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前旱鴨子的 OW 經歷

一個前旱鴨子的 OW 經歷

來自專欄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我曾經是個極度懼水的人。即使男朋友是 PADI 潛水長,我也本並無學潛水的想法,只是不會游泳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由於國內游泳教育的不被重視,像我一樣的旱鴨子一抓一把。從 17 年 10 月我開始認真學游泳,但由於懼水及運動天賦一般,進步很慢。

18 年 2 月份,在某種神秘力量下,鬼使神差買了清明飛菲律賓 PG 的機票。彼時的游泳水平大約是:

  1. 能連續游 30 米,但停下來會非常累,無法繼續
  2. 游到深水區會緊張
  3. 嗆水後無法鎮定自救,需要被救助
  4. 水性基本為零

買下意味著,我必須在剩下的一個多月里:

  1. 能夠連續游 200 米(OW 課程測試之一)
  2. 能夠在水面漂浮 10 分鐘
  3. 有基本良好的水性,例如可以被扔到水裡就開始游、嗆水後可以自救

密集的游泳練習暫且不講(過程可以單獨寫一篇懼水 + 成人 + 旱鴨子學習游泳的經驗貼),結果是在出發前一天才第一次連續游到 300 米。提前讀了一些別人的潛水學習經歷,我對自己是否能順利通過考試產生了巨大的懷疑,甚至出發那晚還情緒崩潰,想不明白為什麼要一個人去學習一個恐懼的領域,如果淹死了怎麼辦(我真的很擔心淹死……)。

OW 的課程共 3 - 4 天,包括理論、5 次平靜水域潛水和 4 次開放水域潛水。PADI 教練手冊上規定一位教練最多同時帶 8 名學生,但我認為 8 位顯然太多了,尤其當學生都從未體驗過潛水或水性一般時,還是相當危險的。我在的潛店,一位教練只帶 1 - 2 個學生,我的教練甚至只帶了我一個學生(可能是那段時間生意不太好……)。由於我需要一位 buddy,另一位剛考了教練執照的教練則充當我 buddy 兼助教。兩位教練 vs. 一名學生的組合起初令我壓力頗大,後來實地學習起來才感覺這樣的組合意味著 full attention,既安全又負責。

第一天是理論學習,教練 Richard 和我在教室從 9 點坐到 19 點,把《Open Water Diving Manual》這本書結合視頻從頭到尾完全講了一遍,做了 5 套課後練習、4 套 quiz 和最終 1 套理論考試。我的 OW 體驗與身邊多數朋友不太一樣,第一天就考完了理論,接下來的幾天並沒有「白天潛水累死、晚上學習困死」的體驗,略感慶幸。

潛水的理論知識豐富到令人咋舌。邊聽 Richard 講課,我邊在心裡想——幸好 Liam 在我耳邊灌輸過 N 次基本常識,否則短時間接收這麼多信息還要考試一定會令我覺得過於 overwhelming。下潛的深度變化會帶來怎樣的氣壓變化、BCD(浮力控制裝備)在上升和下潛時分別應該如何控制、調節器里呼吸頭和備用起源分別長什麼樣、SPG 是什麼、五點下潛是哪五點、水下各種手勢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做 5 米 3 分鐘安全停留……在內心默默感謝了 Liam 一萬遍。

第二天先是 swimming test。Richard 沒有給我 200 米游泳的選擇,而是直接讓我戴上浮潛面鏡和腳蹼游 300 米。估計是因為 Scandi 泳池太小,他直接指著潛店門口的海:「看到遠處那個矩形浮板了嗎,那裡最深 5 米左右,游過去再游回來剛好 300 米」。看著大老遠處的浮板,我默默地想,我這麼一個從未進海里游泳也沒用過浮潛面鏡和腳蹼的人,怕是要先折在浮潛測試這一項了……Richard 看出了我的憂慮,說陪我游到目標處練習練習。

腳蹼的感覺很快就習慣了(雖然後來被 Richard 笑姿勢像踩單車),但讓我感到困難的是面鏡和呼吸頭時不時的進水。呼吸頭進水大概是因為海面並不平靜,一個小浪花過來就灌進一些水,一吸氣便喝進一口水——海水原來並不只是鹹的,還是澀的,苦的!胃裡升起種難以名狀的噁心感,我差點嘔出來。面鏡進水則是由於面鏡和我的臉型不夠搭,而潛店也沒有其它我戴著合適的面鏡。水從縫隙流進來,沒到鼻子,我便慌了神,鼻腔開始進水。說到這裡,第一次學習潛水,還是建議盡量在潛店找到適合自己臉型的面鏡,如果可以自己買合適的面鏡當然更好,否則在水下時面鏡進水,還是很容易使初學者產生恐懼感,嚴重時可能嗆水、panic,導致不得不緊急上升等等。Anyway,正式測試時的 300 米我還是順利游完了。看著眼底水族館一般的景象,心裡的緊張也少了幾分。開始平靜水域學習。

