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某些國產瓶裝啤酒那麼難喝?

為什麼某些國產瓶裝啤酒那麼難喝?

隨著夏天的到來,作為消暑解渴的佳品,啤酒也將迎來銷售旺季。然而,中國國內啤酒產量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滑,與此同時,中國進口啤酒量卻呈現爆髮式增長,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國產啤酒注水式營銷,自己「作死」。

國產啤酒銷量一年比一年慘,進口啤酒和精釀鮮啤酒卻高歌猛進

與國產啤酒一片慘淡不同,2011年以來以進口啤酒為代表的中高端啤酒市場卻增長迅速。2011年至2017年間,中國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長至646384千升,增長近9倍。

而各地的精釀鮮啤門店如雨後春筍般越開越多,儘管從絕對值上,進口啤酒和精釀啤酒銷量只佔啤酒總銷量的不到2%。但迅猛增長的態勢讓人感到,進口啤酒與精釀鮮啤酒已經從嘗鮮品變成很多城市消費者的日常選擇。

國產啤酒注水式營銷,消滅了品質,也消滅了客戶

現在某些國產啤酒大廠,風味非常統一——有氣泡、有酒精,偶爾能喝到一點啤酒花的味道,但整體來說呈現出寡淡的風格。大多數人對於這種啤酒的評價只有兩條:第一,不好喝;第二,跟喝水沒差別。

國產啤酒不好喝的首要原因是原麥汁濃度不足。原麥汁濃度是指啤酒開始發酵時原料中麥芽汁的糖度,它是啤酒潛在烈性的代表性標誌,原麥汁濃度越高,麥香更濃,酒味也更醇厚。傳統啤酒的原麥汁濃度含量為12P(12P即代表每升麥芽汁中含有120克糖類)。

20年前,中國還有很多的啤酒原麥汁濃度就是12P,而近些年很多國產啤酒乾脆將原麥汁濃度降到8P,8P相比於12P可以節約50%的大麥。而為了保證啤酒的酒精度,啤酒廠商會添加比大麥便宜的大米、澱粉作為輔料。這樣造出來的啤酒,口感自然不會好。

在原料上想盡辦法降低成本,與國產啤酒長年來只關注低端市場不無關係。

中國的啤酒企業醉心於用廉價啤酒擴大市場份額,卻忽視了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以及啤酒消費人群的變化。依靠寡淡如水的劣質啤酒,既難以贏得消費者的好感,也培養不出新的消費人群。

所以,在年輕人出沒的很多非餐飲場合,比如酒吧、KTV、夜店……進口啤酒、精釀啤酒、洋酒、雞尾酒,甚至是預調酒都取代了國產啤酒原來的位置。

並且,啤酒作為一種快消品,時刻跟上消費群體的變化是很重要的。然而,國產啤酒廠商在做的仍然是不停地在電視上打沒有新意的廣告,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喝這樣的啤酒並不是一件酷或爽的事情,甚至還有點「土」。誰還會去喝呢?

或許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啤酒,只是不喜歡劣質的啤酒

假設一瓶成本2塊錢的啤酒,光包裝就超過1塊錢,電費水費人工工資雷打不動且年年上漲,平均一瓶超過5毛,除掉這些,啤酒公司花在原材料和製作環節的成本,每瓶不到5毛錢。

加上各種銷售費用,以及各級經銷商的利潤,最終賣到消費者手裡,一瓶啤酒超過5塊錢。

為了控制成本,啤酒廠商們往往在原材料上動手腳,最常見的就是用大米代替麥芽。

啤酒的原材料中,麥芽最為重要。

已經不知道是誰最早想出了用大米替代啤麥這一「偷天換日」的計謀,也不清楚到底是哪家啤酒廠商最早把大米引入到工業化啤酒的生產中,只知道,大米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啤酒的原料表中。

大米本身可以釀酒,啤酒中使用大米,保持了啤酒的酒精度,可以大幅降低麥芽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不過,啤酒的原麥汁濃度受到影響,口感自然差了很多。

啤麥的市場價格分不同檔次差別很大,最貴啤麥的價格會是普通大米的十倍左右。

雖然啤酒中使用大米早已不是什麼行業秘密,大家也都若無其事地把大米寫進啤酒瓶子的原料表。尤其近幾年,原料中大米佔比的比例不僅翻了幾倍,按照麥芽和大米的價格比,大米的實際使用量可能已經接近或者超過麥芽。中國國產啤酒,已經很難找到沒加大米的啤酒了。

照這麼下去,也許要不了多久,中國啤酒業也許能在白酒、啤酒和水之間,探索出一個新品類。


推薦閱讀:

踅面——中國泡麵的鼻祖!
秋季飲品 | 紅棗蜂蜜生薑水
唐宋時期的人吃什麼?怎麼吃?
國外常用的琺琅鑄鐵鍋和中國砂鍋相比,有什麼不一樣用法?
來悉尼總是要吃海鮮的~Come On,帶你尋找海的味道!

TAG:啤酒 | 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