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的文獻的水平,決定了你的論文質量!
如何選擇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對研究主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對研究的問題作一般性的了解,並藉以導入主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看了具有權威性的文章,不但使我們對所要研究的問題獲的背景性認識,同時也會引發靈感,幫助設定所要研究的範圍及一些基本構想,甚至引起可以繼續追蹤研究的論點。
一般學生選擇題目之後,首要的工作就是查與這個問題相關性的一般資料,亦可通過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庫進行搜集。之後,才能很快地決定研究方向。假如第一本閱讀的書籍,內容不正確或窄或差無疑會導致一個錯誤的方向,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便是這個道理。以後要看許多文章,才能將原來的想法糾正過來,這是一個難以彌補的損失。
由於第一篇文章或第一本書多少會產生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後再看的書或文章,不過是進一步證實想要研究的主題假如最初的資料得之於正確的書或文章,則以後的工作就簡單得多了。雖然評鑒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好壞要靠經驗。不過,我們仍可以從兩方面衡量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好壞.
一、從書或文章的外在條件衡量
1.作者本身的條件
查查作者是否受過適當的學術訓練?是否被公認為該一科目領域中的權威?假如就我們所知,該作者並不是一般公認的權威,則可再查查他是否具有相關的資格,而以權威的身份撰寫此一特定主題?譬如其專長、專業狀況、經驗以及其所獲之學位等,都是顯示其實際條件的一些指針。如果書中的標題、序文及引言中都未提到作者的背景,則可設法在人名錄或類似的資料中翻查.
2.出版者的條件
這要看出版者的信譽是否可靠?一個信譽良好的出版商所出版的書必定具有相當的水準,對沒有標明出版者的書,我們不免以懷疑態度視之;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由私人刊行的作品也可能具有水準,只是好的出版商,可以給我們更多確定一本書價值的信心。
相同的,假使一篇文章被刊載在一本定期刊物上,我們就要查查,這本刊物是否被公認為是該科目領域中,具有權威性的資料來源。一份專屬某領域的學術雜誌或期刊,通常內容比較嚴謹及更具權威性。3.出版的日期
出版日期的早晚,對內容有相當大的影響。譬如我們討論有關美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的問題,或者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1925-1968)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所做之竟選活動問題,而打算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所出之雜誌或書刊上找資料的話,不是一無所獲,就只會找到一些隔靴搔癢不著邊際的數據;反之,一些沒有時間性的問題,譬如宗教、中世紀的神跡等方面的資料,往往不受時間的拘束。
4.客觀的條件
查查該書是否包括在好的參考書目中,同時在圖書館的卡片目錄和期刊索引中,該作者是否在同一主題下寫了其他的書及文章,以確定該作者是否為這一領域的專家。
二、對資料本身的內在條件加以評估
我們可以再從以下幾項資料本身的內在條件,衡量該一資料是否對我們所要研究的主題有用?
1.判斷這個作品
判斷作品究竟是否與我們的題目發生直接關係?或者只是沾一點邊而已。(1)閱讀該書的序文,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宗旨,以及想要研究的範圍是否與我們直接有關?(2)查閱該書的目次表和索引內容。(3)在全書或全文中抽樣選看幾頁,是否與我們所要討論的主題相契合?
2.審查原作者之觀點
審查原作者的觀點是否客觀公正?對於事情的陳述,是否面面兼顧?對各方面的論點,是否給予同等的關注?用詞是否客觀而無偏見?有無採用感情衝動性文字之情況等。
3.注意書中陳述的事實
注意書中陳述的事實是否超過一般常理,所提出之觀點,有無證據?其證據是否合乎邏輯?支持觀點的資料,是否可信及具有權威性?各種資料(特別是數字資料)是否都註明了來源等。
4.檢查原作者因需要而作的陳述
檢查書中陳述是否附有註解,並具有證明與說服力,其資料來源是否正確?交代是否清楚?
5.書中是否列有參考書目?
因為任何學術性著作,必須要有科學佐證,其結論也一定要有具體資料的支持。
當以上幾項衡量標準都運用之後,我們仍然會面臨一項問題,那就是我們往往會發現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問題持有不同看法,其看法甚至背道而馳,此時應採用客觀態度決定取捨。有時,我們可以原作者下筆時間的先後作為取捨參考。下筆時間愈晚,則資料愈新,所獲結論也更能採信。此外還可借用各種評論及書評的指導查到有關的書評,這些書評的內容都出自專家之手,可提供我們寶貴的意見。推薦閱讀:
※densenet 論文解讀
※女孩子就像別人的論文,___.
※如何寫一篇科技論文
※【翻譯】ACS Style Guide Chapter 3 The Editorial Process
※論文摘要和引言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