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知愛北洋

為何公知愛北洋

列寧的對標是孫中山。蘇聯公知需要反列寧才能繼續下去,對應的情況就是中國公知需要反孫中山才能繼續下去。

反斯大林是官方口徑,於是蘇聯公知要繼續推牆就需要反列寧。這件事在戈氏掌權末期發生。

那麼在中國就是,公知要繼續下去就要反孫中山。

公知由反孫中山這一點出發,就必須引申到反馮玉祥、張學良、郭沫若等一切稍顯進步的人。這根本就不是反TG,這些人跟TG八竿子也就勉強能找到一點聯繫。馮玉祥作為基督將軍,在八九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正常思維下算是民國的好人了。那麼好人必須死。越是壞,公知越要捧。比如吹張作霖。

這用自由主義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了,張作霖算哪門子的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憑什麼捧張作霖?只能靠姨學了,張作霖在姨學下是土豪凝結核。

還沒上台就要株連九族,很明顯會讓人寒心,知識分子還沒哪個敢說三代跟TG沒聯繫的,沒聯繫的那是山溝里的農民。這種玩法隨時都是懸在所有知識分子頭上的一把刀,想殺誰總可以找出他幫過TG的證據,例如余秋雨的死法。

但現在他們真的還需要「拉攏」知識分子么?知識分子已經被逼成了一群瘋狗,誰不夠反G,誰就可能被指為TG同謀,從而體驗一把余秋雨、馮玉祥、張學良、郭沫若的下場。畢竟越到後來,位置越有限,搶得越血腥。20年以前碩士就能找到高校教職,現在海歸博士還困難。

這劇本就很熟悉了,知識分子已經被逼到了無產階級的位置。這時候他們的敵人是身邊每個競爭者,不是頭上的老闆。二臣互斗才能保證君位穩當。這是戰國時代法家的故智,當然實際來源可能更久,只是法家把它明說了而已。

一君二臣模式總牽扯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不三家分晉掉?看曹操可知。他懟漢室的時候,實際上是士族的同盟。他真正當皇帝的話,立刻就站到漢室的位置上被士族懟。所以,士族力量弱而君主力量強的話,二臣互斗的劇本才有用,否則就走向三家分晉。

君主的力量有幾個來源:官僚機構、政治正確、二臣互斗。政治正確可能的來源是對抗外敵。過去公知綁架知識分子群體的方案是反G的政治正確,現在是二臣互斗,將來是官僚機構。

對付政治正確的方法是細細討論。政治正確本身的核心要義是不準討論。已經成功了。但裡面有多少是我們出力,不好說。因為知識分子已經到了無產階級的地步,再信公知就傻了。這個政治正確遲早要破。只不過對面覺得多留一天總還有點用,所以沒有主動撕破臉皮而已。

對付二臣互斗的方法是比他更快變強。比方說北朝比公知更快建立體系,就變成臣強君弱,可以對抗了。

但這能阻止公知的官僚機構化嗎?我看不能。

完美破解官僚機構的方法幾乎不存在。勉強要做的話有兩方案,一是從底層開始搞人民戰爭。二是從中層入手,混到機構內破壞他,或者說官僚機構的上下離心。

推薦閱讀:

這個專欄可能永久性的休耕了
第一篇文章,請留個地址吧。
4· 今日話題|親人間不欠的四種債,你必須知道!
也許可以算《忠良》的同人
想了想還是發上來

TAG:「未歸類」話題 |