諸如俄羅斯、法國、英國等方面都對美國的行為表示了反對,去年聯合國以128票贊成的結果通過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
巴以衝突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和宗教影響,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希望能夠看到中東迎來和平的那一天。
推薦閱讀: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一集簡介?
※洪學智兩次被授銜上將,你對此怎麼看?
※《槍炮、病菌與鋼鐵》讀書筆記
※康熙作為皇帝和有什麼做為?
※由袁世凱訓練的清末新軍究竟有多強大?看完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