平靜水域的 5 潛,其實是將 OW 課程中全部 24 個技巧分為 5 節課,在平靜水域中(通常是潛店自己的泳池;有的潛店沒有泳池,也可能在海邊圈一片地方來當做平靜水域場地)學習一遍。「OW 所學的技巧全部是保命用的」這話一點不誇張,掌握了這些技巧,才能在水裡應對各種狀況。技巧包括面鏡排水(Mask Clearing)、呼吸頭排水(Regulator Clearing)、呼吸頭掉落時的尋回(Regulator Recovery)、主呼吸頭與備用呼吸頭的轉換(Regulator Exchange)、有控制的緊急上浮(CESA)、無面鏡游泳(No Mask Swim)、水下導航(Navigation)等等。

之前聽說需要脫下面鏡的技巧比較令人恐懼,對我來講比較難的,是中性浮力有關的技巧——Hover、Fin Pivot、在水下脫下 BCD / 脫下配重等。浮力真的好難控制!自己像是個不倒翁,前後左右不斷瞎倒,時不時地往上浮,穿脫裝備的過程更是東倒西歪頗為狼狽。耳壓平衡也是門玄學,捏鼻子鼓氣這種被 Richard 描述為 「don』t worry it』s very easy」 的方法對我完全不管用,平衡耳壓基本靠咽口水。而口水並不易頻繁組織,所以我的下潛比別人慢;在水裡通過嘴巴呼吸時間久了嗓子也會很乾,同樣不利於組織口水,有時根本無法吞咽——這時候只能上浮一兩米,讓耳朵暫時離開被壓迫的狀態,重新嘗試下平衡、下潛。想到 Liam 甚至不用通過捏鼻子就能平衡耳壓,真是令人妒忌。

記得看 PADI OW 教學視頻時裡面講了一句話:」You』ll never forget your first breath underwater.」 確實,當咬著呼吸頭、舉著 Deflator 放氣潛下,身體完全被水包裹,從呼吸頭裡吸到的第一口氣至今難以忘懷。那是一種完全脫離了 comfort zone 的感覺,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重力,空氣通過口腔進出肺部,周圍安靜得只有呼吸聲,每一個動作都像嬰兒咿呀學語般稚嫩。太奇妙了。

第三天正式進入開放水域。不少人回憶起學習潛水的經歷都提到,第一次下海的感覺與平靜水域完全不同——泳池是有邊界的,深度也不算深,本身給人一種安全感,有意外了大不了浮上去就好;而海水的能見度一般低於泳池,前後左右上下都看不到邊際,安全感驟降,有的人甚至會有深海恐懼。另外,下到海里較深處後,為了避免減壓病也最好不要立即浮上水面……因此下海前我超緊張,心跳時刻逼近嗓子眼。所幸第一、二潛都是岸潛,我們從離海邊較近的 5 米深處出發,拉著提前被拴到海底的繩子慢慢下潛。能見度很好,一眼能看到海底和 10 米內的生物。魚兒們在我身邊游來游去,這次是真的進入水族館了。前兩潛的主要任務是在海底把平靜水域學習的大部分技巧溫習一遍,沒有特別覺得恐懼或困難,只是很容易冷(雖然我已經穿了兩層濕衣了……)。

第三天上午就結束了兩潛,結束時 Richard 說,要不順便把 float test 做了?我滿懷信心地答應了。不就是漂浮十分鐘么,我在西郊賓館游泳的時候,漂浮可是分分鐘的事。萬萬沒想到 float test 竟然成了我整個 OW 課程中最艱難的一項——當我穿著濕衣、戴著配重,在海上無論如何都漂不起來。試了一會兒,Richard 提議要不下午練習練習再重新測試,我欣然同意,反正 Liam 中午也要到 PG 了,下午讓他幫我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沒想到,在 Liam 的陪伴下,我還是無法在海里漂浮超過 10 秒鐘。折騰了 1 個小時,太陽越來越偏,我看著瑟瑟發抖的 Liam,心情無比沮喪。難道我的 OW 要因為一個漂浮測試而無法通過?

