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5 降低房價收入比在技術方面的可能

yy5 降低房價收入比在技術方面的可能

來自專欄 跪求AI取代

現在的高房價限制了我們的消費力,也就限制了我們的生活水平。 換句話說,要提高大眾生活水平,就得先降低房價(基本等同於降低房價收入比,所以先這麼簡稱吧)

房價早晚會降低。現在房價高是城鎮化引起的,以後內地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就沒這麼多人擠到大城市裡了, 到時供過於求房價自然會降。 也完全不用擔心炒房會炒到小城鎮,到時炒房的只會虧本。

可能有人懷疑內地生活水平永遠比不過沿海城市,所以人們總會往外遷。 從比較心理來說,不會。 當人們生活水平足夠高時競爭動力會降低,而且未來貧富差距極端大,看到億萬富翁滿地走大部分人都會滅了要比較的心思。

嗯,以上美好願景估計要很久才能實現。還是看看有哪些技術可以促進它的到來:

遠程辦公:公司在一線城市,在二線或者三線設計site(類似soho辦公: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當人員不都擠在一線城市,房價自然降低。雖然二三線城市房價會漲,但漲幅有限。企業支付更低的報酬就能招到人,而員工報酬雖低了一點但相較房價肯定是提升了。 這類辦公適合長期坐在電腦前辦公的技術人員。員工遠程連接伺服器,只要保證網路穩定、溝通效率和安全性即可。

網路穩定:這一點目前技術已經挺成熟了,雖然如果遠成辦公普及現在的網路可能支撐不住,但是到時再加大網路建設應該就行了;

溝通效率:這類辦公人員的工作大多是技術與文案方面,對面對面溝通需求不大。如果要遠程溝通,戴上耳機撥電話,共享桌面就行。如果覺得缺少肢體語言,那開個視頻就行; 只是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需要打草稿演示、寫黑板之類的難以滿足。這就需要AR、VR甚至全息技術的發展了。 AR是最可能先普及的。以AR溝通為例,AR本身就能通話,然後能共享視野,然後上述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如果需要遠程物理操作就得靠機器人技術。比如你手裡拿個模型問對方怎麼修改,僅通過對話難以描述清楚,此時對方可以遠程操控機器人(機器人手臂就行)拿著模型「就醬..就醬..」。話說那機器人只當做遠程操控工具太大材小用了2333..... 當然上述也有些缺陷,比如遠程溝通會增加心裡距離,效果不如面對面溝通,但只能算小問題。

安全性: 遠程通信總是怕信息被竊取,但遠程辦公普及後對安防領域需求會增大,這能促進安防業發展。 這時被竊取信息多半是小概率事件,而且是零碎信息。想憑零碎信息就超越競爭對手不太容易。 如果還不放心,那就把能涉及核心機密的員工安放到一線城市。 在信息保密方面不適合做過多努力,假設你和對手同一級別,除了在產品上花功夫,你還在信息竊取和安防方面花很多功夫,而對方專註產品研究,即便你竊取到不少機密,但在產品研發上已經落後了。現在商場節奏這麼快,搶先機最重要,即便你日後推出更好的產品可能已經錯過這個時間窗口了。 當然上述只是假設,也可能結果反過來。 另一方面,競爭往往指在有限市場空間內爭奪資源,這樣會浪費過多精力。最好的方式是保持適度競爭又保持合作,你在這一領域開發我就去其餘領域,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多方公贏。 亞馬遜的貝索斯經常強調的就是警惕競爭。 算了,競爭學問太多,上述只是參考而非證明。 反正你想在安防領域花太多精力也無法現實,首先你阻擋不了遠程辦公的趨勢,然後在安防領域投入過多公司支撐不了。

目前遠程辦公沒普及起來原因是1.因為一線城市房價還沒高到讓大多數人完全承受不了的地步 2.內地生活水平還不夠好,這裡的不夠好定義很複雜,比如工作不好找、專業不對口、不夠繁華、人們觀念落後、個人成長更靠關係而非自身實力、自身還習慣與與沿海城市人口比較.... 3.上述技術不夠成熟。 好啦,技術以外的要素不過多關注,我們來看下一條

