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白謙慎先生的高贊紀錄片,3分鐘,回答你「書法究竟有沒有用」
來自專欄 展玩
「書法到最後表現的實際上是人的性情和精神境界里最細微的一部分。你說,它有什麼用
?沒用。」
微信平台搜索「展玩」即可關注我們
《中國夢365個故事》第二季 書法的鄉愁
??
點 擊 觀 看
北京電視台「中國夢365個故事」之
白謙慎《書法的鄉愁》
「書法到最後表現的實際上是人的性情
和精神境界里最細微的一部分。」
「你說,它有什麼用?沒用。」
白謙慎少年習字,師從數位民國世家子弟,1978年恢復高考,他進入北大國際政治系,課餘以書會友,對書法不減少年時的熱情。1986年負笈西行,在羅格斯大學學習比較政治,未來貌似與書法漸行漸遠;然而,冥冥中不知命運為何安排,兜兜轉轉又讓他回到書法天地:1990年,白謙慎入耶魯大學藝術史系師從班宗華教授研究藝術史,1996年獲博士學位;2004年,獲波士頓大學終身教職。2015年,回國赴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傅山的世界》、《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等學術專著自出版以來持續引發公共閱讀興趣。跨越中西的人生經歷和開闊視野,兼具書家和學者的雙重身份,讓他在國內外文化藝術領域贏得廣泛聲名。
本片以白謙慎數十載筆墨春秋,一番歸去來兮、幾度時空轉換的人生軌跡為敘事框架,通過點綴其間的個人記憶,對書法作為藝術和學術的理解和認識,生動地展現出作為傳統文化之一種,中國書法跨越時空的文化力量和獨特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
?? 導演手記
by Cookie
從來不知道書法和命運可以產生這樣深刻的化學反應。古往今來,寫字的人很多但很多不都是業餘、愛好么?曠日持久的採訪和溝通過程,積累下來的幾萬句話中,率先想起的,總是這兩句:「書法是救我命的東西」;「兩次人生轉折,都和書法有關」。
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22歲的白先生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靜安區辦事處工作四年後,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文革開始小學還沒畢業、從此荒疏了學業的少年,是怎樣贏得命運垂青的呢?我當時聽了簡直嘆羨:「 我數學考得不太好,可以說很不好, 但是我語文、歷史都考得比較好」——為什麼呢?「 因為寫字, 我接觸了文字, 接觸了文學, 接觸了歷史,書法可以說是另一種幫助我學習文化的方式」。
77?78級大學生,無不有一段傳奇的個人經歷,時間漫長未來遙遠,在田間地頭、煤油燈下手不釋卷之類,但靠隨性的寫寫畫畫也可得以解脫的,白先生也算另闢蹊徑。這心得是如此深刻,以至於40年後,白先生還有語重心長:
「我現在一直勸別人,你小孩子最好教他學什麼?學書法。 因為它帶動的是語文,帶動的是閱讀,帶動的是歷史。有人講:你們大陸人不會繁體字——我們天天臨的是古帖, 我們看的是天干地支的紀年方式,我們看的是古漢語, 我們寫的是古代詩詞,繁體字早就會了。」
這是專業觀點,讓一個圖慕風雅的媽媽聽到,更是感觸猶深。以前聽說習字,是為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註力之類,聽了這話才明白,其隔膜和不得要領。原來寫字,寫到最後,是安慰,是依歸。
白先生說的第二次人生轉折,是1990年經張充和推薦到耶魯大學轉讀藝術史專業的博士,以書法為切口,研究明清之際的社會變遷和文化生態。之前四年,是延續北大的學脈,在羅格斯大學讀比較政治。工作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工作——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難得的人生境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有的人,要花很大的力氣,有的人,終其一生也實現不了。在白先生上下求索的過程中,張先生的引薦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於20多年後,斯人已去,感念猶存。在《充和送我去耶魯》的文章中,白先生詳細梳理了二人的淵源,言淺意深地寫道:「她於我,有再造之恩」。
這再造,雖然起於書法,起於知遇,但終有所成,當然是白先生自己的修行。耶魯大學的博士(聽說彼岸的博士讀起來和我們的不同?)、波士頓大學的終身教職、百萬字的著述——標籤背後,是一個由愛好向專業轉化的過程,其浩瀚、其艱辛、其孤獨,非專業人士如我們大概很難真正體會。三聯的講座上,身為三聯生活周刊記者的主持人自陳,有兩本書對自己的歷史觀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一本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一本是白先生的《傅山的世界》。而我的經驗,則是結識以來數度相見,在北大、在展廳、在琉璃廠、在浙大、在西泠印社、在飯桌上,總是我們不停地問,白先生不停地說,走到哪說到哪——他知道好多人名和書名——不僅知識,還有認識。所以,我從來沒覺得他已經老了:2015年,白先生回國赴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時年六十歲。
但在此岸的職場和社會語境中,三十多歲的人就已經在萎靡地慨嘆人生疲憊了。經常看到演員說之所以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是因為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人生,自己的生命從而得到了延長——是么?這個不做演員怕是不能感同身受。我只是從白先生,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人身上,看到一個人的生命力,是緣於豐富;一個蒼白的人,可不年輕的時候就老了。
去年十九大時,我研讀各位領導人履歷,一屏屏刷上去,看到1953?1955?1957?北大、清華的字樣,總是想起白老師,他也1955、北大呢——這一代人,從相似的時間、地點出發,經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如今開枝散葉,各自崢嶸啊。
如果人生的路徑有樣本意義,白先生的經歷或許揭示了,一個少年如果從寫字開始,生命的河流可以在何種高度以何種深度流淌。我想知道書法作為專業對一個人的塑造,白先生語焉不詳,我也不明所以。直到後來,白先生數度問及吳同學,我才似有所悟:古人在書字往還中體現出來的周到和精微,是中國人情社會的一部分,哪怕不認識的人索書,相贈的筆墨里也彷彿有厚誼,於是它讓我們對世界對別人的態度不那麼囫圇。因此當我順便提了兩句吳同學的書法志趣,很多人會做為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忽略不計時,嚴謹認真、又長期浸淫在詩書畫印所諦造的人情世故里的白先生,則把這未曾謀面的陌生人,視為了新知。
本條推送根據公眾號
「中國夢365個故事」相關推送編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了解白謙慎先生如何走上書法之路
可繼續閱讀《雲廬感舊集》
本書談到十五位師友
從中可見他的學藝之路
?? 點 擊 回 顧:聽白謙慎憶章汝奭、張充和等十五位師友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滬上習書說起
▼
?? 更多白謙慎著作:
? 展玩圖文消息版權已交由版權機構代理
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台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圖片、視頻等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聯繫我們以妥善解決
http://weixin.qq.com/r/yER_ZnHENSxKrTUF9xHa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s://u.wechat.com/MAza1BaeI4C0xtA3L2_9js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對於思想和自己反差強烈的他人,該不該拉黑?
※誠信主要不是道德問題
※數字 12 為何如此特殊?
※空有一身才華,你讓我怎麼平視這個世界?
※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理論,那剩餘價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