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袁術
來自專欄 你所不知道的三國故事
袁術在淮南之時,就動了僭逆之心。例如他覺得傳聞中的「代漢者當塗高」說的就是自己。他認為自己名字中的「術、路」是對應「塗」字的;又認為袁氏是土德,五行中火生土,袁氏必然替代漢室(火德)。
另外袁術還聽說孫堅在入雒陽時得到了「傳國璽」,他便派人從孫堅的妻子吳氏手中奪來。傳國璽在手,袁術更堅定了自己能夠代替漢室的信心。
此後袁術還多次拉攏陳珪、張范等名士,均遭到拒絕,但是袁術仍然不死心。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實在是忍不住了,也顧不得一部分人的反對,在九江郡宣布稱帝,下屬稱臣,把他任命的九江太守改稱淮南尹,諸如此類,比擬天子。
此事傳到許都,朝野嘩然,曹操當時正在南陽宛城討伐張綉,遭遇大敗,兒子喪命,天子劉協也無力組織討伐袁術的軍隊。正在此時,徐州呂布將袁術的使者韓胤送來邀功,曹操大喜,將韓胤的人頭砍下,掛在許都的集市之中示眾,然後派人回報呂布,給予嘉獎。雙方結為同盟,呂布亦表示願意討伐逆賊袁術以自效。
實際上,不用呂布主動出擊,袁術就派出七路大軍討伐呂布而來。按照前文所述,呂布靠著陳珪提供的反間計,將袁術軍擊敗,袁術只得退回淮南。
隨後,袁術又把眼光放在了陳國。大概是想佔據祖先的發源地吧(因為袁氏出自陳地)。袁術當時派人向陳國相駱俊求糧,駱俊身為漢廷命官,怎麼可能給逆賊提供糧草呢?他當然拒絕了事。
袁術眼見駱俊不肯就範,便想了個下作的方法,派出當初劫殺曹操之父曹嵩的張闓前去陳國。張闓私下進入陳國後,向駱俊自稱脫離袁術而來,願意歸附漢廷,以此騙得駱俊的信任。駱俊不知道有詐,還宴請招待張闓,不料張闓趁機將駱俊殺害,陳王劉寵也一同遇害。
《後漢書·卷五十·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後袁術求糧於陳而(駱)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駱)俊字孝遠,烏傷人。察孝廉,補尚書侍郎,擢拜陳國相。人有產子,厚致米肉,達府主意,生男女者,以駱為名。袁術使部曲將張闓陽私行到陳,之俊所,俊往從飲酒,因詐殺俊,一郡吏人哀號如喪父母。
袁術知道張闓得手,便立即親率大軍進入陳國,宣布佔領。
這是九月事。曹操在許都也休整完畢,聽聞陳國局勢突變,便也親自率軍東征袁術。隨從曹操出征的將領可查到的有于禁、樂進兩人。
袁術聽聞曹操軍前來,留下大將橋蕤等人鎮守陳國,自己繼續撤退,曹操軍與橋蕤等人連續交戰,曹操軍大勝,斬殺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四員大將。
按照《于禁傳》,這場戰鬥是在陳國苦縣打的,按照范書《袁術傳》,則說是在蘄陽打的,又按《武帝紀》有「蘄陽之役,橋蕤授首」之語,我覺得可以這樣綜合一下:
曹操和袁術軍一共打了兩場,一場在陳國苦縣,一場在沛國蘄陽縣,兩場戰鬥下來,只有大將張勳逃跑了,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四人送了人頭,其中橋蕤確定是在蘄陽戰死的。
我接著說說「蘄陽」的問題。在《郡國志》中沒有蘄陽這個縣城記載,范書中提到蘄陽時,李賢注錯了,把蘄陽當成了荊州江夏郡的蘄春縣了,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鑒》時就發現了問題,提出蘄陽可能是沛國蘄縣。
胡三省曰:(袁)術時侵陳,(曹)操東征之,術留橋蕤等拒操,蕤等敗死,術乃走渡淮,蓋戰於淮外也,安得至江夏之蘄陽哉?此蓋沛國之蘄縣,范史衍「陽」字耳。
盧弼按照《水經注》記載:蘄水東南徑蘄縣。也贊同胡三省的意見,並提出:縣在蘄水北,故三國時稱蘄陽也。
如此看來,蘄陽極有可能就是沛國蘄縣了。
但是在陳志《何夔傳》中,則說蘄陽是陳郡的轄縣。《何夔傳》的故事應該是發生在袁術攻陳之前,袁術派橋蕤圍攻蘄陽縣城,同時又派陳國陽夏人何夔去勸說據守蘄陽的將領(曹操一方),理由是何夔是同郡人的緣故。
實際上,沛國蘄縣距離陳國很遠,絕沒有劃歸陳國的可能。所以我考慮《何夔傳》原文本意是說:何夔與當時的蘄陽令某人同是陳國人的緣故。
