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前,先想想你是否有這五個認知誤區

職業規劃前,先想想你是否有這五個認知誤區

來自專欄 洪老爺的百萬年薪成長手冊

01

認知突破

「關於職業規劃,你最需要獲得的一個認知突破是什麼?」

這是北辰青年CEO宋超最近問我的一個問題。在籌備幫助年輕人成長的未來大學時,他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很多討論。

關於職業路徑是否需要規劃,有人認同有人不認同。

認同的人就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把自己的職業生涯一步一步怎麼走,之後的事情就是按照設計的這個路徑去實現出來。

不認同的人就會認為:這個時代變化很快,不可能通過設計的方式,把自己的職業路徑給規划出來,更多的時候要遵從內心,在每個節點進行當下的選擇。

我喜歡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沒有標準答案意味什麼?

意味著最適合你自己的答案,就是你的標準答案。

可是,如何找到你自己的答案呢?

02

職業困惑與焦慮的兩大原因

因為寫公號文章,我收到了來自祖國各地各個角落各類人群的各種諮詢與問題,很多人的焦慮心態透過文字就已經躍然紙上,更不用說和我約見面的,有些已經困擾和憂慮到失眠幾個月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對解決失眠問題還累積了很多第一手的前線經驗。

諮詢我職業生涯的有很多人,每個人的痛點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人都覺得我的問題是最特別的,我的痛是多麼痛的領悟,大家都期望從我這個職場江湖醫生這裡得到一些獨門解藥。

表面上看,問題和痛點林林總總,各色各樣,但是從底層邏輯看,我們可以把大部分問題和困惑的原因歸為兩個方面:

一是沒有方向,二是缺乏行動。

這篇文章里我們重點來談談沒有方向。

03

五個認知誤區

如果你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往什麼方向走,就不會有困惑。

尋找職業方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尋找方向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陷入以下幾個誤區,把我們帶偏離我們追求內心真理的路徑:

誤區1:存在正確答案

世上一定確定以及肯定會有標準職業路徑,只是我還沒有找到。

因為尋找正確答案的人太多,所以你看到,有很多的職業規劃師(包括我自己)發展出一套套的職業規劃工具,變成包醫百病的靈藥,服了我這劑葯,包你人生一路通關打怪直奔巔峰。這樣的課還特別好賣,因為大家都期望有人手中有如來神掌的寶書,依樣修鍊,立地成仙。

人都是天性懶惰的,都希望別人的答案能夠成為自己的通關密碼,可是就算你看了多少個名人的成功傳記,你有看到過依樣畫葫蘆成功的同樣路徑嗎?

就像企業運營一樣,商學院里有無數經典的商業成功案例 - 你看到zara的供應鏈,你看到豐田的JIT,你看到京瓷的阿米巴,你看到小米的性價比。可是你看到有幾個企業是靠完全模仿別人成功的?

哪裡有什麼標準答案,最適合你自己的就是標準答案。但是這個標準答案一定來自於你自己的借鑒、思考、摸索與實踐,照搬是沒有用的。

誤區2:很少考慮變數

職業規劃其實就是人生規劃的一部分。

你試圖規划過自己的人生嗎?你見到有幾個人真的成功的規划了自己的人生並且是按計劃執行的?

想像一下,即將或剛剛接觸社會的,有幾個會很清楚我的人生將會如何規劃如何發展,我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一生要做幾個行業,什麼時候做高管,什麼時候退休。 在這麼個現在都不知道6個月後社會與科技如何發展和改變我們的年代,如果我們可以清楚的做好人生規劃,如果你有這麼好的預測未來的能力,那最好去買股票當股神了。

職業規劃也一樣,有太多的因素和變數。

來,讓我們用最樂觀的態度做個人生成功概率演算法,假設每個變數的可能性都是50/50,也就是說一半的可能性會發生:

變數1:有貴人賞識認可和支持(或者說遇上好老闆) - 50%

變數2:碰上合適的機會 (進入飛豬的風口行業) – 50%

變數3:有發揮能力的平台 (學以致用,發揮所長)- 50%

變數4:有團隊支持 (靠個人單打獨鬥成功的幾率更低)-50%

變數。。。。

到變數4的時候,我們的成功概率已經降到了6%,再算下去,你懂得。這也同樣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創業企業活不過前三年。

