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
來自專欄 古鎮往事
站在利川團堡西南卡普景區菲月台上,古鎮一覽無遺,我卻有一種悲涼漫上心扉,有一種提醒噴薄而出。
----題記
一碗水(大灣)、二台坪、三鐵觀(廟上)、四良墳(龍塘)、五里坡(大木)、六尺坪(洋禾壩)、七渡河、八角廟、九拐子、十(石)印寺
這是民間藝人昌河瞎子整理的古鎮十景。當時,古鎮還叫沐撫,還沒成為景區。
2008年,黃山旅遊公司投了古鎮500萬,後被鄂旅投收購,然後國家地質公園、5A級景區,各種榮譽紛至沓來,昔日窮山惡水之地,今天世人趨之若鶩。接著鄂旅投在電視、電影等各種媒體輪番轟炸、本地智慧旅遊跟上發展,加上實景劇《龍船調》演出,大峽谷景區成了不夜城,導致家家做旅遊,戶戶是山莊,人流、物流、資金流迅速進入古鎮。
但輝煌中有隱憂:
線路不利於古鎮整體發展,從昔日墳地馬鞍龍進入景區,雖可以解決3500個停車位,但拋棄了沐撫村、大廟村,沐撫村空有接待能力,大廟村村級經濟建設出現停滯,昔日硫磺廠今日荒涼地。頂層設計是有嚴重缺陷的,不僅僅帶來擁堵不堪的交通,還帶來兩極分化:漲的漲死、餓的餓死;
路遠而窄。成為景區後,基礎設施雖有極大改善,修了避開山路十八彎的花石板的旅遊公路,打通避開大岩阡的隧洞,但總里程距離恩施機場、火車站和利川火車站都較遠,將機場設計到大山頂、高速公路出口設計到馬者318國道旁,也許會帶動更大區域的發展。
山石樹木管理懲戒不力,措施執行力不夠,森林面積在退化。
農家樂無大型停車場,要限制重複投資,避免千店一面。
花花世界花海無樹,急功近利,害的不僅僅是投資者,還有農民的信任。
實景劇缺人看,門票費用偏貴、演員太多,投入過大。
旅遊廣場山寨,園林設計欠高雅,對冷水魚缺少研究,樹林覆蓋率低,熱島效應要避免。
新景區開發停滯,只有一炷香和地縫,持久發展力度不夠。雖然,鹿院坪提到開發日程上來了。
對比利川旅遊,僅就團堡而言,沐撫旅遊還是粗放式,人家已到了文化旅遊階段:
天坑花園:西洋鬱金香文化;
西南卡普景區:土家納涼文化;效仿蘇馬盪,樓盤每平3450元了,高於利川城區。
玉龍洞:洞穴文化;
儺王谷:巫文化;
宜影古鎮採摘園:親子文化。
黃泥坡水庫的垂釣文化
而沐撫古鎮從不缺乏文化因子:
貢米文化、包穀老燒文化、趕杖文化、豆腐文化、釣魚文化、農耕文化、八月瓜等野果野菜文化、菌文化、龍文化、硒文化、稻草文化、吊腳樓文化、馬幫文化、鹽道文化、茶文化、年豬文化、舞獅子耍龍燈文化、茅草文化、葡萄文化、藥材文化、石木瓦漆文化等等。
其實,旅遊自由發展階段已過,古鎮缺少的是對創新的引導。創新的項目是從不缺乏資本競逐的。
古鎮圍繞旅遊周邊項目,可帶動養老、健康、書畫寫生、體育運動、藝術培訓、拓展、狩獵、滑雪,所謂旅遊是個筐,什麼都可裝。
相信管理者會做到:互聯網與傳統手段都要強、面子與里子都要長,發展與控制都要硬、當前基礎今後規劃都要寬、保護開發都要重。
因為專業者,永遠不會當肉食者。
但願依附大峽谷的團堡旅遊的火,能融化思維單一的沐撫旅遊的冰。
推薦閱讀:
※龍脊梯田一日游,有點偏門的乾貨
※陽春三月,一起把春天穿在身上
※穿行安順 觸摸600年歷史風塵里的文化印記
※vsco調色向第十期/異域原創調色
※十一黃金周:你在看海,我卻在高速上和豬對視了五個小時
TAG:國內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