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文武和投清與否真的相關嗎?——來自對明末正史的簡單量化分析

籍貫、文武和投清與否真的相關嗎?——來自對明末正史的簡單量化分析

(封面是電影《柳如是》的劇照)

一直以來,有說法認為明朝重文輕武,再加上明末武將權力形同軍閥,使得明末武將大批投清,文官則要忠誠一些。還有地域論者認為北方人更不抵抗清軍入關,反而是合作者。

因此,我在寫完畢業論文之後,萌生了對此進行計量分析的想法。由於是業餘歷史愛好者,我簡單選取了《清史稿·貳臣傳》和《明史·列傳》作為樣本來源。受魏斐德教授的《洪業:清朝開國史》啟發,我將是否最終仍忠於明王朝作為被解釋變數,計劃選取官員是否為北方人、是否為文官、在投降決斷時的官品分別作為解釋變數。

@Cecilia謹慎中 幫我收集了《貳臣傳》第一卷的49名投清官員,而我則從《明史·列傳》第156-164選取了死於明清戰爭、籍貫可查的59名官員,共同組成樣本。由於時間有限,兩份史料我們並未收集完全,尚有《貳臣傳》第二卷和《明史·列傳》165-168的官員未統計在案。

http://www.onegreen.net/maps/HTML/59813.html?

www.onegreen.net

此外,由於我們不熟悉明朝官職,官品不再作為考察的解釋變數之一。在變數中,籍貫是北方(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直隸、遼東)記為1,南方(雲貴川、兩廣、湖廣、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記為0;文官(參加文舉且並不帶兵)記為1,武將(直接帶兵或參加武舉或武將世家)記為0;直到死也沒投清記為1,否則記為0。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樣本的基本情況。關於詳細樣本名單可以向作者私信:

收集的樣本中,南北、文武、投清與忠明三對變數各自比例都不懸殊,南北和文武這兩對變數的相關係數為20%,可以進行二元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首先從整個模型來看,F檢驗的P值很小,說明這個模型整體上具有顯著性。但修正後的相關指數(擬合優度)只有18.1%,這意味著這個模型對樣本對應官員群體忠明與否的選擇,只能做出不到20%的解釋,還有80%以上的原因需要我們探尋其他因素。

從兩個變數來看,文官對忠明的顯著性不到10%,這說明我們沒什麼把握認可它們的負相關關係;而如果是北方人的話,將意味著樣本官員的忠明可能顯著降低。

結論:就樣本來說,官員為北方人,則死前投清的可能性會相對南方同僚更高一些。同時,不能認為文武官屬性會和投清與否的選擇有什麼相關性。

請注意:

1.本文的文武官、南北方有明確定義,請不要在使用時與自己的相應定義混淆。

2.本文僅僅收集了兩本史書各自一半的數據,結果也僅對樣本適用。如果改變樣本選區範圍,結論可能會很不同。這兩本書在收錄傳主時候帶有選擇性,這對我們的結果可能也有影響。

3.這裡統計的官員基本都是縣級以上的,如果要使用「北方人」「南方人」的說法,請注意這兩個「人」的概念裡面還包括了低級官員、小吏和平民百姓,而他們是本文不可能統計到的。

4.從明末清初到現在,南北方人口流動、社會變遷可能會使得背後的文化因素髮生巨大改變,請不要粗暴地等同於現在的南北方人。

推薦閱讀:

歷代王朝為何只有宋朝不殺文人士大夫
古代的有錢人是怎樣任性的?西晉富豪石崇彪悍的奢靡人生
為什麼歷史上對元朝總是輕描淡寫?疆域最大的朝代,不應自豪?
劉裕:一名棄嬰如何成為南朝第一皇帝?真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西天取經,究竟是不是天地諸神的一次陰謀?

TAG:中國歷史 | 計量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