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就餐與性能測試分析
來自專欄 軟體測試雜談
此是一篇舊文,當時到公司食堂就餐,結果排了一個長隊,過程中想到這不就是在對食堂系統進行性能測試嗎?回來草就此篇。今日偶然翻得,與諸君共饗。
影響就餐的性能指標
如果把食堂看作一個在線系統,員工吃飯看作是一次業務處理。回過頭來看系統性能測試分析中需要關注的點,其實頗有意思。
首先最直觀的性能表現就是打飯窗口的長隊,可以說這是系統性能處理能力最直觀的表現了。指標對應Response Time
隊伍前進的快慢,對應每秒處理事務數TPS
同時進餐人數,對應並發請求數
影響因素
我們再看看影響性能指標的相關因素
- 打飯窗口數 -- 對應業務處理進程數,有時某個窗口存在多個打飯師傅,這時可以看作是多線程。 處理進程(線程)的多少,是決定業務處理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 師傅的業務熟練程度 -- 處理器的性能,計算能力
- 所點餐品多少和分布情況 -- 對應數據的處理能力。 所點餐品離窗口近,分布集中,自然處理起來快些,好比數據存儲在內存庫,不進行跨表、跨庫的關聯處理之類,性能自然較好。
- 刷卡付賬環節 -- 一般組合的餐品價格師傅都能快速算出來,但是比較多的菜品,計算起來要多花點時間。 好比對於一些常見的請求,從緩存里讀取自然會快些。
異常情況1: 卡內金額不夠、點菜結束又再點了一份。 對應到這些異常處理或是重試會也影響處理性能。
異常情況2: 看菜單上有的菜,點菜時卻發現沒有,需要重新確認。 這個相當於業務請求先查詢出攜帶的參數,響應卻判參數不存在了。 數據實時關聯沒做好,屬於系統Bug
5. 選擇的餐品類型 --- 打飯的隊伍比等麵條、餛飩的隊伍處理起來一般相對快些。不同業務,處理的方式不同,性能表現也不同。
除此之外,餐廳的面積是有限的,窗口數也是有限的,打飯師傅的數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系統處理能力或曰系統容量是有限的。貌似目前食堂還沒達到處理極限(雖然用戶滿意度不高),暫時還不用擴容。:)
處理能力
其實我們注意到,針對處理能力的問題,有兩個現象:
- 二樓食堂人滿為患,一樓食堂比較寬鬆。 這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系統還具備處理能力的前提下,性能並不是影響用戶選擇的最主要因素(關鍵需求即業務本身的吸引力更重要)。但系統超過處理能力或者系統異常,無法提供服務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餓肚子咋幹活...
- 業務上存在分時處理,所有的業務請求被強制分時間段訪問。這個是根據業務特點決定的,業務具有明顯的峰谷特點,在系統容量無法處理大量並發時,對請求通過業務邏輯實現錯峰分流,是解決性能問題一種常規手段。
上文也提到,餐品窗口有不同類型,麵條、蓋澆飯等。這個其實是根據業務特點實現的定向分流,提高資源處理效率。如果都混在一起,性能應該不好。
再一個,我們打飯其實包含了多個操作步驟:排隊、取餐具、點餐、盛飯盛湯、落座、進食、返還餐具。 對應到性能測試分析,可以借鑒的就是,業務處理要進行細分,系統重點處理關鍵節點,業務請求本身能完成的事務由客戶端完成,在請求時攜帶結果參數(餐具)。 業務處理完成後,要及時完成垃圾回收釋放資源。
應急處理
再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就是應急處理,系統發生異常時要能保證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比如去除非關鍵業務集中保證關鍵業務等。飯點時員工吃不上飯應該是這個系統不能接受的問題。其實可以考慮開個零售點備些麵包、速食麵啥的,這樣至少特殊情況不能供餐時時還能滿足最基本的充饑需求。
總結
基本就這麼多,其實還有很多後台的處理從用戶層面看不到,其實對性能影響也是很大的,比如食材的準備、烹飪過程、配套設施的保障等,對應到系統的後台調優,這邊就不發散了。
總結一下,從食堂系統來看,我們做性能分析其實大致要關注以下幾點:
- 業務請求的數量、並發請求數
- 業務處理效率
- 系統資源情況,處理能力
- 業務處理的關鍵節點
- 分流策略
- 異常處理和應急機制
其實IT行業的很多業務處理和解決辦法,從其他行業都能找到共通的地方,多觀察多思考必定能收穫良多
推薦閱讀:
※LoadRunner設置檢查點的幾種方法介紹
※性能測試入門——LoadRunner使用初探
※LoadRunner 使用虛擬IP測試流程配置
TAG:性能測試 | 自動化測試 | LoadRun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