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給力的家長---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孩子講話
來自專欄 成長型家長班
在同許多父母的聊天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家庭教育現象:
剛有孩子的年青夫婦,看著孩子健康地一天天長大,他們會自信認為可以培養孩子上清華北大;
幼兒園畢業,到了小學一二年級,這個目標可能會降為復旦上交浙大;
小學三四年級可能調整為上個中大華工就行了;
小學五六年級後起碼還都確保上一個重本;
可是初中已經很現實了---考上一個重點高中就不錯了;
到了高中家長們已經不敢再有目標了!
當然這可能有點誇張,但我們對培養孩子的信心為什麼會越來越差呢?如果你真有這種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在做減法的感覺,你很可能在家教上是一個用固定性思維模式思考的家長。
所謂思維模式就是一種自動化了的行為,就像電腦中的快捷鍵可以用一步操作代替多步操作,好比我們的手一碰到火就本能地縮回來一樣。在家庭教育上也有這種自動化的行為。
很多高中生的家長感嘆說,我文化程度不高,對教育學、心理學都不懂,對學生現在學的東西更是忘記得一乾二淨,我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影響到我的小孩!其實學科知識有學校教育足夠了,家庭教育的任務更多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等品質。
從老師的經驗來看,一個成功的學生,必須能面對困難、挑戰和逆境,肯于堅持、努力去戰勝困難。也就是具有堅毅的品質。但到底怎樣培養這種品質,目前心理學家們還知之甚少。但有一點是已經證實了的,那就是學生要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做一個給力的家長,培養孩子,先讓自己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開始。
斯坦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她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指出: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學業、婚戀、職場、交際等方面的能力和態度,學生在學習上的種種表現也同樣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一個人思維模式是固定型還是成長型最初是由家庭教育決定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傳遞著信息。這其中無外乎有兩中信息:「你的能力、天賦是永恆不變的,憑藉你的聰明你一定能成功」。另一種是「你是可以發展的,你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只對你學習到什麼新東西感興趣,只關心你有沒有儘力。」前者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後者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一直是孩子的思維模式的塑造者。對孩子的行為,父母總是在第一時間就做出解讀和反應。而孩子們也在時刻解讀者父母的信息,並一步步形成了他們的思維模式:我的能力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後天發展的。
例如,在考試和作業中出現粗心問題是每一個學生的通病,極少人能避免,只是粗心程度可能不同。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父母,你至少發現了三次以上他粗心的問題,你會怎麼跟孩子談這個問題呢?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你已經犯了很多次了,我都強調過了,你總是這麼不認真,你就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
這是典型的評判,孩子從家長這裡解讀到的信息是,「我天生就是一個粗心的人,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有什麼改善」。家長可能會與他一起分析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他已經形成了:我的粗心是天生的,這個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再多努力也只是徒勞。結果是他不肯再去嘗試改變,導致粗心問題越來越嚴重,從小學到高中,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解決粗心大意的問題,而且在考試或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也只是習慣性地把問題歸結為「粗心」,他相信了粗心是天生的,沒有信心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不要評判,要去教導。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當然也可能會生氣,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他們不會去評判和懲罰孩子,這並不是對孩子的放縱或無視問題,而是提出標準,並和孩子一起分析粗心的原因,探討解決粗心問題的根源和措施,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本身,而不是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相反,讓孩子相信粗心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能通過努力減少甚至削除的。
這樣的家長可能會說:你出現粗心的問題有三次了,你是怎麼看待粗心問題的,你有沒有從前幾次的粗心中分析出原因?如果下一次遇到這種問題該如何避免?你從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哪些提高?
再例如,表揚自己的孩子是每個家長樂此不疲的事。殊不知,有可能你的孩子就是被你的表揚給毀掉的!很多孩子在取得一定成績後,不再去嘗試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對自己的要求太低,很可能是在由於被家長不恰當的表揚所導致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誇大的表揚,對於本來就高自尊的孩子或許有些好處,可以給他們足夠強的動力,但是,對低自尊的孩子會使他更加低自尊。因此家長要對孩子真誠、如實、具體地指出他的缺點或優點。
固定型思維的家長:你真是太聰明了,你太棒了,你真是一個小某某家!你在數學、物理上就是有天賦!這次考試證明你真是太厲害了!等等。
這種表揚是很多家長所採用的,甚至在小孩並沒有那麼出色的時候也這麼說,表面上看是對小孩的鼓勵,實際上是在暗示強調:你腦子聰明才做這麼好,你以後不用努力、不用學習也可以做這麼好!孩子接受了這種信息會形成「天賦才是最重要的,我有天賦我就可以不用努力」的觀念。於是他以後的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表現他的天賦,如果學習任務不容易成功,他便會放棄任務!這也許就是他以後畏難、不敢挑戰的原因所在。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會對過程表揚——表揚他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付出的努力,並側重表揚孩子的可控因素如堅持不懈、積極認真的態度,或者是不斷地努力嘗試。孩子學習就會形成以掌握知識為目標,而不是以獲取表現為目標的。
常常鼓勵、欣賞,而不僅僅是表揚。更多關注具體行為,而不是結果。
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長具體描述,然後提問,引導孩子來總結,並表達自己的感想。
或許這是最好的表揚方式!讓孩子自己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這會鼓勵他獨立思考、也強化了他的自主感受——他並非因別人的評價而感覺好!這時得出的結論和經驗,才真的是他自己的,他以後才會更好地去利用這些經驗。
通過上面的兩個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在解讀家長的評判和表揚的用語方式的時候會引發孩子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從而形成類似於:
「上進心不強」、
「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容易滿足」、
「做事情不能堅持」、
「只能表揚,完全經不住批評」、
「缺乏毅力」、
「專註力不夠」。
等等諸於此類的評判是許多家長談論孩子學習時熟悉的用語。細思極恐,這些語言完全可能把一個白紙一般的孩子培養成了你所評判的那樣的人。
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孩子家長首先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一個真正給力的家長。
推薦閱讀:
※當你靈感匱乏時,你需要提高創造性思維
※隔壁老王教你如何原諒她——綠燈思維
※烏鎮之思
※TED:憑什麼你認為自己不會畫畫?【081】
※思維精準、思維精準性、思考精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