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件事

讀書這件事

來自專欄 1984實驗室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這五個字裡面「讀書」兩個字跟我的關係最不密切,然而我這個不太讀書的人也想混進讀書人的隊伍里說兩句。

我是反對讀書無用論的,現在大概已經很少有頑固的持這種觀點的人了。劉益謙大概是一個特例,清華請他去演講,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他媽的逼我沒念過書」,神情里有一種報復天下的快意。

那一代人年輕時適逢中國社會的轉軌時期,頭腦活,人脈廣,能夠利用信息不對稱的人紛紛掘到了第一桶金,對他們來說,讀書這件事的效益顯得很低,那個時候開出租不打表,從十六鋪開到碼頭,3公里可以收人60元,比現在還貴好幾倍,而大學教授的工資大約是150—200元,所以有句話「窮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

跟讀書無用論相反,有人的觀點是「讀書萬能論」,這也是很荒唐的,畢竟有一些事情是顯而易見的:

一、讀書不能讓我們擯棄偏見

蒙洛迪諾說,人做判斷的時候有兩種機制:一種是科學家機制,先看證據再下結論;一種是律師機制,先有了結論再去找證據。大多數人屬於後者,如果你反對轉基因,你很難看進去一本介紹轉基因無害的書,即使看了,你也是帶著挑毛病的心態,反之亦然。在這個機制里,書讀得越多,我們原來的立場就越是頑固,我們的偏見就越是加深。

二、讀書不能改變我們的性格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幾百年來讀書人個個都讀三國演義,但真到了群雄逐鹿的歷史窗口,都是劉益謙這樣的草莽人物出來打,也難怪他們看不起讀書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既無法改變性格,自然也無法改變命運了。

三、讀書不能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

大多數的書只是告訴你是什麼,為什麼,不會告訴你怎麼做。當然,養生、烹飪等等書籍除外。

四、讀書不能賦予我們智慧

很多人讀書,其實沒有目的,上學的時候,為了考試,不得不讀,然後社會了,覺得大家都在談論某一本書,我也該讀一讀,填塞式地讀,既無目的,也無興趣。這種跟風式的讀書,浪費生命。還有讀書的時候,只記得結論,不看證據和邏輯,也不看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事實上,有很多經典,其結論是過時的,唯其思路和研究方法卓越超群,只看結論就是買櫝還珠。所以讀書這件事,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智慧,書帶給人的,是啟迪、方法和工具。

讀書無用論的論據好像有很多條,但我為什麼還是反對它呢?

讀書是可以讓一個人的頭腦起化學反應的,我只需要這一條理由。

讀書就是跟古往今來最聰明、最厲害的人物交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見的人,能去的地方也是有限的,書籍拓寬了我們的經驗,而且給我們選擇的權利。

這個過程中,一個啟發,可以讓你產生無數有價值的想法,一個提示,可以讓你受阻已久的思路茅塞頓開,一個警告,可以把你從錯誤的邊緣拉回來。這個意義,就足夠大了。

書是工具,不用把他們神聖化,但工具很重要,能夠運用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標誌之一。

祝我們能以正確的姿勢,好好讀書。


推薦閱讀:

717.讀書52~《民主的細節》
比爾·蓋茨和愛因斯坦的所言所行,是孩子父母的都要好好想一想!
《權力的遊戲》不止有龍和裸女,早已道出閱讀的真諦
建國後唯一打遍全場的部隊,抗美援朝、對印反擊、對越還擊,無役不與!

TAG:讀書方法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