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方法,幫你徹底擺脫選擇困難症

3種方法,幫你徹底擺脫選擇困難症

來自專欄 個人成長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相信你跟我一樣,也會因為各種選擇而發愁。有些選擇可能比較容易做出決定,而有些選擇卻比較難做出決定,甚至一項選擇會讓你輾轉反側。

去飯店吃飯,糾結著去哪一家呢?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糾結著吃哪一道菜呢?

找工作的時候,我該找哪一類工作呢?拿到offer之後,我該選擇哪家公司呢?

休閑的時候,我該看哪一本書呢?我該看哪一部電影呢?我該買哪一件衣服呢?

諸如此類,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斥著這樣糾結的場景。

這種情景,說明你患上了」選擇困難症「。

患上這種病的人面對選擇時會異常艱難,無法正常做出讓自己滿意的決定,通常喜歡在幾個選擇之間左右搖擺,哪怕到最後做出了決定,也是被迫的結果或者說是妥協的結果。並且,一旦選擇的結果不如人意,又會懊惱不已。

為什麼會產生選擇困難症呢?通常來說,產生選擇困難症的原因往往會是這4點:

1.思想懶惰

思想懶惰,什麼意思?也就是你不想去選擇,懶得去選擇。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吃飯的選擇。比如說今天中午要吃什麼,很多人最常見的一句話:隨便,我都行,你們定吧!

這類選擇往往不是很重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人人都是這樣想,那最後到底吃啥呢?

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不願意去想,總想著別人能夠替自己決策。

2.可供選擇的東西比較豐富

很多人可能會辯駁說我不是思想懶惰,不是懶得去想,我也想了,但是可供選擇的東西太多了,我是真的不知道選擇哪一個。

的確,這也是一種原因。隨著工業水平以及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大量的產品被開發生產出來,可供選擇的種類的確豐富了起來。

3.自身能力不足

這種情況一般在工作和學習中遇到得比較多,我們身處信息大爆炸的時候,每天各種信息不斷沖刷著我們的眼球以及大腦。

我們面臨的情況不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過載了,信息過載讓我們對於信息的判斷、信息的篩選成本不斷上升。

更進一步說原本的信息決策方式已經不再滿足於現實的需求,或者說跟不上信息決策的步伐。

在過載的信息中間,不知道哪些信息為真,哪些信息是假的;哪些信息是對,哪些信息是錯;哪些信息對自己有用,哪些信息對自己沒用……

4.害怕承擔後果

一些重大的選擇甚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這就使選擇者往往陷入了無限的選擇焦慮之中,因為害怕選擇會導致可能出現各種讓自己失望的結果。

比如說買房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比較糾結,到底買不買,買哪一套等等。

正常來說,一個人做出某個決定的一般過程是這樣的:

收集部分信息——思考——做出相應的決定——執行所做決定;

但是患有選擇困難症的決定過程可能是這樣:

收集部分信息——思考——陷入一種猶豫的狀態——收集更多的信息——想得更多——然後更加猶豫不知道如何選擇。

每天,我們都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各種選擇上面,不得不在兩個或者多個同樣具有誘惑力的選項中做選擇。

問題是我們似乎都明白這個道理:熊和魚掌不可兼得,但我們在行動上卻顯得遲鈍很多。

雖然諸如吃飯這類的選擇對於我們並不重要,無傷大雅。

但是在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比較重要的選擇,例如這個項目到底要不要做呢?我該怎麼向領導解釋呢?我該如何跟客戶說呢?我是要親自見面說?還是打電話亦或是發郵件呢?這類問題層出不窮……

這種情況如果總是發生,你可能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做事情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絕,容易錯失機會;過分擔心做錯決定的後果,不敢試錯,你想想,你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成功的機會會大嗎?對於事情的判斷缺乏直覺……

那該如何做出明智決定,不再選擇困難呢?

1.利用習慣的力量

利用習慣的力量。生活中,其實很多東西選擇困難都可以通過習慣來避免的。

比如說吃飯的選擇,你可以選擇某個時間點給自己列一份固定清單,也就是總是固定的幾個菜。

如果你非要堅持說天天吃固定的菜,不膩嗎?但你可以仔細地回想一下,平時你艱難做出選擇後吃的菜,經常不也是重複的嘛。

所以說,為了避免在點菜上浪費時間,你還不如給自己列個固定清單,實在不行,可以一個月換一次清單。利用這種習慣讓自己不再選擇困難。

2.停止收集信息,同時給自己時間限定

你應該停止收集過多的信息,很多時候難以做出選擇,是因為我們收集的信息過多,不知道該遵循哪些信息的原則。

你應該注重的是信息質量,而不是數量。收集過多的信息,一方面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另外一方面過多的信息往往使我們更加迷惑,從而難以做出選擇。

同時,在做選擇的時候,你也應當要給自己進行時間的限定,不管是給自己一個截止日期,還是做決定的時候計算時間。比如說X月X日之前要做出決定,在30分鐘內做出決定等等。

一般這類事情都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你就要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快速做出決定。

3.利用決策矩陣

對於一些重大甚至能夠影響人生軌跡的事情。同時,這類決定又有許多因素需要綜合考慮的情形,你就可以嘗試使用這種方法。

這種輔助決策的理論是由英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斯圖爾特?普提出的,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普氏分析或者多因素輔助分析。它是一個一款非常有效的輔助決策工具。

決策矩陣使用起來其實是比較簡單的,尤其是對於學過管理學的同學來說。

決策矩陣分析通常需要三個步驟:

①列出所有的選擇項;

②確定影響選擇的因素及其權重;

③最後將每項評分和相對重要性的權重相乘做出最終分析。

第一步:列出所有的選擇項,然後列出對做出決定由重要影響的因素。我們將這兩組信息列在一張表格至上:把所有的選擇列在行上面,把對做決定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放在列上面。

第二步:做出針對您要決定各種選擇的因素相對重要性,把相對重要性用數字來表示。我們將這個數字稱為權重,數字越大或者說權重越大,代表你認為這個因素是你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三步:在表格上,為影響您決定的各種因素打分,並且把您的選擇也從零不好到三非常好打分;注意你並不一定要為各項選擇打不同的分數,如果任何一個選擇都不好,您可以都打零分。

現在把每項選擇的分數和相對重要性的權重相乘,這就給出每個選擇相對於每個因素的重要性;最後把這些乘過權重過後的分數相加,最大的分數就是您的選擇!

舉個例子:

你打算購買住房,你和家人商量了很久也沒有定論,那麼該如何做出決定?這時候你就可以嘗試決策矩陣。

第一步:列出對買房有重要影響的因素:①環境;②交通;③戶型;④價格;並且根據你的評估給每個選項打分,看看這些選項分別滿足各項要求的程度如何(從0-3,0表示不好,3表示非常好)

第二步:列出各種因素的權重(比如可以將權重規定在0-8之間,越是重要的因素相對權重越高,0表示權重最低,8表示權重最高)

第三步:為各種因素打分,並計算最終結果。

因此,D房源可能是我們最好的選擇,當然如果結果你仍舊不滿意的話,可能是你在權重方面的估計出現了問題,你錯誤地估計了某個因素的重要程度。

所以,選擇本身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反而可能對你是一種」鍛煉「。因此,下次再遇到選擇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嘗試用以上3種方法去解決。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有用,也歡迎關注我,我會持續分享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推薦閱讀: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有選擇恐懼症啦
選擇困難不是你沒主見,有可能是思考力不足
想精想怪95——想吃還是隨便

TAG:心理學 | 自我管理 | 選擇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