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刊:混動,湊合吧

增刊:混動,湊合吧

來自專欄 企業號

「企業號」專欄,鐵西區的李子的個人專欄,專註談汽車商業,每周三更新。本文是《混動不值得 | 企業號》的增刊。查看專欄往期文章請點這裡

首先申明一點:當下的純電動車是不夠完善的,它還遠遠沒有成熟到能夠讓所有用戶毫無顧慮地購買並使用的程度。這是大眾的觀點,我本人也基本贊同。

但有人說:因為純電技術不完善,混動是當下的最優解。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

我們來看看過去兩年的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

下圖是2016年全球新能源車型銷量排行榜的前20位:

下圖是2017年全球新能源車型銷量排行版的前20位:

近兩年的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分別是日產聆風和北汽EC系列,全部是純電動。

近兩年全球新能源銷量前三位的車型當中,混動都只有一款,且都排名第三,2016年銷量最高的混動車比亞迪唐的銷量不足當年冠軍聆風的60%,2017年銷量最高的混動車普銳斯不足當年冠軍北汽EC系列的35%,不足當年銷量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S的60%。

近兩年全球新能源銷量前十位的車型當中,2016年共有五款混動車型,分別排在第3、4、5、6、9位,2017年共有三款車型,分別是排在第三的普銳斯、排在第八的i3(分純電和增程,姑且都算在混動里)和排在第九的比亞迪宋。

近兩年的銷量排行加上從中得出的這幾組數據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即便是技術及基礎設施遠遠沒有達到完善狀態的當下,純電也已經把混動甩得很遠了。混動是當下最優解這個說法,市場不認可。

那麼混動是否有機會在未來超過純電呢?我們完全可以從這次北京車展期間汽車製造商的動作看出苗頭。

剛剛過去的北京車展,期間最大手筆和最高關注度的幾場發布會幾乎全是純電做主角,比如榮威Marvel X、別克Enspire、拜騰Concept、威馬EX5,而混動車型,聲量最大的差不多是WEY P8,不過受關注程度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的刷屏效應比不上那幾款純電產品。(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社交媒體好友里關注純電的比較多,這一點歡迎反駁)

更說明問題的一點是:向來關注混動而且在這次北京車展上帶來了插混版卡羅拉&雷凌的豐田,但他們在北京車展前大手筆舉辦的發布會,是給燃油SUV奕澤和C-HR辦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所有混動車型都是現有款式的改造產品。

混動車幾乎沒有全新產品,差不多都是原有車型改造成的。(最著名普銳斯、沃藍達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WEY P8是近年少有的例外之一,我對這款車並不了解,歡迎補充或指正)反觀純電,且不說新造車公司,傳統車企的日產聆風、雪佛蘭Bolt、榮威Marvel X、寶馬i系列等等產品都是全新產品。

車企願意創造純電的全新車型,但是混動產品則只是拿已有的車改一改,這意味著什麼呢?

再看遠一點,這屆北京車展上的概念車,這絕對可以象徵車企對未來的定義和探索了,那麼我們看看這些車:大眾I.D.Vizzion、寶馬ix3、保時捷Mission E Cross Turismo這幾款最受關注的概念車都是純電,混動概念車寥寥無幾,本田INSPIRE算是有點關注度。當然,若有錯漏同樣歡迎指正。

概念車對於傳統車企意味著什麼,這一點大家都清楚,而概念車裡沒有任何一款是混動的,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這裡做一個總結吧:

1、當下的全球新能源銷量,純電明顯領先於混動,「混動是當下新能源最優解」這一理論是錯誤的。

2、這次北京車展上發布會的投入、行業內關注的重點,純電+傳統燃油車是絕對主流,混動只有些零星消息,而且廠商也沒有賣力去推廣。

3、所有概念車裡,純電動占絕對主流,最受關注的幾款概念車都是純電動,混動概念車寥寥無幾。

混動對比純電,當下銷量比不上,營銷投入比不上,產業關注比不上,企業投入更比不上。而我們都知道,純電又是毫無疑問的未來,那麼混動的必要性究竟在哪裡?