建築成本降低:雖然住房價格主要受限於地價,然後才是建築成本,但是如果能大幅降低建築成本也能將房價降低不少。 建築是種產品,產品成本根本上來自於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其中人力成本佔大頭。就從降低人力成本談起。 不是少給員工發工資,而是提升員工作業效能。 從工業化進程來看,提升效能的方式按效果從大往小列舉是:自動化,高階科技(如發明某種方法,原來需要10道工序,現在只要5道)、行業分工、管理優化、商業運營模式改良… 先列舉這麼多(相互間有些重疊),只有前兩項直接與技術相關,而第一項的作用幾乎相當於後面幾者之和。 談談第一項——自動化降低建築成本:

我們多多少少都見過建築工地上的情形:工人們駕駛卡車運輸各種原材料、操控攪拌機拌制混泥土、用小推車運送混泥土至建築里、搬磚、碼磚砌牆..... 雖然也藉助了自動化機械,但很多活都需要人力來完成。如果能將人力完成的部分都用工具取代,那效率將指數倍提升。這意味著完成相同的建築只需更少的人力或者同樣的人力能完成更多的建築,成本自然咔咔咔往下降。只是這些任務藉助傳統的只能完成單一、有明確模式的傳統機械無法實現,這就需要藉助機器人了。 現在有相關的建築機器人報道,不過是用3d列印整個將房子列印出來,速率的確快,但是要想建築出可實用的建築切成本不過高還有待發展,尤其材料科學的發展。 3d列印是完全另一種建築模式,對當前模式更多是取代而非輔助。如果要與當前模式接洽,那還得靠能完成建築工人部分技能的機器人才行。比如碼磚,想像一下一個有機械臂的機器人可以想人一樣堆放磚塊,抹上泥漿的畫面…精準,快速,持續時間長 而工人們負責向其供應磚塊和泥漿,完成它處理不了的一些特殊情況即可。 這類機器人應該是分工比較明確的,碼磚、運輸貨料、塗刷牆面… 等到機器人大規模應用於工地上,只需要少量工人然後短時間內就能施工完畢。 到時候房價就會大幅降低。 目前這類機器人市面上還沒有,不過藉助人工智慧技術,近幾年內應該可以做出來,讓我們盡情期待吧…

中小城市高層建築發展:中小城市更多的是低層建築,土地資源利用率太低,如果建築都這麼建,那建築成本會很高。 所以高層建築能夠促進房價的降低,其實現在已經在這樣做了,就不多說了。

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能夠舒緩交通,然後降低房價。 推想一下無人駕駛普及之後的畫面:早上你出門,無人駕駛接你去公司(如果你soho辦公那到不用出門),一路上有演算法幫助車輛選擇道路和控制車速保證整個城市交通良好,你會很快到公司。如果你坐的車是自己的,這時它不是開入車庫而是出去「拉業務」,因為你已經和滴滴這類公司達成協議你的車閑置時可以出去拉業務,收入55分.... 沒車一族也能很快到公司,因為到處是無人駕駛。「滴滴」一叫就來接你,費用和公交車差不多,因為車太多價格貴不了。 無人駕駛普及後,很多人不在買車,城市私家車持有量銳減。很多車由「滴滴」之類的企業提供,相當於計程車。那麼總車輛數是增是減呢? 在總城市人口數不增的情況下減。 兩個原因:由演算法同一控制的車輛能提升交通運輸能力,導致所需要的車輛數減少; 大部分車輛可共享,是順風車,載客量比現在大。 交通緩解之後很多郊區的住房也有人買,相當於住房供應量提升了,然後房價就降唄。 注意上述結論在城市人口不增的前提下才成立。近幾年一線城市人口只怕仍會增加,私家車數還會增加,如果無人駕駛開始大規模應用有可能會激勵更多人湧進城市,對交通舒緩效果也有限,然後房價.....降不下去。 無人駕駛促進房價降低要再過些年才能顯現出來,不過無人駕駛還是值得發展的,畢竟讓坐車更方便了......

