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特色(之三)—— 突出實用 獨領鳳騷

中國數學特色(之三)—— 突出實用 獨領鳳騷

來自專欄 科學雜談

中國數學特色(之三)—— 突出實用 獨領鳳騷

銀翁老人:萬少運

中國傳統的數學體系,其內容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它關注的是:土地丈量、穀倉容積、堤埧與河渠的修建、稅收、兌換率等等,這些都是在當時社會中最重要的實際問題。「為數學」而數學的地方極少。

隨著田畝測量和糧食運輸的頻繁,建築工程和賦稅徵收的需要,出現了《九章算術》這樣總結性的數學著作。全書列出二百四十六個應用題,分別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全都是切合實際的問題和具有廣泛實用價值的演算法。這本書連同劉徽(公元263年)作注在內,堪與希臘的代表作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媲美,東西方各具特色。

中國古代數學中,數的概念的擴展首先是從自然數,向分數和負數進行的,這與希臘數學中的由自然數首先向無理數擴展不一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中、希的數學的風格和性質的不同。中國數學注重的是實際應用,是演算法化的數學;而希臘則是演繹化數學,講究的是構建體系。

中國算學以演算法為中心,在其演算法上也很講究實用性。

① 在整數的大小比較時,增添了減法運算。求兩數相差多少,將被減數-減數=差,這在一般情況下,大都是從大的數中減去小的數。但是,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出現被減數與減數誰大誰小難預判,有時可能出現被減數比減數少,不夠減!得到的差,是被減數差欠減數的。人們就從當時實際生活中的負債現象中,引伸出負數概念。在運算中,也從實用出發,引伸出「減去一個負數等於增加一個正數,加上一個負數等於減少一個正數」 的演算法。正數則用來表示原來的自然數目,負數則表示與正數相反的數。於是便總結出口訣:「減負為加正,加負為減正」 。在遇到負數乘正數時,中國算學也從原有的運算方法的實際出發,將此看作一個相同的負數連加若干次。於是,負數乘正數等負數。而遇到一個相同的負數連減若干次,便是,負數乘負數等於正數。(因為減去一個負數等於加上一個正數,;連減若干個相同的負數,等於連加若干個相同的正數)。

② 在將一個物體分為若干份時,每份為若干分之一。這就分數。將一個西瓜切成兩半,這就是每半個為二分之一,即1/2。將它均分成三份,每份就是三分之一,即1/3。將一個西瓜均分為十份,每份就是十分之一,即1/10,(西方習慣用小數表示,1/10即為0·1)。中國算學的分數,符合籌算的實際,可用籌碼擺放出來。分法切合實際,如分成三份,就是三分之一。表達準確,沒有誤差,完全符合實際、實用。而如果硬要用小數來表達三分之一的數值,則出現除不斷,成為無限小數,而不能精確表達,不便於下一步運算。這就立馬看出中國算術的特色。

在分數運算中,中國算學形成了一套分式運算理論,為世界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諸如,分數的加減法運算中的通分問題,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問題,一個數的倒數問題與整數化為分數的問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中,分數乘分數等於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問題,分數除分數等於將除數(分子與分母)顛倒與被乘分數相乘的問題,分子與分母同乘(除)一數時分數值不變的問題,用分式表示除法和用分式表示比值問題,等等。這些都是中國算學的原創。

在中國隨唐時期,隨著中朝、中日、中越、中印等文化、技術交流,中國算書和算學,東傳朝鮮和日本,南傳東南亞和印度,印度的一些數學知識也通過佛教經典傳入中國。


推薦閱讀:

Spin-triplet Cooper pairs and d-vector
電磁學要義(2)
規範對稱的諾特流,一點點圖森破的小想法和小總結
創新電子理論(原創)
超光速之後時光可以倒流嗎?

TAG:理論物理 | 數學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