這個故事的後續是,何夔趁機脫離袁術,到廬江郡的潛山一帶隱居,而橋蕤攻克蘄陽。在本年(197年),何夔也想返回家鄉(陳國陽夏縣),結果聽聞袁術又侵佔陳國,只能繼續隱居,直到橋蕤又在蘄陽戰敗身死,袁術的勢力退出陳國,次年(198年),何夔才返回家鄉。
袁術在聽聞橋蕤等人戰敗身死後,便渡過淮水,進駐徐州下邳國淮陵縣。曹操自然也是見好就收,收復陳國和沛國的領地後,也宣布班師。
《寰宇記》卷十六:泗州招信縣,本漢淮陵縣,有公路城,在縣北六十里。袁術僭號九江,率兵擊殺陳王寵。曹操征之,術渡江,築此城以自據。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又繼續在次年開始發動討伐宛城張繡的戰爭,袁術也獲得暫時的安定,但是袁術的勢力嚴重受損,內部四分五裂。
從戰爭層面上看,袁術在建安二年(197年)連續戰敗,損失戰將、兵馬;從外交同盟的角度看,原本歸屬袁術的孫策宣布獨立,袁術在淮南四面受敵,孤立無援;從內部看,袁術在謀劃陳國之前,就以求糧為由,說明他稱帝時,糧食仍然缺乏。這與我之前推論興平元年(194年)至建安元年(196年)這三年間,全國大部分地區發生饑荒是一致的。
《魏書》上說袁術的淮南士兵吃蚌蛤之類充饑,大致時間點也應該是在此,所以,從饑荒的角度看,袁術稱帝的時間點實在是不明智。此後連續戰敗,導致轄地饑荒問題不但沒解決,自身生活奢侈水平也急轉直下。
建安三年(198年),袁術躲在淮南,並沒有任何舉措,甚至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圍攻三個月,袁術也不能出兵增援。當然,呂布的反覆無常也讓袁術不能下定決心,這是其一,其二是袁術自身勢力也並不強大。到了次年(199年)夏四、五月間,在沒有任何人攻擊的狀況下,因為饑荒的緣故,袁術的皇帝都做不下去了,其勢力不戰而潰。在這個時間點,曹操正在攻打河內郡眭固,也無暇顧及袁術。
袁術在走投無路之時,決定北投袁紹,得知情報的曹操則派出劉備率軍出去堵截,袁術軍根本士氣全無,袁術被迫返回壽春,在江亭,灰心喪氣的袁術吐血而死。
袁術的滅亡,讓曹操最大敵人變成了袁紹。
在建安四年(199年)初,大司馬兼河內太守張楊被部將楊丑殺害,大概是楊丑決定投奔許都曹操吧,但是局勢驟變,黑山軍渠帥眭固又將楊丑殺害,並宣布歸附大將軍袁紹。
雖然曹操在去年圍攻呂布時,張楊還在河內聲援呂布,但是此時,曹操也看出河內郡已是自己與袁紹角力的主戰場了。
四月,曹操率軍抵達黃河南岸,派史渙、曹仁渡河攻擊,眭固留下張楊故長史薛洪、(袁紹置)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縣城,自己帶兵去向袁紹求援。結果史渙、曹仁在犬城將眭固擊敗,斬殺眭固。
曹操再從容渡河,包圍射犬縣城,曹操派河南尹董昭進入城中勸降(因為董昭曾在張楊處為官,與這些人有過交往),薛洪、繆尚等不來袁紹的援軍,只能投降。
曹操在這裡還抓到當初自己在兗州舉薦的孝廉魏種,曹操在此時展現出寬宏大度的胸襟,讓人給魏種鬆綁,並任命他擔任河內太守。
在三月,袁紹在幽州易京擊敗公孫瓚,河內的劇變情報雖然可以傳到袁紹這邊,但是袁紹的主力軍可以說是來不及趕到了,眭固等人也沒能堅持到袁紹其他的援軍。單從這件事的影響來看,曹操和袁紹已經可以翻臉了,沒有再互相繼續維持表面的和平。袁紹也在盤算著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曹操剛搞定河內,徐州那邊也傳來壞消息,原本派出去截殺袁術的劉備,居然趁機殺害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然後派人向袁紹示好。據說劉備把當初曹操和自己談話時,說如何對付袁紹的計劃都全部透露給袁紹。曹操聽聞此事,後悔不已。
此時的曹操並沒有做好與袁紹為敵準備,周圍的勁敵很多(徐州劉備,泰山臧霸,南陽張綉,江東孫策,關中韓遂等人),形勢非常不利,而且雙方決戰的主動權是在袁紹手裡的,曹操不知道袁紹會在什麼時候發動全面戰爭。
推薦閱讀:
※關羽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人物?
※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武將是誰?
※三國演義37-02
※關羽慘敗被殺劉備為何不救?
※三國演義中的角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