Richard 這時提議也可以嘗試脫掉濕衣和配重在泳池漂,我一口答應。以為會容易一些,結果是即使我沒有任何浮力干擾裝置時,仍舊在泳池漂不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麼?我以為最簡單的就是漂浮測試呀!嘗試了十幾次後,我簡直要哭了。Richard 坐在岸邊歪著頭,很耐心的樣子:」All you have to do is try」。好吧,只有接著嘗試,呼吸得更深,吸得更多,把肩頭部更加往水裡沉……試過幾次後,終於開始可以撐過 1 分鐘,Richard 大概已經在開始計時了吧。呼吸變得很重、極累;沒有戴泳鏡的眼睛不斷被水淹沒,只好閉住眼睛;腿又掉下去了,不行,我得再努力深吸口氣,把身子撐起來;怎麼還沒到 10 分鐘!這 10 分鐘大概是 2018 年最漫長的 10 分鐘了。當 Richard 向我示意可以結束,我起來才發覺整個身子已經冷掉,大腦有種供氧不足的感覺,眼冒金星。Richard 跟 Liam 都很高興地恭喜我折騰了 2、3 個小時後終於通過了 float test。我才感到這 2、3 個小時耗掉了極大的體力,比兩潛加起來都累。

第四天進行開放水域的第三、四潛,都是船潛。Scandi 的船都是小船,所以需要用背滾式入水法(Back-Roll Entry),即潛水員坐在船上,背對海水,穿戴好裝備,等教練的指示一起向後翻滾入水。我以為 Richard 會先給學生潛水員(我)做兩句心理工作——畢竟這個動作還是有點嚇人的。結果並沒有,他只是交代了要點:右手護住面鏡和呼吸頭,左手護住後腦勺,聽到指令就一起入水。我還沒來得及緊張,他已經開始喊 「One, Two ——」 了。沒辦法,只能行動了,我幾乎是被命令般地隨著 「Three」 往後一倒,整個人沒進海里,翻騰了 360 度,接著浮出海面。唔,也並沒有很嚇人嘛,要學會信任戴著裝備後整個人的浮力。

第三潛下潛時仍舊有根繩子,但不能抓;第四潛就沒有繩子了。這兩潛跟前兩潛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深度比較深(最深 15 米左右),所以下潛時第一次感覺進入到了一個無底洞。緊張、腎上腺素加速分泌、心跳加快,但很刺激。三四潛主要練習的技巧有水下導航、CESA、中性浮力等,在水裡的練習基本就結束了。

課程的最後一項,是做一個潛點的 Dive Plan,其實就是模擬計划去一個潛點潛水時,需要做哪些準備,包括考察潛點、與 Buddy 約定手勢和入/出水計劃、緊急情況的解決方案等等。做完 Plan 與 Richard 討論,他問,你此潛的目標是什麼?我說,看完三條沉船(這個潛點叫做 Sabang Wreck)。Richard 說,不,每次潛水永遠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Return to surface safely,第二條才是你的娛樂目的。他的話突然點亮了我,是啊,從第一天的理論學習開始,我就不斷潛移默化地被提醒著潛水運動在「安全」方面做的努力。例如:

  • 潛水的 Buddy System 要求每次進行潛水必須結伴而行。Buddy 互為備用,對方氣瓶沒氣時需要把自己的備用氣源給對方;Buddy 有困難時需要盡量幫助等。PADI 甚至明確規定:It』s buddy』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safety to him/herself and the buddy。
  • 潛水裝備也有考慮備用,例如有兩個呼吸頭,一隻壞了還可以用另一隻。
  • 雖然休閑潛水屬於免減壓潛水的範疇,但為了保障安全,還是建議在水下 5 米左右進行 3 分鐘的安全停留;上浮時會有電腦表監控上升速度,速度過快時會報警等等。這些都是為了盡量減小減壓病的可能性。
  • 潛水過程中第一原則永遠是安全。例如,當兩隻電腦表顯示了不同的最長免減壓時間,以短的那個為準;當有任何不舒服或可能的危險時,應該立即中止潛水,不要想當然繼續潛水。

當時的 Dive Plan

And now I am officially a certified PADI Open Water Diver!

