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的苛責,正在毀掉三代同居的幸福

對父母的苛責,正在毀掉三代同居的幸福

「婚後是否和父母同住」這個問題,是很多情侶在步入婚姻時,面臨的世紀難題之一。

和父母同住,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可能會讓家庭關係矛盾重重,因此,也讓很多人望而生畏。

而做為步入中年的我們,面臨著給父母養老的責任和撫育子女的壓力,三代同居就成了很多家庭的不二選擇。

於是問題不再是,「你願不願意」,而是「你要怎麼相處」。

三代同居的生活下,如何讓三代人真正擁有幸福感呢?

今天,我想認真聊聊這個話題。

01三代同居,大勢所趨。

年初的時候,4樓的黃伯加入了「隔代育兒」的大軍。黃伯原來在事業單位是個中層,部門裡年輕人居多,他深知年輕人打拚不容易,心疼嫁到外地的女兒,一心想幫女兒減輕點經濟負擔。退休後,和老伴商量,一起去幫女兒帶孩子。

外孫上小學一年級了,女兒女婿是雙職工,正點上下班沒法接送孩子,女婿父母又早逝,孩子只能送託管中心。外孫挑食不愛吃飯,一個學期下來,個頭和體重都不見長,女兒正犯愁呢,黃伯自告奮勇,女兒女婿喜出望外。

可是好景不長,五一還沒到,黃伯和老伴借口家裡房子要裝電梯,打道回府了。前兩天,小區里碰到黃伯,問起他什麼時候再去女兒那,黃伯嘆了口氣,說道「人老了,就得認老,年輕人有他們的想法,我們跟不上,還是在家呆得自在。」

原來黃伯有心事了,他自嘲是不領工資的「男保姆」,把自己一點餘力都花在給孩子分憂上,但卻並不討喜。女兒女婿埋怨孩子被老人寵溺,變得任性自私。

他主動請纓為女兒分憂,在女兒眼裡卻是有過無功。平日委屈、寄人籬下、失去自由的感覺超過了含飴弄孫之樂,他只得回到自己的家透口氣。

他也沒法撒手不管兒孫,只能在心情緩和一段時間後,再迎難而上。但內心仍滿心憂慮,不知道三代人同一屋檐下,能住多久。

如今,生存壓力很大,買房可能舉全家之力,帶孩子也是。多數的夫妻有了孩子之後,就要面臨「誰來帶娃」的難題。

1) 妻子選擇當全職媽媽;這背後的結果是妻子職業發展的停滯,和丈夫養家壓力的增大。

2)請保姆帶娃;同樣是問題多多。一是保姆工資緊逼工薪層,可能妻子上班的工資還不夠請保姆的。二是好的保姆難尋。新聞報道里,保姆虐童事件時有發生,讓大家對保姆更加望而卻步。

3)借力老人來帶娃,是多數人無奈的選擇。

老人帶孩子是很普遍的現象,三代同居已經成為社會化問題。

02 隔代育兒,槽點滿滿。

三代同居,會遇到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等難題,但最大的問題無疑是隔代育兒。

在看待老人帶孩子問題上,大家似乎都形成了共識,老人教育方式落伍,是「科學育兒」的天敵。

理由大概有這幾個:

1) 無原則的愛。

孩子的天真無邪,讓老人們愛不釋手。孩子一哭,老人們就失去原則,無論對錯,千依百順。

孩子容易養成任性的性格,無節制吃零食、無節制看電視、需要喂飯等各種不良生活習慣。

老人溺愛、包辦太多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性差等不良性格。

2)隔輩親,遠父母。

老人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很享受孩子對自己的依賴感,不明智的老人還會挑撥子女和孫輩的關係,一心就想把孫輩攏在身邊,父母管教孩子因為不親則不服,造成了「隔輩親,遠父母」的尷尬局面。

3) 精力有限,跟不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老人身體再棒,也追不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尤其是孩子每天上躥下跳,老人看護孩子體力和精力都顯乏力。因此老人帶出去的孩子,常常都坐在推車裡,或者抱在懷裡。限制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孩子的互動性少,屬於安撫型教育。