所以,如果你試圖做過於清晰的計劃,那麼結果就是等於沒做。人生有太多的變數,結果就經常會像大話西遊里一樣:「我猜中了這開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英雄的成功經驗大多是事後總結出來的,而不是事先規划出來的,所以不要過於迷信精細的規劃。

誤區3:過多考慮變數

好了,說完上一點,小夥伴們鬆了一口氣,既然職業規劃太多變數,做那麼多計劃等於沒用,所以不如不做規劃,運用太極心法,以不變應萬變,等到車到山前再應對吧。

這樣,你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想的太多。

其實,正因為變數太多,難以把握,所以我們才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精力資源都放在我們可以影響和掌控的常量上。

還記得我在以前文章里提到過的柯維的關注圈與影響圈嗎?為什麼大家都很焦慮,就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焦點都放在我們關注但很難影響的變數上,而沒有放在我們可以影響的常量上。

哪些是常量:你的思維與能力,你的價值觀,你的知識,你的素質能力,你的興趣,你的習慣,你對他人的態度,等等。只要是你可以通過努力可以提高和影響的,都是你的常量。當你把關注點放在你可以影響的常量上,就會減少焦慮感。

而且,你的常量是可以規劃的。一天看幾本書,每年提高一個能力,這些都是可以計劃並完成的。

正像第二點誤區提到的,失敗是正常的,成功反而是不正常的。如何把握常量,提高常量才是正確的打開姿勢。

而且,當你的常量越來越強時,意味著你的影響圈會越來越大,這時,以前的變數甚至會被影響成為你的常量。

誤區4:以全概偏

我們總喜歡全方位的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夠牛逼。給自己定很多的目標,希望比別人領導力強,希望比別人身材好,希望比別人更智慧,希望比別人地位高。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求全得等於求不得。

有朋友和我分享過一個狼牙棒理論,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狼牙棒,是一個圓柱體棒子上有很多根突出的刺。假設所有人的起點都在一個圓棒上,大家的基準都是一樣的。只要你有一點比大部分人突出,無論你突出多少,哪怕只有一點點,你都會成為這個園棒上的最高點,最突出的那根刺。

看社會就像看狼牙棒,你看到的都是一個個人用他的最強優勢形成一個個最高點。

要想形成你的獨特競爭力,就不要試圖什麼都做,你只能看準一個方向和領域,找到自己的優勢組合,然後瘋狂成長。(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資質平平,我拿什麼來和別人競爭」)

找准一點,全力突破。這時候,偏比全好。

誤區5:不追求意義

從小學語文課,老師總是問我們中心思想與意義是什麼。後來,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為什麼做什麼事都一定要找到意義,往宏大敘事的路數走。不如直接擼起袖子就干,不用拔高論調追問為什麼。一度,我也以為這樣是對的。

年輕時最不喜歡談意義,談做事的目的,經過多年的公司管理經歷,我才逐漸意識到,為什麼公司管理層最喜歡談的願景、戰略、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這些,才是做所有事情的底層邏輯。所謂管理中被說爛了的do the right thing, not do things right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幫很多公司做管理工作坊時發現,很多時候大家為什麼有分歧有衝突有不和,大多時候並不是論點的不同,而更多的是大家對公司方向和目的的理解就有本質的不同。不追求意義、方向和目的統一與共識,只解決表面上的團隊能力與溝通技巧,其實是舍本求末。

職業如人生,只有找到存在的意義,回答了保安的三個經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你才會心安,才會找到大方向。這是一個不斷拷問內心的過程,可能終其一生都未變能找到答案,但是不斷追問的過程就是不斷內省的過程,只有看到內心才能看到世界。世界在變,人性未變,而我心……變和不變,都在捻指中。

04

小結

  • 不要試圖找到標準答案與路徑,要找到你自己的獨特路徑。
  • 不要不考慮變數而試圖做精準計劃,要做好失敗是正常事的心理準備。
  • 不要因為考慮太多變數而不作為,要聚焦精力於你可以影響提高的常量。
  • 不要追求全方位發展,要找准一點優勢,全力突破。
  • 不要不考慮意義與目的,要常問自己保安的三個問題。

關於缺乏行動如何改善,在之後的文章里我會分享一個曾經極大影響和改變了我自己的工具。

- END -

推薦閱讀:

你不能只會分析問題,不會解決問題
職場潛規則:領導常說的10句話,學會3句以上你不會混的太差!
最值得你珍惜的8種朋友
跟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生活是一種怎麼樣的感受?
關於PPT文本框的9件小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TAG:職業規劃 | 職業發展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