政策逼的

如果讓汽車市場自由發展,最大的可能性是燃油車直接向純電動轉型,過程預計是:純電趨勢隱現,新造車公司純電動暢銷,傳統車企開始推出少量成熟產品,傳統車企形成危機意識擴大投入,燃油車繼續銷售同時成立純電事業部或子公司,新造車公司發展,純電逐步取代燃油。

然而產業被政策催熟了。歐洲多個國家宣布或提議燃油車禁售年限,中國推出雙積分政策並在2019年正式實施。這些政策主要限制的都是傳統燃油車,也就是那些只能燒油的汽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混動成了一個效率高且成本低的迎合政策的方案。

然而不論從環境角度考慮或是產業發展角度考慮,混動在響應國家戰略目標的可能性上又都有存疑。從環境角度考慮,如果基礎設施(私人充電樁)和技術進步(快充)跟不上,多數用戶怕是買了混動也要當成燃油車來開,若跟得上,混動燒的那些油又有些不合時宜;從產業發展角度考慮,最終的競爭格局會是純電動的,混動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產業已經意識到了純電的趨勢,基礎設施和技術進步的進程都因為大量社會組織的投入而加速發展,比如新造車公司基本都會提供的家庭充電設備和快速充電服務。我們已經清晰地看得到產業正在進步當中。那麼,不論從企業角度出發,還是從政策角度出發,向純電的傾斜都是必然的。

事實是,企業現在就是奔著純電去的,混動只是他們為了滿足政策的權宜之計而已。而他們怎樣對待這個權宜之計,則將是決定性的,如果把混動當做是一個趨勢去搞研發、擴大生產,動作越大則對自身發展純電的拖累也就越大。

企業行為的潛意識

傳統車企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所以他們的混動車型絕大多數都是基於產品角度的低營銷成本投放,絕少有戰略性的研發投入,而純電產品和計劃都是基於戰略高度進行絕對的高投入和高營銷成本推廣。

汽車產業又有其特殊性:因為前期投入成本巨大,產業鏈龐雜,風險更高,因此新造車公司產品不能像電子或家電類產品那樣快速放量,也很難有那種勇氣快速放量。同樣因為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因此車企對規模化效益的要求更高,有更強烈的慾望榨乾傳統產品的剩餘價值。

以上因素結合起來,又導致汽車產品的迭代速度較慢,導致市場變化的過程會更加緩慢。(iPhone可以用一到兩代產品就徹底改變市場,汽車需要的時間要更長)因此傳統車企的危機感不會像手機、電腦、電視等行業那麼強,並且更樂於留住傳統產品獲取利潤。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產業切換的協調過程,只是由於政策的施壓,使得燃油車很可能被廣泛快速切換為混動車型。

在這樣一個技術進步、產業變化已經在快速發生的時期,純電的未來已經很清晰地呈現在眼前,若仍然像十幾二十年前那樣把投入全部放在燃油車上,那是不明智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傳統車企怎樣去協調舊形態產品與新形態產品的投入。

而在汽車產業中,又產生了混動這個陷阱,它實際上是被政策逼迫出來的產物,但是卻包裹了一層創新的外殼,並且具有很強的迷惑性,讓人以為它就是未來。

我多次試圖在說明的是,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企業從來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動力量,私人充電樁與快速充電技術實際上都是由企業推動起來的。在產業的變革當中,從來不存在什麼穩穩抓住變革點,快速切入、坐收漁人之利這樣的事情,所有新格局中的受益者,都是在前期大量投入推動變化發生的那些人。

而且還是要回到開頭那句話,雖然純電技術與基礎設施都沒有達到最完善的狀態,但是特斯拉、聆風這樣的優秀產品已經有很不錯的體驗,並且贏得用戶的認可了,它們擴大市場規模的速度是誰也無法預期的。這樣的產品才是絕大多數新能源用戶的首選,而非某某車型的混動版。大眾對他們的顧慮,主要是因為習慣了燃油車的使用方式而已。(跑長途還無法解決,但這也並不是主流需求)

人們需要燃油車,因為它很成熟,用著習慣;人們需要電動車,因為它有更好的體驗;人們需要混動車,只是因為對電動車有所顧慮。

企業選擇燃油車,因為它有成熟的產業結構;企業選擇電動車,因為這是機會與未來;企業選擇混動車,是因為政策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湊合就是湊合,別當寶貝了,真的不值得。

剛剛說過,所有新格局中的受益者,都是在前期大量投入推動變化發生的那些人,而它們往往是新進入該產業的公司,以及最積極最徹底去跟進改變的傳統巨頭,那些目光短淺的、猶豫不決的,最終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形式付出代價,手機如此、晶元如此、電腦如此、電視如此。汽車產業的確有它的特殊性,但規律就是規律,它是產業發展、企業形態、資本作用和技術進步等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汽車產業再怎麼特殊,也照樣逃不開這個基本法。

另外,相比手機,雖然汽車市場的切換會是一個更漫長的過程,但是汽車產品的研發過程也比手機產品的研發慢上好多倍。當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錯誤發生的時候,有可能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推薦閱讀:

輕混動-2008款通用君越檢修(九)

TAG:混合動力 | 油電混合 | 豐田普銳斯Pri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