03隔代育兒,不乏好處。

儘管隔代育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也有很多好處。

1)舐犢之情,安全可靠。

因為血親關係,年輕父母可以放心將孩子託管給老人,不用擔心拐騙、虐兒。老人帶自己的親孫,除了盡心儘力,經濟支持也絕不含糊,孩子享受的待遇遠遠超過保姆所能給予的。

2)時間充裕,老有所為。

老人退休後,有充足的時間,比起年輕父母帶孩子,更無後顧之憂。此外撫養孫兒帶來的樂趣,也會讓他們實現從退休中的轉換,繼續老有所為。

3)隔代親昵,老有所樂。

三代同居生活下,孩子和老人相親相愛,讓老人獲得了身心的愉悅感,有利於老人們的身體健康。

沒人願意苛責父母,但在生活中難免情緒化,而沉浸在情緒中的我們,就無法客觀地看待隔代育兒的優缺點。

04趨利避害是理想化的狀態,我們能做的是讓利大於弊。

前幾天,在小區遇到一個媽媽吐槽老人,她是一個懷上二胎的媽媽,帶著大寶在小區溜達,吐槽的關鍵詞是:壓抑,不滿。

她說,婆婆煮菜總是區別對待,晚上老公回來的時候婆婆總是煮很多菜,而中午就只有剩菜簡單對付一下。

跟老公抱怨,老公顯得左右為難。抱怨的多,但一直沒有改善,心裡就滋生出了很多怨氣。

於是,我問她:「既然這麼不開心,你可以和你老公搬出去住啊。」

她回答:「我也想啊,可是我婆婆之前答應給我們買一套房子,現在又不出錢了,我們沒地方住啊。」

我說:「既然你婆婆不買菜,你中午可以自己買點愛吃的菜啊。」

她回答:「我沒上班,也沒啥錢啊。」

我問她:「你們在公婆家吃住,有給他們生活費嗎?」

她搖了搖頭。

……

我默默地把心裡想懟她的話咽了回去。

《奇葩說》里有一期,家產200億、坐擁明斯克航母的富二代戚帥在節目里吐槽,說父親的高度掌控欲讓他活得沒有幸福感。

高曉松犀利地點評道:「做為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把東方那套拿出來。」

這句話真是戳中了無數年輕人的痛點。因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用兩個兜揣著不一樣的法則來生活。

一邊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供養,一邊痛苦萬分地吐槽父母的禁錮。

正如蔡康永的疑問:「你都已經嘗過獨立生活的快樂了,為什麼還要回來在父親的籠罩之下?」

身為成人,做每一個選擇,都要看到隨之而來的利弊,並且為選擇承擔代價。

而且,我們要明白,沒有一個選擇是只有好處的。

趨利避害只是理想化的狀態,我們能做到的是求同存異,讓利大於弊。

沒人願意苛責父母,但在錯誤的思維方式下,難免會一葉障目,看不見父母帶給我們的好。

05在「求同存異」的原則指導下,建立和老人間的和諧關係。

1) 不要過多煩惱;

沒必要和其他家庭攀比,擔心自己沒有親自照顧孩子,孩子會不優秀。每個孩子成長軌跡不同,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最大限度地創造出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不要高估自己的育兒能力;

育兒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年輕父母缺少育兒經驗,應該多維度進行學習。書本上的經驗很多是間接經驗,而老人的經驗很多是直接經驗。二者結合,靈活運用,才能實現育兒的最優化效果。

3)尊重老人的智慧,建立良性溝通方式。

要正視老人的傳統智慧和經驗,不要盲目地推翻。當在育兒方面遇到矛盾時,要多溝通,少爭吵。因勢利導,通過聊天或者打比喻等迂迴形式把先進的育兒觀念傳遞給老人。

4)「白加黑」的雙贏模式;

老人帶孩子不等於年輕父母可以當甩手掌柜,要主動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

白天職場工作壓力大,不一定要事事親力親為,老人白天帶娃,管吃管接送。

年輕父母晚上管睡管教育。下班後多陪孩子,用年輕人特有的活力和新奇思維吸引孩子,去引導塑造孩子。

5)給孩子「感恩」和「孝親的榜樣教育」;

養兒方知父母恩。一代父母養育一代子女。三代同居生活,會讓孩子親眼看到自己如何和長輩相處的,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會感恩和孝親。

劃重點:

1)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永遠是第一責任人,不要把養育上的問題都歸結於老人的教育。

2)時代和觀念不同,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年老父母來思考。

3)在教育上的分歧,應該由年輕父母來主導,在求同存異的思維下,和老人及時溝通,迂迴影響老人的育兒舊觀念。

4)發揮兩代人的育兒優勢,共同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受益,實現育兒的「雙贏」。

三代同居只是階段性的,我們既要珍惜與孩子親近的這幾年,也要珍視與老人相處的這些年。

這段三代同居的時光,一定是我們生命中最豐盈的時光。

我們要努力去實現的是,孩子的童年幸福,父母的老年幸福,還有我們的中年幸福。

我們能給父母最好的愛,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柚媽愛叨叨 :

記得生完孩子的時候,問過一個朋友關於選擇如何帶娃的問題。她給我的回答至今記憶猶新,她說:「不論你做哪一種選擇,前面一定都是困難重重。」

原來我們已經到了一地雞毛的階段,我們的煩惱不是來自於和不和老人同住,而是來自於生活本身對於我們的考驗。一個人帶娃、和老人一起帶娃,都一定免不了各種酸甜苦辣。

而我們真正應該做到的是,不論生活給我們發一副什麼樣的牌,都努力把手中的牌打好。

相信自己有面對人生各種難題的勇氣,有解決各種難題的能力,這才是我們中年人生豁然開朗的秘訣。

換一種生活環境,未必會幸福。換一種心態,一定會不一樣。共勉!

柚媽親子心理:分享「原創育兒乾貨+精華短書摘」為主的親子內容,關注女性的自我成長。

作者: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研究者,親子自媒體簽約作者。

後台回復「見面禮」,柚子媽送你一份育兒資源包!

1.回復「書單」,獲取14本育兒實用書單;

2.回復「親子書」獲取12本經典親子電子書;

3.回復「親子電影」獲取29部親子電影觀看地址;

4.回復「繪本」,獲取530本世界經典中文繪本;

5.回復「巧虎「,獲取巧虎全套早教資料;

6.回復「遊戲「獲取「0-3」歲親子遊戲100種。


推薦閱讀:

長輩帶娃不易,但出現這3種情況,請為了孩子改變
多少人的平凡舉動讓你覺得十分有教養,還有點點可愛呢
爸,媽,你們帶孩子的方式有點不科學
「小孩子不懂事嘛……」「可是他招人煩。」

TAG:隔代教養 | 與父母相處 | 孝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