回顧這幾天,最令我興奮的過程是每次入水後一起放氣下潛的那幾分鐘。Richard 會立即召集大家游到船頭,隨著他的 「Ready? Descend!」 一起舉著 Deflator 放氣下潛。水面是兩個世界清晰的分界線:水面世界被剝離,水下世界敞開了大門。空氣中大家的講話聲驟然消失,變成了均勻的呼吸聲。如我所說,開始下潛是極其果斷的,沒有想像中的確保每個人都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了再一起下潛的情節。想到自己之前學游泳時總是在一個動作前磨蹭十幾分鐘、不管 Liam 怎麼鼓勵或施壓也不敢做的樣子……有點臉紅。

其實潛水學習也鬧了不少笑話。例如有一次浮上水面後模擬氣瓶和 BCD 都沒氣、用嘴巴給 BCD 充氣,我因為踩水不熟練很緊張,擔心自己沉下去,忘記已經可以直接呼吸,於是哼哧哼哧地一邊踩水、一邊給 BCD 充一口氣,再把呼吸頭塞到嘴裡猛吸一口,繼續給 BCD 充氣。兩位教練看著我什麼都沒說,直到充氣到不再需要踩水,助教 Pac 才悠悠地說道「其實你不用從呼吸頭吸氣的……」。另一次 shore dive 結束後我們游到岸邊,脫下腳蹼往沙灘方向走,我還沒意識到任何奇怪,Richard 已經在遠處忍不住向我喊道「其實你脫了腳蹼後就不用倒著走了!」

雖然拿到證了,但我感到在水下自己還是像個嬰兒般舉止踉蹌,無法很好地控制身體,於是跟潛店再訂了兩天的 fun dive,共 6 潛。這 6 潛的主要目的是邊看海洋生物邊練習水感。剛開始我的中性浮力基本為零——動不動就坐到海底沙地上起不來、深度一會兒深一會兒淺、上浮後很難下潛……Richard 不放心我,經常像做體驗潛水一樣拎著我的氣瓶帶我游,到後來幾潛我終於慢慢找到通過呼吸控制自己中性的感覺。Fun dive 里還遇到了好幾次比較危險的情形,讓我感到多在海里練習真的非常有必要。

一次是在潛點 「Hole in the Wall」(名字很直白——在牆上有一個一米寬的洞,我們需要從洞里鑽過去)。當我們抵達洞口時準備鑽時,我不知怎地上浮了一兩米,沒注意流變強,開始被推走。Liam 趕緊過來把我往回推,可因為流太強還是離教練越來越遠、越來越高。Richard 趕了過來,一起把我推到流較小的地方。脫離危險後我從較淺的位置重新下潛,但因為在水下已經很久,口乾舌燥的我怎麼都做不了耳壓平衡,耳朵簡直要疼死了,掙扎著往上浮;再次嘗試下潛,耳壓還是不行,重複了好幾次才慢慢潛下去。上岸後發現流鼻血了,可能是因為耳壓平衡做得太用力。Liam 表現得更緊張,不斷跟我說當時哪裡做得不對,責怪我自己只顧耳壓平衡,沒有努力往反方向踢。的確是我的錯。

另一次是在一潛結束之前做安全停留時,我出現了「無法抑制的上浮」。抬頭看到水面已離我咫尺之遙,電腦表也開始進入 Surface Interval 模式。掙扎著努力想下潛,看到 Richard 抬頭對著我一直比呼氣的手勢。我使勁呼氣依然無濟於事,最終 Liam 只好跟著我一起上浮,這一潛沒有做安全停留。後來才明白還是因為呼吸做得不好,呼氣沒有呼完全;另外緊張時雖然看著在努力呼氣,實際吸氣也會更多。

還有一次讓我深刻體會到學習到的技巧真的是救命的。在一次海底地貌和生物特別豐富的潛水中,我因為中性控制得不好的原因(又是中性!)右臉撞到了長滿某種生物的礁石上。面鏡一下子被扯開(幸好沒有完全掉下來),右眼裸露在水中。我立即閉眼、一把把面鏡扯回來,面鏡瞬間被灌滿了水。沒有任何反應的時間,我馬上低頭做了一個面鏡排水。睜眼,很好,世界清晰了,面鏡沒有壞,我還安全!上船後我才知道,因為那一潛人太多的原因,我的撞擊包括做排水的過程沒有人看見,連 Liam 當時也在我前方游著。萬一我沒有冷靜做排水、萬一排水做得不好、萬一驚慌了開始用鼻子呼吸……我連一個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不到呀,不敢想。

所以啊,拿到證只是開始,多刷刷瓶子、練技巧、以後升 A 才是正經事。

潛水期間我並沒有很瘋狂地每天想潛水,其實大多時候我會覺得「好冷,怎麼這一潛還不結束」「濕衣穿脫好累,穿脫一遍就要了我老命」「氣瓶為什麼這麼重」「什麼時候才能不全身酸痛啊」,每天都是很累的狀態。但是當潛水結束,回到平日的生活,我又非常想念潛水時的感覺,在水裡失去重力的狀態,晚 9 點睡早 8 點起的簡單生活,魚兒們在我身邊環繞的世界。什麼時候能再去潛水呢?

