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校徽

北大的校徽

北大的校徽頗有特色。那是一枚圓形的徽章,中間是由「北大」兩個漢字組成的圖案。這兩個字本來筆畫就少,構成的圖案也相當簡潔,不過是把字體稍稍做了一點變形處理而已,似乎談不上有什麼超凡的設計技巧或深奧的寓意。

但是,如果細細品味一下,難免會讓人悚然一驚:那拙樸的圖案分明是一張哀傷的臉、一張哭泣的臉、一張充滿悲憤與絕望的臉!低垂的眉梢與眼瞼,下撇的雙唇及嘴角,略視似有,詳審若無,在這或隱或現之中,形成了一種奇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

?北大校徽

是誰有如此怪異的思路,居然把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的校徽設計成這樣一張驚世駭俗的臉?

是魯迅。

他在1917年8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寄蔡先生信並所擬大學徽章。」

其中「蔡先生」是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大學」則是北京大學。1917年8月7日就是北大校徽問世的日子。

不過,一直到這時,世上還並沒有「魯迅」,而只有「周樹人」。

?魯迅(1909年)

那時,周樹人與蔡元培已是多年的至交了。五年前,正是由於蔡元培的緣故,周樹人才來到了北京。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成立。第二年2月,應在南京臨時政府擔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的邀請,周樹人離開紹興赴南京至教育部任職。後因南京臨時政府與袁世凱達成妥協,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而由袁世凱繼任,政府地點定為北京,周樹人也隨教育部北上,於5月5日到達北京,暫時在騾馬市的一個小店住下,第二天就遷到了山會邑館也就是後來的紹興會館居住。會館裡住的都是同鄉,要方便得多。

?南半截衚衕

紹興會館在南半截衚衕路西,大門朝東,門兩旁卧著一對石鼓狀的門墩,門額上懸著寫有「紹興縣館」四個大字的木匾。會館規模不小,大大小小有縱橫數進院落,八十多個房間。進大門繞過影壁後,正對著的前廳是供奉先賢牌位的仰蕺堂,後廳是供奉文昌魁星的晞賢閣,其他的大部分房間則是供鄉人居住的。周樹人被安排住在會館西北側名為藤花館的第二進院子中坐西朝東的一排屋子裡。安排好住處以後,他才搭騾車前往位於西單南大街的教育部去報到。

初到北京時,有許多事情要做。蔡元培是一位頗有抱負的教育家,無論是政治見解還是學術研究,都與周樹人極為相投,周樹人視其為知己,在工作上予以極大的支持。然而,在剛到北京就職的頭幾個月,政局就發生許多變化。以教育部而言,總長蔡元培因痛惡袁世凱的勃勃野心,於6月斷然辭職。周樹人深為惋惜,數次前往蔡元培家中探訪,挽留無效,只能含痛作別。儘管世事濁惡,他卻無法像蔡元培那樣一走了之,因為他還負有資助兄弟、贍養老母的重任。他只能在孤獨中默默地忍受!

?紹興會館

周樹人在紹興會館居住的那幾年,中國社會面臨著劇烈的動蕩:

1912年8月,宋教仁聯合若干小黨組成國民黨,在首屆議會中占多數。

1913年,袁世凱暗殺宋教仁,孫中山發動「討袁」的「二次革命」遭失敗。

1914年,流亡日本的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而黃興等人因政見不同拒絕八黨,造成革命黨的組織分裂。

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等發動護國戰爭。

1916年,護國戰爭節節勝利,各省紛紛獨立,竊國大盜袁世凱於憂鬱絕望中病亡……

剛剛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中國,就這樣又陷入連年的動亂之中。

剛過而立之年的周樹人,當時正處於一生中情緒最為低沉的時期。

?魯迅(1912年)

周樹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易名周樹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在他13歲時,祖父因科舉賄買考官案被捕下獄,父親也被連帶革去秀才功名,並從此不許再參加科舉考試,原本熱鬧興旺的家庭遭此沉重打擊,立即陷入困頓。更不幸的是,父親憤怨成疾,竟至一病不起,耗盡家產也未能挽救他的性命。家庭的破敗與族人的非議,迫使剛剛成年的周樹人帶著母親勉強籌措得來的八元川資離家求學。繼而東渡日本學醫,以求掌握救人之術。一次,在課間觀看的幻燈片中,居然看到日本兵砍殺中國人的場面:一個中國人因「俄國間諜」的罪名被綁了,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竟也同樣是中國人!這使他深受刺激,競憤而退學,棄醫從文,毅然投身於振興文藝運動。然而,幾千年封建制度禁錮下所造就的中國人的那種愚昧、麻木與冷漠,豈是靠幾個人微弱的吶喊所能喚醒的!「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原藤花館

也正是在那一年,周樹人奉母親之命自日本匆匆趕回故里,與素不相識的朱安結成夫妻。結婚當夜,他俯首案頭讀書;第三天便搬到母親房裡;第四天,則啟程重返日本。這毫無感情的婚姻也許會永遠像枷鎖一樣套在脖子上,使他終生無法擺脫!他曾經以筆為戟、振臂吶喊,試圖喚醒國人去摧毀那萬惡的舊制度,何曾想到自己也無法衝破這舊制度的壓迫而不得不默默屈服。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應當感到愧疚還是憤怒!

