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文案創作技巧分享(2)
製造對比
強烈的對比會幫助自己做出決定。從根本上來看,人更關注突發情況或狀態的改變。這就好比你下班回家,如果有人去過你家,你一定會馬上察覺到家中物品的位置的輕微變化;手機震動時你馬上會有感覺;黑暗中突然打開了電燈;安靜中有響動……
之前和之後的對比。通過產品使用之前和之後的對比,或者現在和未來的對比,讓目標人群更明確地感受文案所表現的賣點。一般來說,產品或服務效果明顯,採用之前和之後的對比更有說服力。
沒有解決方案時和有解決方時的對比。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展示使用文案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前後的對比,體現賣點。一般此方法用在可以解決麻煩、費時費力問題的產品或服務上。如步步高點讀機的文案使用「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講的是使用點讀機之前媽媽要陪伴孩子學習,使用後就再也不必擔心了。
你和競爭對手的對比。這種方法主要通過自身的產品或服務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做對比,突出自身的優勢。這一點的運用,可直接幫助目標人群在眾多的產品或服務中進行選擇,讓人不僅注意到文案所表現的產品或服務的好處,而且在做決策的時候更容易記住你的產品或服務。
滿足好奇
知覺性好奇。是由新奇的視覺或聽覺上的刺激引起的,通過新的刺激引發個體的探索行為。如廣告「全新巴黎歐萊雅」,歐萊雅一直都在宣傳「全新」。類似的知覺性好奇還有「首創的某某技術」等。
認識性好奇。是由知識上的不確定性引起的,激發個體提出疑問、尋找答案,最終獲得知識。這種好奇就像牛頓由一個掉落的蘋果引發「為什麼蘋果會掉落」的思考,從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一樣。
人際好奇。主要是在社會生活領域中產生的社會性好奇,包括信息缺口好奇,興趣關聯好奇、社會比較好奇。當一個人當前的知識與想要獲得的知識存在差距、存在缺口時,就會產生好奇,並去探索新的信息,以彌補信息上的缺口。當事物與自我喜好、自我需求度和關聯度相關時,則會產生好奇。人的興趣、需求卻不一樣,因此關注點也會有差異。當個體與他人的信息進行比較時,在發現自己某方面信息缺失時會產生剝奪感,從而激發自己了解他人信息的好奇。
新媒體文案如何產生代入感
代入感的定義是什麼?代入,是數學中的代換,如A+B=C,當A=1的時候,就是用數字「1」代換到A的位置。而在小說、影視作品甚至遊戲中,則指的是相應的受眾能夠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樣感同身受,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廣告文案中也一樣,代入感就是把受眾帶進一個特定的銷售或品牌的場景中。我們可以利用講故事、提問題、用情懷、造懸疑等方法。文案還可以通過數據、細節、客評來體現文案價值。
新媒體文案如何產生信任感
如果一個新的保健品廣告文案一直在不斷地訴說自己是多麼好、多麼有用,你會去購買它嗎?大部分人會不為所動。顯然,作為一個新產品,尤其是保健品,對於消費者來說,首要解決的任務就是信任。所有的商品廣告也是一樣,人們之所以會掏錢買單的主要原因是廣告文案讓我覺得是可以信任的。我們可以通過用權威、反權威、用細節、用數據、客戶認證、示範效果、說願望等七個方法寫文案可以獲取信任感。
新媒體文案的正文架構
新媒體文案新手常會糾結於文采,認為自己文采沒那麼高、寫不好文章。但實際上,新媒體文案對於文採的要求並不高,因為文章是寫給老百姓看的,把話寫明白、讓網友看懂即可。
瀑布式架構,分為瀑布式故事與瀑布式觀點。瀑布式故事先點明故事核心要素,按著按照順序,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等環節分別講明白。瀑布式觀點架構,先提出觀點,指出某觀點「是什麼」,接下來分析「什麼」和「怎麼辦」,逐層推進。
水泵式架構與瀑布式剛好相反—自上而下,先剖析觀點或講故事,最後提煉出文案核心。與瀑布式類似,水泵式架構也分為故事、觀點兩大類別。
沙漏式結構。沙漏由沙子從玻璃球上面穿過狹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來對時間進行測量。而沙漏式結構指的是文章首尾呼應,開頭提出核心觀點,結尾再次強調或升華觀點。
盤點式結構,大多是由作者擬定小標題(盤點對象)並整合而合成的,省去網友「找素材、做總結」的步驟,幫別人節省了時間。因此,盤點類文章是最受網友歡迎的寫作架構之一。
並列式架構,由三個以上相互無聯繫的部分組成,獨立性強,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描述。
有興趣交流的朋友留下你們的聯繫方式!
推薦閱讀:
※尋人啟事 | 公路飛行是誰?我們想要招募什麼樣的人?
※深度解密--張闖教你如何打造新媒體矩陣
※從麥當勞解約奧組委,透視媒體轉型升級的4大模式痛點
※新浪看點申請獎勵已經成功,卻遲遲不給收益!
※新媒體營銷技巧:如何利用故事在貼吧做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