最後說幾點個人體會。

一是老生常談的「會游泳到底是不是潛水必須」問題。作為一名水性一般、在學潛水前才學會游泳的選手,我的答案是:不必須,但強烈建議。最好,最好會游泳。PADI 官方手冊上的學習前提是有 「comfort in water」,並沒有明確規定需要會游泳。但要有 comfort in water 意味著你要在水裡很從容、懂得身體與水的特定交互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鎮定自救。會游泳、擁有好的水性,一般能保證這一點;而從概率上講,不會游泳的人大多都做不到。有的任性的教練甚至不收不會游泳的學生,如果我是教練的話也會期望學生會游泳,我並不信任不會游泳的人會有 comfort in water,我也認為這樣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風險。

二是選擇潛校的問題。我的簡單建議是,有條件的話:

  • 盡量不在國內學習。潛水是一門關乎生命的運動,需要嚴肅對待。國內的潛水教育發展較晚,但愈來愈受歡迎,催生了一批以商業利益為主要目的的潛水機構。也聽 Richard 吐槽過在各地潛到比較複雜的水域時見到各種技術不過關的潛水員,一問,十有八九都是在中國學的潛水,導致他對中國的潛水教育很不信任。
  • 盡量找外籍教練。與上一條類似,近年潛水在國內的發展導致各地對中文教練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可能會有以下問題:
    • 學生一般會比較多(一個教練帶 4、5 個學生的已經太多了),安全性和學習體驗會稍差一點。
    • 以後去世界各地潛水時難以與潛導或其他潛友交流,裝備名稱、動物名字等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就比較難辦啦(當然如果一路找中文潛導也不是個問題)。

      中文教練也有很多很多認真靠譜的,我在知乎上就關注了好幾位優秀的教練,所以並不是針對中文教練哈,只是概率高低的問題,在沒有具體了解的前提下我會更傾向於外籍教練。另外,如果對英文不自信,還是強烈建議中文教練的,安全第一。
  • 盡量找靠譜嚴格潛校。有的潛校為了讓學生容易通過會放水,比如考游泳只讓學生在泳池裡意思一下就算過關。但越嚴格越能保證在水下時的安全,哪怕學習時間長一點,安全第一。

三是海洋保護問題。PG 的海邊和海底的環保做得不錯。聽 Liam 講,很多地方例如馬布島(馬來西亞仙本那)等地方,村民們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就比較差,不考慮持續發展,非法捕魚、傾倒垃圾等,長久以來導致海底環境被破壞、珊瑚白化、魚類失去棲息地,破壞海洋生物的豐富性。PADI 也有一門專長課程叫做 「Project Aware」,號召更多的潛水員下海撿垃圾。Richard 在帶我們潛水時,也會隨手帶走海底的垃圾。至於普通潛水員,」No Touching」 的原則也是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被強調的,不僅是為了自身安全(你並不知道碰到的某個生物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險),也是為了避免傷害海里的生物們,除了氣泡什麼都不留下。防晒則要麼選擇不含氧苯酮配方的產品,要麼進行物理防晒,防止對珊瑚造成傷害。

啊……終於把想寫的都差不多寫完了!感謝你閱讀這篇超長流水賬,它也算是我對那一周的回顧和總結。至於潛水,很期待下次。


一些照片

島上

一次可愛的潛水中,一隻巨大的海龜游到 Liam 腿邊,想要咬他的濕衣

我的 Dive Log

組裝裝備

島上的夜

狗狗的表情 :-)


推薦閱讀:

心血來潮學潛水~~濤島潛水Koh Tao
泰國濤島潛水看點Top10
反曲弓、複合弓調整基礎知識
詳解耳壓平衡的若干方法與優缺點
女生大姨媽的潛水之旅—泰國濤島

TAG:潛水 | 水肺潛水 | PA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