小規模集散中心的普及:大城市形成的一個原因是由於城市中或者城市旁邊,有大規模工業園區。大規模工業園區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以往製作成本是高於運輸成本的,所以為了降低成本,就需要工廠聚集在一塊,這樣的話,運輸物料可以統一運輸到一處,等產品製作出來之後再運輸往世界各地。但是上面提到產品的製作成本主要來自於人力成本,而非原料成本,但是運輸成本中人力成本和燃料成本是同一量級的。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提升,人力成本會降到很低很低,這樣的話,製作成本就會低於運輸成本。 於是工廠就更傾向於分散於全國各地,依附於中小城市而存在,而相應地人們也就會更多地遷往中小城市而非大城市,然後房價就會降低。當然這樣可能還得考慮環境污染的問題,只不過這個是另外一個話題,以後細談…

大規模開荒及宇航時代:目前國內只有一部分領土是適合人居住的,能在這個很大面積的荒地難以利用(比如山區)。因為我們的技術實力還達不到或者成本太高。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荒地被我們開發出來,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用於住房。其實我們一直在進行這樣的進程,只是速度比較慢。 以後隨著建築和土木技術的發展,還有交通網路搭建,可以提升開荒速率,這些實業都離不開機器人技術的提升。

荒地還有一種,就是耕地。 沒錯,耕地。 現在山區很多工地已經沒有人種了,農民們累死累活種出來還不值幾個錢,還不如出去打工。這些現狀是農作物種植技術發展導致的,平原地區種的農作物產量大,山區農作物在成本上就沒有優勢。而且以後平原地區的耕地恐怕也會漸漸消失,因為工業化種植技術在興起。試想一座大棚甚至是立體大棚(分為幾層那種)採用自動會技術養殖,那效率會有多高。 上述不做證明,只明確兩點:人們只在乎農產品是否足夠新鮮、安全和便宜,而不在乎是不是地里種出來的而以上可能無法證偽; 如果擔心農民沒耕地請參考之前文章: 意志優先:yy3: ai取代工作的可能解決方案。 然後,大部分耕地就沒有存在價值,然後一部分就能用作住房(經過上面幾點技術對住房的影響,此時房價可能已經很低了)

接下來,宇航時代。這就是yy了,好吧,上面也是yy。但那是弱yy,這個才是強yy。宇航時代對降低房價的影響很可能是錦上添花,那中跨時代的人們若關注住房價格真是太......我都沒詞可形容了。 好吧,就簡單談談。總體邏輯還是供求關係影響房價。整個太陽系行星面積無數倍於地球,即便只考慮火星、土衛6等少數目前看來可供人類改造並居住星球。這還不算我們可以建造太空城,只要科技和原材料足夠,理論無上限。但太空城或火星上的房價(假如到時還用房價衡量的話)應該遠高於地球,太空殖民初期這些房子也只是少數人買得起。那又如何,對我等吃瓜民眾又沒什麼損失,還可以看看熱鬧。 隨著宇航時代步伐前進,可能會有大量工廠搬入太空(環境改善方案之一,以後細談),並且有大量太空移民。 這樣地球可居住面積就翻了n倍。我想此時住房應該會變成福利品而非商品,而且每個人都住別墅帶泳池那種..... 所謂宇航時代自然需要宇航技術的發展,然後還有一點:可控核聚變。 很懷疑僅靠化學燃料能否實現大規模太空移民,畢竟不大可能做出電動火箭發動機,即便做出來然後電池能源也來自於清潔能源,也會給地球帶來沉重負擔: 未來發電僅靠清潔能源?事實證明這恐怕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可控核聚變,到時應該能實現吧,希望它實現.....

還有一些技術對房價降低有影響,只做簡述: 航空普及(一直在進行)、超級高鐵、超高層城市建築群(森林城市)、立體交通運輸網(配合超高層城市建築)。 交通技術對房價的影響不重複了。 超高層城市建築群和立體交通網就類似三體中描繪的幾百年後人類城市,這類城市應該不會大規模產生,並非技術不能實現,而是沒有這方面需求,至少沒有剛需。如果大規模建立類似的太空城/太空工廠倒是有可能,因為這樣更節省空間。 上面論證過以後人們沒有擠在一起的強烈願望,所以地球上要產生這類城市估計是為了圖新鮮或者其它特殊需求....

OK,對能夠促進房價降低的技術發展談論完畢。既然現在房價這麼昂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這些技術的發展。

腦洞無限,願與你分享!


推薦閱讀:

醫學影像+人工智慧,解決這六個問題就能成功
「人工智慧+」漸成趨勢
人工智慧技術在運動康復中的應用
人工智慧在安防領域的應用
盤點影響中國未來科技產業三年的2017五大領域十大產業政策

TAG:房價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