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創意製片完全手冊 --譯者序(P2-4)

創意製片完全手冊 --譯者序(P2-4)

為了督促自己看專業書,特此在知乎的文檔里掃面本書的文字,用黑體字標註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當然每個人對內容理解不一樣,那就請你忽視黑體字閱讀全文。

上傳《創意製片完整手冊--從項目策划到營銷發行》這本書,純屬是因為本人看書有特殊的癖好--不寫下來記不住...... 更希望可以分享給需要的讀者。更希望大家去購買這本書以便收藏,因為真的是很實用!!!強力的推薦!

每天學習 每天上傳!

。。。。。。。。。。。。。。。。。。。。。。。。。。。。。。。。。。。。。。。。

譯者序(P2-4)

譯稿完成之際,正值華語影片《白日焰火》(2014)斬獲柏林電影影節金熊,銀熊大獎,這個喜訊一時間又激起了關於華語獨立電影的大討論,而對本書的問世來說也頗有恰逢。

書中多次提及的資深電影製片人艾拉?多伊奇曼(他製作了2005年周迅主演的影片《美人依舊》)在與譯者交流時說,他曾應美國電影協會邀請參加北京國際版權博覽會舉辦的電影大師班活動,演講中途忽然發現在場翻譯把他所談的「獨立電影」(independent film)譯作了「非法電影」( illegal film)。這本是一則笑談,但也可見對於許多國人來說,很容易把「獨立電影」、「地下電影」、「文藝片」、「藝術電影」等概念混淆起來。

因此要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內容,首先需要為「獨立電影」正名。

所謂「獨立電影」,其概念是與美國好菜塢電影製片廠體制相對應的,即獨立電影和片廠電影( studio film)相區分。同時獨立電影又以影片的外在製片形式和內在精神實質分為兩個層面:從技術角度來看,是指由好菜塢體制之外融資、攝製和發行的影片;從內容角度看,又指體現與好萊塢「主流」創作觀念不同的具有「獨立精神」的影片。而獨立電影的這兩個層面往往也是相輔相成的,,獨立電影人因為其創作追求不同於好菜塢「主流」,不得不在製片廠的體制外進行融資、攝製、發行,而沒有製片廠體制下資源集中優勢的獨立電影人,往往只有通過「非主流」的影片題材內容出奇制勝。

「獨立電影」同時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許多大製片廠也有自己旗下的獨立或藝術電影製片與發行分支,例如福克斯(Fox)旗下的福克斯探照燈( Fox Searchlight)、環球( Universal Studios)旗下的焦點影業( Focus Features)、索尼( Sony Pictures)旗下的索尼經典影片(Sony Pictures Classics)等,它們參與制作發行影片包括《陽光小美女》( Little Miss Sunshine,2006)、《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2005)、《殺死汝愛》( Aill Your Darlings,2013)等,很多好菜塢大片名導也是由此被發掘出來的;而2013年的科幻大片《安德的遊戲》( Ender s Game)又因為其製作系統與大製片廠體制的不同而被導演加文·胡德( Gavin Hood)稱為「有史以來最大製作的獨立電影」( biggest indie movie ever made)。

由此可見,獨立電影本是一個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概念,既不能單純地同好萊塢製片廠體制對立起來,也不局限於「文藝片」( art film)、「商業片」( cc neal film)的粗放二分法,更不能簡單等同於某些未取得相關公映、參賽許可的「地下電影」(underground film)。至於由《白日焰火》引發的「獨立電影人轉型商業片」討論,就更像是一個偽命題了。通覽全書我們不難看出,即使是獨立製片也仍然強調與觀眾和市場的溝通,而製作資金的回收則是藝術創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研。

本書則是對美國獨立電影創意製片管理工業化規範流程的全面總結與梳理。

一般人對於製片人的工作內容所知甚少,關注到的往往都是一部影片的主演、導演和編劇,等等。因為包括繼承前蘇聯電影傳統、受計劃經濟體制「統購包銷」政策影響等在內的許多因素,中國的影視製作常年以來都被認為是以導演為創作班子核心的「導演中心制」,由導演掌握藝術創作領導權和指揮權;許多時候對所謂「製片」工作的理解還停留在製片主任「後勤協調」的職能上,認為他們在藝術創作中屬於相對附屬位置。

縱觀全書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影片的攝製( production)只佔製片人總體工作內容的一小部分;而創意製片管理( creative producing)的關鍵之一,在於製片人在劇本策劃階段對於影片內容藝術創作和市場前景的把握,以及在成片之後的銷售與宣傳發行工作中對影片商業價值的實現和回收。製片人作為影片主創團隊成員,絕不僅僅是劇組的「財神爺」、「後勤主管」(這也是人們容易把把「投資人」、「製片主任」與「製片人」的職務相混淆的地方),而應該是在配合主要由導演所負責的影片藝術創作的同時,「把所有項目元素整合起來的那個人」。在歐美尤其是美國影視製作體制中,製片人被認為是整個影片項目的經理人,而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獎也是由電影的製片人領取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影視行業各專業領域的分工細化,越來越多的著名影視製片人、監監製開始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並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風格;電影明星、電影名導不再是影片面向觀眾的唯一名片。隨著中國電影製片觀念與機制的日漸轉型,本書對於業界人士關於「製片人中心制」變革的討論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閱讀本書不難看出,其中有不少內容,如工會勞動時限與薪資規定、電影保險與完片擔保等,並不能直接適用於當前我國影視行業的具體情況;但是本書論及的美國獨立電影製作大環境當中相對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完善的項目融資、製作保險、稅務激勵政策,完片擔保體系和工會勞動制度,都能給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帶來許多啟。更為重要的是,本書以影片項目製作流程的時間順序展開,著眼於實際操作中的具體方式、方法,而不是停留在對影視行業「兼顧藝術與市場」、「規範工業化流程」等問題在學術概念上的探討。

所以說,這還是一本關於不同規模、不同類型影片製作的實用工具書。

本書英文標題原文為「 Producer to Producer:ASeP-by- step Guide to Low- budget

Independent Film Producing」。依作者介紹,主標題中「 Producer to Prroducer」意為製片人與製片人之間對話和經驗的傳承;而副標題中的「 A Step-by- step Guide」,是指這是一部「一步步」、「手把手」的製片手冊。

閱讀本書對於不同製作規模的故事長片、紀錄片、電影短片等的製片工作來說,都有著切實的指導作用;同時隨書附有案例分析、參考資料、表格模板等內容,可以直接利用到相關影視項目製片的實踐中去。全書以製片工作流程的時間順序展開,不但易於理解,而且可以作為查驗製片工作各環節的索引;讀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有關需求,另行查閱本書中因為篇幅所限而未能展開的內容。

由於本書涉及的內容尚屬創意製片管理相關領域前沿,且中美影視行業工作實踐與研究術語當中還有許多尚且不能一一對應的內容,拙譯以忠實原文為第一要旨,並在可能有歧義、混淆的地方給出英文原文以供參考;如如果讀者對本書中的個別問題想要進步深入探討,歡迎通過電子郵件producertoproducert@amail.com聯繫。在此我僅向協助本稿譯文面世而辛勞的後浪出版公司工作人員以及各位師友表示由衷的感謝,並誠懇地希望讀者能對本書的翻譯內容給予批評指正。

馬瑞青

2014年2月於紐約


推薦閱讀:

「天價片酬」咋就不能讓市場決定?
攝影乾貨:影視公司如何搞定小演員
視頻製作中劇本,都離不開的10種結構
這些酷炫的鏡頭濾鏡,都是DIV哦!
五個問題,製片人一定要會回答!

TAG:影視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