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把風俗與風水混為一談

請不要把風俗與風水混為一談

昨日上午,受客戶的請約,到某市某公墓實地安排吉日良辰為其母下葬事宜。通常情況下我本人承祖訓之約是不做下葬服務的,但為確保風水數據不出現偏差,其先人遺骨乘得地氣福蔭後代,我還是到實地指導具體事宜。在實地指導時恰逢幾家下葬,本人再次感知當地「風水師傅」下葬的過程,內心觸動很大,對一些做法實在不敢苟同,亦不能評議,因為風水怎麼也不能與風俗混為一談。葬骨「得風水、乘生氣」是關鍵,風俗中的一些做法多為寄託哀思之用,風水與風俗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時至凌晨,還是寫點文字,為日後撰寫專門的風俗書籍留下點資料。

下葬作為先輩去世最後一個重要環節,是漢民族崇尚的「入土為安」的實施階段,從生命學角度也是為人子女報答父母生養之恩、盡忠孝心的最後一項大事,倍受重視是很正確的,因為無論從宗教信仰、對生命的尊重方面,還是從盡孝心寄託哀思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但是不能盲目迷信的重視。

風水的核心就是「乘生氣」,早在晉代大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鼻祖郭璞就在風水理論開山之作《葬書》中提出來了。風水寶地能聚天地靈氣,返生氣納遺骨中,通過先人的DNA就能把天地吉祥靈氣不斷傳遞給子孫後代。無論朝代怎麼變遷,時代怎麼進步,殯葬風水文化都不會消逝,因為它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望與祈福。怎樣才能做到乘天地生氣呢?這就需要有緣請到真正的風水老師,嚴謹縝密地測量出風水數據,並能結合先命以及子女兒孫的實際,針對性地選擇吉日良辰來完成「天地人合」思想指導下的下葬工作。風水做的是一套完整理論指導的系統工程,是諸多因素的全息分析與綜合衡量,絕對不是憑感覺順人情毫無根據地枉下結論和胡亂操作。風水與風俗是截然不同的。大家都知道,風俗是不固定的,一個地方一個習俗,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民族、家庭風俗也不一樣,有時隔一條河或許兩岸人們辦事的習俗就不同,這充分說明習俗與先人能否乘生氣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風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是寄託哀思用的。風水有從古傳承下來的不可隨意改變的科學理論,而風俗則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風水傳承的是人與天地合、尊重自然規律的哲理,而風俗則是停留於表層的文化形式。

公墓下葬環節抓住風水學的要求是關鍵,風俗方面則隨當地習俗即可,不宜弄得太複雜,因為風俗環節太多會影響到下葬的具體時辰要求。今日聽說有的先生把時間精力用在風俗安排上,繁瑣的儀式和環節把送葬的親屬都累暈倒了,甚者有的把心臟病都給累犯了,這樣的風俗有何用呢?!

不恰當的陋俗做法會破壞風水吉祥氣場。有的地方有墳穴後栽「三棵蔥」寓意後代聰明興旺之說,這倒無可厚非。但是墳上弄些鮮艷的假花、甚至穴場堆放不宜腐化塑料祭品,這些是風俗,甚至是現代不利習俗,一點文化內涵都沒有。古時候哪裡有塑料花,更沒有太陽能唱佛機,有些習俗不但沒有吉祥作用,而且違背了風水法則要求,不但沒有催旺風水,反倒破壞了風水。比如說墓碑上懸掛塑料假花,好久都不腐化,風一吹得很遠就看到了墳地,風吹動發出怪聲,驚擾亡靈不得安寧,也給路過的人們誤認為這是一座新墳,誰家希望說墓地添新墳啊?!筆者早先年就聽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某市一個農村,一家兒女在市內發展的不錯,就回鄉給父母修墓,本來很寧靜藏風聚氣的穴場,經過偽風水師指導修繕後,雖說排場了,遠遠的就能看到高大的白白的石碑,石碑旁塑料的鮮花光艷奪目,結果過了一年的春末夏初,當地的人們上山採藥,遠遠看到墓地就問:「某某家墳地怎麼站著穿孝服的人?花那樣鮮艷?什麼時候又死人了?」這誤解的詢問,被那一家同族的人聽到了,鬱悶了好久,結果那一家不到半年真添了新墳。這也許就是巧合,但是這樣容易造成誤解的「習俗做法」是不是應該摒棄呢?!

遺風陋俗有時候很害人。所以就下葬事宜,本人想從風水學的角度提出下面的觀點:

1、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殯葬文化應該揚棄傳承。不能把一些毫無根據的陋俗保留下了,混亂了風水學,給偽風水者通過增加環節從而牟利的機會。

2、人生固有一死,死後事必要處理,那就活著時盡量豐富多彩,死後當從簡為宜,文明殯葬,文明祭祀,利於子女,利於社會。

3、殯葬應提倡古人的「入土為安」、「吃土穿土死後還土」,墓地不宜外表修的氣派,破獲自然,當樹立感恩環保意識。葬骨貴乘天地生氣,「先人乘生氣福蔭後人出賢良」,先祖好比一個家族大樹的根,根繁葉茂,先人葬吉地,後人多興旺發達,地靈人傑,人才輩出,贏得好風水也是為民族、國家做貢獻。

4、風水與風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絕對不可把二者混為一談。

5、下葬環節關鍵是要選好吉祥日課,同時下葬時棺木入穴後的尺度要打準確,風俗簡潔入鄉,能寄託哀思即可。

文章為原創。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各國社交禮儀、風俗習慣你應該了解!別再出糗啦!(二)

TAG:習俗 | 風俗習慣 | 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