這些年所經歷的事情,大多讓人沮喪、絕望。辛亥革命勝利的時候,他也曾歡欣若狂;隨蔡元培的教育部來京,也曾想做一番事業。然而,清朝雖然被推翻,終年戰亂仍使百姓不得安寧,腐朽的官場更令人窒息。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在這腐朽中掙紮下去,但那苦悶、消沉的情緒如巨石般壓在心頭,使他始終沉浸於無法擺脫的痛苦之中……

?補樹書屋

幾年來,他靠抄錄、研究佛學典籍、古碑拓片、線裝古籍等來麻醉自己的靈魂。甚至在舊曆除夕,他也是獨坐於煤油燈下,抄錄碑帖,對窗外的爆竹聲置若罔聞,全然沒有一絲過年的感覺。才三十多歲的周樹人,覺得自己的心似乎已經死了

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國內政局有一定變化。在諸多社會名人的極力推薦下,1917年1月,由國外歸來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上任之始,他便立即開展大刀闊斧的整頓與改革。首舉之措,就是果斷吸收進步尊學者,大力充實教員陣容,並聘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即文學院長)。因此,由陳獨秀擔任主編的《新青年》雜誌也隨之遷來北京。接著,蔡元培又邀請諸多思想激進的名人進入北大,並以「兼容並包」的原則聘用各有所長的學者。北大校園立時成為人才濟濟、思想活躍、充溢著革新之風的理想之地。蔡元培與周樹人是多年至交,剛回到北京便與周樹人聯繫,周樹人也立即前去蔡元培住所拜訪。為支持蔡元培的改革,周樹人介紹自己的弟弟周作人到北大工作。當年4月1日,周作人抵達北京,也住進了紹興會館。

?補樹書屋的原魯迅居室

這時周樹人已經遷到會館裡的補樹書屋居住。

當年初到北京時,同行的幾位同事本也住在會館,但以後陸續接來家眷,便搬了出去,只有他一個人仍留在會館,成了這裡的老住客。因為藤花館客人較雜,時常喧嘩,他便於1 9 1 6年5月6日搬到了補樹書屋。補樹書屋與他的名字樹人」倒是很相投的。據說多年前在院中的這棵樹上曾經縊死過一個女人,所以那三間屋子始終沒人住。他是學過醫的,鬼神不懼,倒正好藉此獲得一份難得的清靜。

補樹書屋位於紹興會館南側的第二進小院,北面的兩間屋子是長班及其兒子的住處,周樹人原住在西側面東的三間房子里。周作人來後,他將南端光線好一些的房間讓給弟弟居住,自己則住北屋,中間的一間權當會客室。

?補樹的書屋前的這株槐樹上,傳說弔死過一位富商的姨太太,所以不少人不敢來住。

蔡元培的復出、弟弟的到來,使周樹人的心情有所好轉,但並不能徹底改變他的情緒。1917年7月1日,軍閥張勳擁立溥儀復辟,終於使周樹人憤然而起,以辭職表示抗議。張勳的復辟之舉遭到全國上下通力反對,「復辟」與與「反覆辟」最終演變成一場鬧劇,野心勃勃的段祺瑞趁機掌握政權,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討伐段祺瑞,卻連遭敗績……

如此動亂,使周樹人更加迷惘失望,他對所謂的「革命」實在不能再抱任何幻想,對中國的前途愈加失去信心。他又重新躲進自己的小屋,深埋進故紙堆中,「使我沉於國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他希望這種自我麻酥醉能夠有效,他認為自己已經再也不會有青年時代的那種慷慨激昂了!

?經過多年變遷,如今的紹興會館已經面目全非。

蔡元培就是在這時委託周樹人為北京大學設計校徽的。他也許沒有想到,周樹人竟會刻畫出那樣一張悲哀哭泣著的臉!

但是我想蔡元培一定是理解了在這張臉後面凝結著的無法言說的複雜心情,否則他就不會毅然決定正式採用這幅圖案。

每一個佩戴過這枚校徽的北大師生,都應當理解蔡元培校長的良苦居用心:那張臉將時時提醒自己,作為一個生長在苦難深重的中國的知識分子,永遠不要失去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所肩負的沉重歷史使命!

——文字內容選自《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

推薦閱讀:

一個物理男眼中的馬相伯,復旦大學創始人,中國一直缺少的那味葯
40多歲考復旦-----你還有勇氣追求理想嗎?
復旦大學的張安琪是怎樣一個人?
復旦大學和復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是什麼關係?

TAG:清華大學 | 復旦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